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南湖公園的人,肯定看過解放紀念碑。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很多長春人都會到這裡祭拜。那麼,長春解放紀念碑為啥建在南湖公園?原來是日本人幫忙,留下一大片空地!
伊通河橫穿長春市區,興隆溝、小河沿子等眾多支流就像血管一樣,穿越整個長春市城區。興隆溝源出田家油房西北嶺下,向東流經魏家窩堡、興隆溝、老虎溝、閻家館子、朱家大屯,最後流入伊通河內,長十餘裡。不過,別看這些平時深不盈尺、寬不及步的細小水流,一旦遇到滂沱大雨,便會山水驟發,橋圮堤崩,嚴重危害百姓生活。受災最為嚴重的就是興隆溝下遊,也就是今日的南湖公園湖底。
日本人佔據長春後,想把這裡建設成日本的首都,所以在《大新京都市計劃》中,決定根除興隆溝下遊的水患。1937年,日本人在今日的修建了一條高10米、長800米的攔河壩,憋住了興隆溝的水,變成了今日的南湖。後來,這條攔河壩就變成了工農大路。
在當時長春城區內的各個公園中,南湖公園非常重要。他它不僅具有公園,排水的任用,同時還兼有城市備用水源的功能,所以十分重要。
在規劃南湖公園時,日本人在特意留下一大片預留地!
原來,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打算挑戰全世界,這場戰爭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結果,以日本失敗結束。不過,在日本修建長春南湖公園的時候,以為自己一定會勝利。所以,他們在南湖公園北門附近留下了一大片空地,預計建立一座宣戰糾集塔,以紀念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勝利。最後,日本根本沒有機會修建宣戰糾集塔,不過預留下的這片空地,成為日後長春解放紀念碑的最佳選址。
1988年,在長春解放40周年之際,長春決定建立一座解放紀念碑,紀念那些為了長春的解放,獻出生命的革命烈士。選址在哪呢?經過考察,政府決定選擇在日本在南湖公園裡的那片預留地。10月18日,解放紀念碑正式竣工落成。彭真題詞「長春解放紀念碑」。紀念碑碑身背面,刻有長春市政府作的碑文:「向為解放長春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為解放長春、建設長春做出貢獻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 張小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