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澤敏
近日,江蘇常州五年級的小姑娘繆可馨,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衝出教室,爬上欄杆,從4樓墜落身亡」,結束了10歲的生命。6月12日,當地官方通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排除他殺」。不過,調查結果不盡如人意,家長和網友將目光聚焦到繆可馨的一份「布滿大紅叉」,被粗暴批改的作文上,師生、家校間的矛盾也再一次被擺到臺面。(澎湃新聞2020年6月17日)
案件中爭議最大的,是老師給繆可馨的作文——西遊記《三打白骨精》讀後感所做的批改。在讀後感末尾,繆可馨寫下了自己的感想:「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這一整段被紅筆劃上巨大的叉號,老師還在本子上寫下建議「傳遞正能量」。
人們習慣於把真、善、美的事物認定為「正能量」,把一些「醜陋的、陰暗的、喪的」心理認定為「負能量」。「正能量」這一詞本無錯,傳遞「正能量」這更是無可置疑。可是筆者認為,「正能量」這個詞本來就是多元的,就像對於「美」的定義一樣,每個人認為的美可能並不完全相同,每一份「美」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正能量」也是一樣,傳遞正面信息是正能量,拒絕「負能量」也是正能量,孫悟空鍥而不捨三打白骨精是正能量,那警示人們不要輕易迷失自己為何就不是正能量?
其實,真正的「正能量」應該是從自我體悟中得來的深情,是對人性的不足有著深刻的理解與包容,而並非只是「雞湯」。當《西遊記》遇上「正能量」,顯然孩子是讀懂了故事,意識到偽善並加以防範,這不是很好嗎?況且對於一個事物本就應該多角度看待,就「三打白骨精」而言,還可以從白骨精、唐僧等角度思考,悟出某個能自圓其說的道理,都可以是正能量。所以,作為老師更應當激發學生的無限想像力,讓孩子學會真的領悟道理,而不是將你看到的「正能量」強加於人。
人生自帶失敗、沮喪、悲傷,時不時給自己打打氣、加加油無可厚非。可是,人的心路歷程何其蜿蜒曲折,洞悉了人世艱辛之後的從容遠難道不比空洞的「雞湯」更具「正能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總是拿你認為的「偽正能量」去綁架別人,允許不一樣的存在,「正能量」就能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