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測試卷滿分120分,其中第一大題「積累與運用」24分,第二大題「閱讀理解」36分,第三大題「寫作」60分。本單元主要是說明文,所以測試卷的「閱讀理解」也以說明類文本為主。

答案解析(部分題)
第5題 這段文字描寫了春天萬物復甦的景象,「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一句使用了擬人,「冰雪融化,草木萌發」使用了對偶。
第7題本題考查對文化常識的積累。根據第(1)副對聯中「春雷動」「蟲醒」「牛耕」等內容,可知很符合「驚蟄」的特點: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蜇蟲驚醒,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根據第(2)副對聯中「晝夜等長」「新柳皆來扭綠腰」等內容,可知與「春分」(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的特點相符。
第8題 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據「『奶粉罐』裡乾坤大」這一部分可知,整個「月面微型生態圈」形成的過程應是:月亮表面自然光線作用於土豆和擬南芥,土豆和擬南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動物蟲卵吸入氧氣,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給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循環反覆,小生態圈就初現形態了。根據「動物蟲卵從蟲卵……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就誕生了」可知,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在生態圈內要經歷從發芽、幼苗生長到開花的完整的生命周期。梳理清楚後,挑選相應階段的內容組織答案即可。
第10題根據題意,先要分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的特點:面向全國少年兒童的優秀期刊。再分析題幹所提供的三個題目的特點,選擇其中最合適的一項。
第11題根據材料對成人體質指數的劃分數據來看,所謂的肥胖指的是18歲以上人群體質指數達到30或以上。
第13題本題考查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維生素D是身體製造瘦素所必須的營養物質」「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調節鈣和磷的代謝,促進鈣和磷的吸收,防止產生骨骼和牙齒等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見人體缺乏維生素D一是會有肥胖的風險,二是會出現骨頭軟化和牙齒容易脫落的現象。
第14題 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材料三介紹了中學生王鵬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根據「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人類,合稱維生素D都需要日光的照射」一句,可以看出王鵬的戶外時間很少,接受日照的時間很少,所以產生維生素D的途徑有限。再根據材料二中對富含維生素D食物的介紹,可知深海魚、牛奶、動物肝臟、菇類為主要的維生素D的來源,而材料三種給出的王鵬的飲食習慣,他不喜歡吃含有非常多維生素D的蛋黃,所以獲得維生素D的途徑又減少,因此他肥胖的可能很大。
第15題
【作文指導】
要寫好一篇說明文,除了要在內容、結構上進行整體構思,在語言表達上體現說明文的語體特點外,還應當在具體說明過程中,靈活、恰當地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例文】
揭秘轉基因技術
在草地上,男孩們與微型恐龍玩耍,女孩們和粉色的小兔嬉戲,兩旁的樹木互相交流………」你也許會說這不可能,但是,現代的轉基因技術卻能做到這一點。
那什麼是轉基因技術呢?
科學家們發現,在生物的體內有成千上萬種基因,每個基因管著自己的領域,有的管高矮,有的管胖瘦……如果把種生物的基因取出來放進另一種生物體內,這種生物便有了另一種生物的特徵或本領。
這種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上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種叫稻螟蛉的害蟲,它是稻子的頭號敵人。而有一種細菌可以殺死稻螟蛉。科學家把這種細菌的基因移到稻於裡。稻螟蛉吃了稻子的葉子,自然也就沒命了。這種轉基因稻子現在已經被農民廣泛種植了。此外,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了防寒西紅柿、不怕害蟲的玉米、耐儲存的香蕉,等等。
轉基因技術在環境上也派上了大用場。
去過公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公園裡有許多美麗的花朵,可是,花的周圍長了許多野草,十分影響美觀。野草數量太多了,如果讓環衛エ人割,恐怕割上幾天幾夜也割不完。於是,科學家就把闊葉類植物中可殺死雜草的基因移到花中,這樣,雜草就不會四處蔓延了。
不過任何東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當人們為農作物的高產量和環境的美觀而高興的時候,萬ー哪個基因突然錯亂,造成全部反向化,那麼,農作物可能長得千癟瘦小,甚至不再結出果實;大街上,到處長著亂七八糟的野草……那該多可怕啊!如果抗蟲稻子的種子基因誤入雜草中的話,那麼這種雜草就不受蟲子的約束而瘋長了。如果人們想要什麼動物就造什麼動物的話,那麼就會破壞食物鏈,破壞自然的生態平衡,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果正確使用轉基因技術,那將造福人類,反之,如果不顧後果地使用特基因技術,就會天下大亂,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