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長春故居附近的街巷丨胡同長春

2020-09-20 胡同長春

王大珩長春故居附近的街巷丨胡同長春丨和平李春昌



2020年9月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八)》紀念郵票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郵票圖案為應用光學家,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王大珩。


中國郵政2020--20(4-1)J 應用光學家 王大珩 (1915--2011)資料圖片


王大珩,男,漢族,中共黨員,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蘇吳縣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原名譽所長,光學專家,中國光學之父,應用光學家,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他的領導下研製出我國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和首臺航天相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裝備。在雷射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大珩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國第一個遙感科學規劃,領導了綜合性的航空遙感試驗。


王大珩工作照


1986年3月他會同其他3名科學家提出「發展中國的戰略性高技術」即「863」計劃建議並獲中央批准,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促使發展高科技成為實現我國科技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

1992年與其他學部委員倡議並促成建立中國工程院,1985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4年榮獲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鋒。


改革先鋒王大珩


王大珩是長春人無比崇敬的科學家,1951年王大珩帶著籌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的使命來到長春,最初的儀器館選在了鐵北天光路,原因是那裡有現成的符合熔煉光學玻璃的大煙筒。經過近兩年的籌備,1953年中國科學院儀器館正式成立。

1953年底,天光路上的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熔煉出我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為新中國光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7年4月,中科院儀器館正式更名為光學精密器械儀器研究所,王大珩任所長。


工農大路27號長春光機所西黃樓 圖源:房友良新浪博客


1958年,長春光機所創造出中國光學史上若干個第一,王大珩和他的團隊所創造的光學奇蹟,是每個長春人心中永遠的驕傲。這一年,王大珩還創辦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光機學院,今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趙炳清拍攝


長春理工大學校園裡的王大珩塑像 趙炳清拍攝


1959年,長春光機所遷入位於工農大路27號的新建築「西黃樓」。 這座建築主體為五層,局部六層出屋面,外嵌深米色瓷磚,建築造型簡潔,並無冗贅的裝飾,但交錯的體塊形成錯角使光影富於變化,是長春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建國初期長春十大建築之一。


金鷹作品:長春建國初期十大建築之一 光機所西黃樓


尤其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這座西黃樓見證了長春光機所科研人員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和所取得的成果。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所拍攝的珍貴圖像來自於王大珩和長春光機所的科研人員自主研製的一種特殊的攝影儀。為了發展新中國的光學事業,20世紀60年代國家陸續在其他地區建立光學科研機構,而這些科研機構都是從長春光機所抽調科技人才和科研項目,截止到70年代末,長春光機所輸出科技人才2000多人,王大珩創建和領導的長春光機所成為新中國應用光學技術的搖籃和應用光學人才培養的基地。


2019年5月拍攝 長春光機所舊址建築局部


雖然,今天的長春光機所早已不在工農大路,但工農大路作為新中國科學技術的基地的歷史地位,卻更加耀眼奪目。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長春光機所附近,匯聚了中國科學院所屬的多家科學研究機構,還聚集了眾多的吉林省級科研設計機構,是長春市新中國歷史上一條著名的科學技術街。


1939年「新京」街路地圖 安民大路局部 資料圖片


工農大路始建於1933年,最初命名為安民大街,是沿著截留興隆溝水系的南湖大壩外側興建的呈東南—西北走向的一條大路, 1946年命名為民生大路,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工農大路並沿用至今,全長4250米,寬37米,起止地點為西解放立交橋經新民廣場至工農廣場。


光機所第二小區與西黃樓 衛星地圖


王大珩一家在長春的住所位於昂昂溪路光機所第二小區內,人們習慣的稱這裡為「王大珩小樓」。1983年3月,王大珩離開長春,調任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在隨後的1986年發起提出了著名的面向21世紀的中國戰略性高科技計劃「863」計劃。


2020年王大珩故居 卜雲鳴拍攝


長春光機所第二小區在2002年左右拆舊建新後,保留了「王大珩小樓」原建築。今天的王大珩長春故居正門開在了工農二胡同123號。


工農二胡同123號王大珩故居


2019年北鬥導航圖 昂昂溪路工農二胡同


昂昂溪路東起人民大街西至工農大路,長350米,北側為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偽滿大陸科學院舊址),路南是王大珩故居所在的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第二小區。昂昂溪路屬於工農廣場小外環路的一部分,近年這條路向南越過南湖大路延伸到了湖濱街對疏解工農廣場5路匯聚的節點交通起著重要的作用。


工農二胡同人民大街口


也曾經有人因為這樣的地名而戲謔杜撰過一個和昂昂溪路「對仗」的地名「嗷嗷東路」成為一時的笑談。昂昂溪是蒙古語狩獵場之意,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附近,現在是齊齊哈爾的昂昂溪區。始建於1933年的昂昂溪路,當時的地圖標註為「昂溪路」 與當時緊鄰南湖堤壩南頭的溢洪道而形成的小溪有關。


王大珩故居 圖源:房友良新浪博客


在昂溪路南,原來還有一條昂溪胡同,隨著長春光機所第二小區的建設而變成小區內巷路。

現在的工農二胡同,在偽滿時期的名稱是黃龍路,因南湖公園最初名稱黃龍公園而得名。東北光復後,黃龍路命名為徐州路。在1939年的地圖上從昂昂溪路經昂昂溪胡同至黃龍路是一片「政府代用官舍」建築。王大珩故居便是偽滿政府代用官舍最南側的建築。


從黃龍路(1939)到徐州路(1946)


歷史上,工農二胡同並不在徐州路(黃龍路)。據《長春市朝陽區地名志》(1984年)記載,「工農大路一胡同,起止地點長慶街—立信街,長280米,寬6米;

工農大路二胡同,起止地點同志街—立信街,長180米,寬6米。」


1984年長春市朝陽區城區地名圖上的工農一胡同與工農二胡同 圖源:《長春市朝陽區地名志》


今天的科園路長慶街至立信街一段就是原來的工農大路一胡同,而今天的應化路同志街至立信街一段則是原來的工農大路二胡同。科園路和應化路向東南通往科技花園小區,構成了工農大路科技街路的深度景觀。

參考資料:《長春市朝陽區地名志》《長春街路圖志》、房友良新浪博客、綜合網絡資料

初稿於:2017年12月

再稿於:2020年9月

作者:李春昌


相關焦點

  • 大珩精神永存--長春各界人士追思弔唁光學泰鬥王大珩
    7月30日,長春人民在火車站迎接王大珩院士的骨灰。 30日清晨,「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先生的部分骨灰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長春。他曾經工作生活了31年的城市深切緬懷王老的逝世,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科研人員和師生、長春各界人士前往王大珩院士長春光機所故居進行弔唁。
  • 科學網—王大珩院士銅像在長春理工大學揭幕
    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兩院院士王大珩先生銅像9月29日在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機學院)揭幕。銅像矗立在該校東區第一教學樓前廣場,銅像總體高3.15米。
  • 長春6家開在胡同十幾年的蒼蠅館子,靠好味道出圈食客盈門!
    長春6家開在胡同十幾年的蒼蠅館子,靠好味道出圈食客盈門!>位置在文化東胡同與重慶路胡同交匯處(國貿西側),開在一家小巷子裡,店面小小的,但是門口有一口大湯鍋燉著羊湯。
  • 長春理工大學:中國光學英才搖籃
    以下是長春理工大學2012高招訪談提綱:  1.首先請李主任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春理工大學基本情況吧?  長春理工大學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由已故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一手創建。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工委、第五機械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劃轉吉林省,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是吉林省重點大學,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春市共建院校。現在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一直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學校辦學特色突出,育人質量在國內具有較高聲譽。
  • 王大珩:他用「光」改變中國
    1951年,王大珩接受中國科學院聘請籌建科學儀器研製機構。經他在東北地區調研並提出建議,1952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在長春成立中國科學院儀器館。1957年儀器館改名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儀器研究所,1960年又與機械研究所合併稱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他先後被任命為館長、所長。
  • 長春理工大學全國招生4020人
    為幫助考生了解最新資訊,新浪高考頻道特別邀請長春理工大學招辦主任李全勇做客新浪,在線解讀2012年報考長春理工大學各類政策並解答考生疑問。訪談結束,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您現在關注的是2012年新浪教育特別企劃高招諮詢會。今天邀請到的是長春理工大學招辦主任李全勇。李主任您好!  李全勇:新浪的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
  • 走進高校: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附近三年高考各省投檔線)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始建於2001年,2004年經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中國光學之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學家、應用光學專家王大珩曾任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雷射與光電子科學家、天津大學博士生導師姚建銓,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春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姜會林現為學院名譽院長。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形成了董事會領導、行政負責、黨委政治核心、民主管理、專家治學的辦學機制。
  • 【新文化報】中國現代光學之父 王大珩
    後來在其老師、科學家吳有訓的邀請下,來到已經解放的大連,在大連大學任應用物理系主任,後來受命籌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1952年,儀器館在長春正式建成,之後改名為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他被任命為館長、所長。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急需大量的科學儀器,可是,要製造精密科學儀器,必須得拿出製造它的材料——光學玻璃。於是他帶領大家從製造自己的光學玻璃做起。
  •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等為特色 實行「大類+專業」招生模式
    新華網北京6月11日 吉林省省會長春市被譽為北國春城,在這座美麗的城市中,有一所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高校,被譽為「中國光學英才的搖籃」,她就是長春理工大學。近日,該校招辦主任賈彥彬接受新華網《高考情報局》採訪,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情況及招生政策。
  • 長春理工大學舉辦線上線下特殊黨課 向建黨99周年獻禮
    長春理工大學舉辦線上線下特殊黨課 向建黨99周年獻禮 作者:殷維    編輯:李慧    來源:吉網    2020-07-01 07:55
  • 「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珩」星綻放璀璨光芒
    1948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王大珩與錢三強等人一起放棄了國外比較優越的研究與生活條件,回國創業。建校初期王大珩在辦公室備課回國後,王大珩親手創辦大連理工大學物理系,從舊貨攤上撿回一個物理實驗室。1952年,中國科學院儀器館(長春光機所前身)在長春成立,他被任命為館長。
  • 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高招政策解讀
    長春理工大學招辦主任李全勇  >>點擊觀看 視頻訪談    >>點擊進入 在線諮詢區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由中國教育網、中國教育在線聯合主辦的2011年全國高校招辦主任訪談系列活動
  • 長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長春日報電子版 - 主流網
    長春市少兒圖書館  長春市公安局機關食堂  長春電視臺新聞中心  長報集團行政保障部  吉林省民航機場集團公司  長春火車站  長春市農民職業教育中心  長春市體育館  長春市財政局機關服務中心  長春市婦聯機關  長春市伊通河管委會環衛保潔中心
  • 【姑蘇晚報】王大珩:中國光學之父(組圖)
    1951年王大珩受中國科學院之邀,負責籌建儀器館。當時正值建國初期,各方面物資都很匱乏。然而國家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決心卻是顯而易見的,一筆可以折合成700萬公斤小米的經費用在了儀器館建設上。1952年,儀器館在長春正式建立。王大珩根據國家建設需要,團結、組織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技術人員,較快地建立起光學物理、光學玻璃和光學機械等三個實驗室和兩個實驗工廠。
  • 【中國科學報】王大珩:情系光學中華魂
    心系報效祖國  1915年,王大珩出生於日本東京氣象臺附近的一個普通和式住宅裡,襁褓之中隨父母返回祖國。  王大珩的小名叫膺東,這個名字的寓意是「滿腔義憤打擊東洋——日本帝國主義」。原來,1915年的大事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了旨在侵佔中國的「二十一條」,這激起了全國人民大規模的反日愛國運動。
  • 長春,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記憶中的長春其實不算很大 但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 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 都遺留著我們最深的記憶
  • 「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給「核爆」拍照
    在長春籌建儀器館的第一筆經費——存在銀行的1400萬斤小米!當時的長春市區到處是殘垣斷壁,為了節約經費,王大珩一眼相中了一片矗立著大煙囪的廢墟:1953年,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在長春正式成立,新中國的光學事業,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7月29日,老校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王大珩。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攝 據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光學科學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於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王大珩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 王大珩的「光」亮人生
    人物小傳:王大珩,男,漢族,中共黨員,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蘇吳縣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原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領導下研製出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和首臺航天相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
  • 長春,一座城市的地圖記憶
    此外,筆者還找到一幅1933年申報館出版的長春城市地圖,對比這幅地圖與現在的長春城區地圖,可以發現圖中南側原來老城中的主要街道名稱,如「頭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以及「四道街」基本都保留至今,由此我們可以大致推測,全安門(南門) 應當位於亞泰大道與解放大路交會處附近,永安門(西南門) 應當位於二道街與民康路的交會處附近,聚寶門(西門) 則位於三道街與民康路的交會處附近,乾佑門(西北門) 大致位於近埠街與長春大街的交會處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