現如今,縱觀巖板市場價格無疑呈斷崖式下跌。儘管這是個風口,但處於消費端還屬於認知階段,反而卻在廠商端火熱起來,把巖板帶到競爭白熱化階段。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巖板製造商面臨兩種尷尬,一是,大部分缺乏品牌認知,在產品上價格混戰;二是,缺乏高端定製基因,難切入全屋定製。
大部分企業在產品運營思維上,當產品賣不動時的一貫作風就是賣便宜一點!那麼產品拼價格就能多賣點,最後還是賺回來了。舉例:如一件小商品賣10個每個能賺兩塊,利潤雖厚,但就是賣不動。那麼賣得便宜一點,每個就賺0.5元,賣出30個就等同了;典型的薄利多銷。從而大部分的低端產品,沒有附加值;最後導致企業失去競爭力。
雖說初期的價格戰對行業是有好處的,做到巖板的普及化。但往往某些陶企覺得薄利多銷制能消化庫存的痼疾,就逐漸深陷並不斷擴產產能。步入成熟期後轉不過彎來導致企業利潤開始縮減,甚至虧;簡而言之,比起價格戰,打價值戰、技術戰更具有意義。
在這個商品極為豐富的時代,任何產品都有可能讓其他產品取代,而且產品的品類越來越多,消費者不再是買最便宜的,而是買它認可的、認為需要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薄利多銷只適用於產品同質化替代商品少極不豐富的時代,那時候薄利多銷才有它的環境。
巖板到底能不能多銷?取決於消費者怎麼認知它,能夠實現多銷的產品不在於你是利厚還是利薄,而在於能夠提供的價值。所以說,陶企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一定要放棄薄利多銷的錯誤思維,而要考慮如何創造價值實現厚利多銷。
這兩年,業內這句「只有品牌才有機會打價格戰,才有資格薄利多銷」印象非常深刻。而在廣東冠星陶瓷企業集團董事總經理何友和看來,「牽動陶瓷行業的價格戰,一般都是由頭部企業發起的,這些有實力的企的產品矩陣分高中低,加上他們有生產優勢,國內具備多個基地可以就近供應產品。然而價格戰一旦開啟,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放棄低端產品,此時僅靠高端市場又很難維持一定的體量,必須爭取中端消費市場。」
目前,巖板處於混戰階段,大部分企業都在強調產品規格、厚度、規模,在價值屬性、空間解決方案和產品附加值上都欠缺一個具象、細分的表達的。但相信不久一定會回歸到品牌化,巖板事業能不能幹好,首先,需要的是系統化的鏈條思維以及產業化思維。其次,巖板品牌的生產端決定了產品是否有特色、是否更有張力;品牌的產品結構決定了品牌能做多少渠道;再者,在設計端、倉儲端、加工端、安裝端,是否與原有的優勢渠道進行最大化結合;這一系列都決定巖板企業能否在混戰中突圍的關鍵因素。
另外,巖板帶有一定科技力。但成熟的價格戰會不會導致競爭的過度而變成了低端的產品,這就需要企業品牌給自己定位,做好品牌化,增強品牌的不可替代性;用品牌的力量推進巖板向健康、持續穩定的方向去發展;在應用之中給自己的品牌增值,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價值。巖板的運用前景廣闊,不管是家具還是定製家居,從餐檯、家具、電視櫃到地櫃到貼面的運用;但前提是廠家把服務配合到位,價格提供到位,把花色、加工、性能、尺寸開發到位,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來源:美家網綜合;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