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中到10月初是鮭魚(俗稱三文魚)的洄流季節,我們從網上了解到,在多倫多東面約一小時車程有個PORT HOPE (音譯霍普港,意譯希望港),據說是觀看洄流的好去處,正值兩位弟弟從國內來多倫多探親,我們於今年9月中旬滿懷希望去,發現在那裡的一個大壩前確實有許多三文魚在遊弋,但大壩約兩米高,邊上一個小壩也有半米高,水流湍急,我們看到約有十條左右三文魚躍跳而上,卻被激流無情地衝下來,觀看了半小時,沒有一條成功。我們有些失望而歸,可能還未到高峰期。但在小壩兩邊有人掛了兩塊巨大的黑色橡皮墊,以免三文魚跳上去時撞得頭破血流,充滿愛心,給我們印象很深!
記得多年前金秋季節,我們到多倫多東面密西沙加市的CREDIT RIVER去,第一次觀看了鮭魚「跳龍門」的奇景,讓我們大開眼界。
車未停妥,只見前面一座二十來米長的橋上人頭攢動,我們擠到橋上,發現在耀眼的陽光下,河面上銀鱗閃閃,成千上百條鮭魚正奮力迎著逆流而上。雌魚拖著因飽藏魚卵而變得園鼓鼓的肚子,艱難地迎著激流往上遊,雄魚的背上則長出了鴕峰似的隆起物,增加了水的阻力。它們遇到水中巖石以至堤壩之類障礙物,就狠狠甩幾下尾巴,激起幾尺高的浪花,然後縱身向上一躍,僥倖跳過了就繼續往前遊,但多數跳不過,肚子撞在巖石上,它們就再跳第二次,第三次……決心之大令觀者唏噓不已。我們順著河堤走到岸邊,發現水裡和岸邊已有不少死魚肚子向上翻,滲出血跡斑斑。只見一條狗走過去聞了聞,搖搖尾巴離開了,它的主人在它屁股上踢了一腳,它還是不願上前,悻悻地走開了。
為什麼鮭魚要如此不畏艱險地溯流而上呢?原來每年春夏之交,鮭魚要從大海回到它們內陸出生的河川去產卵。這個艱辛歷程長達六個月左右。
鮭魚有著非凡的嗅覺,再加上生命循環的直覺本能,因而它們能找到目的地。而且它們能從海洋安然轉向江河,這是一般海魚或淡水魚無法辦到的。鮭魚遊入江河後似乎就具備了鯉魚「跳龍門」的絕技。它們不斷超越險阻,堅持不懈。除了上述的障礙外,它們一路上還會遭受其它動物如棕熊、兇猛的鳥類等襲擊。猜猜有多少鮭魚能最終到達它們的出生地產卵?
只有百分之一能存活!
幸運的雌魚到達目的地即挖個小洞產卵,然後如釋重負地安然死去。而僥倖存活的雄魚則在水中放出白色煙雲似的東西,使卵子受精,然後用魚尾把河底的沙土蓋在受精卵上,保護它們的「愛情結晶」不受外敵侵擾。幾個月後,在冰層下的小鮭魚逐漸孵化,完成了奇妙的生命循環。
水中富有父母當初釋出的營養,使它們健康成長,然後它們又遊到大海去,那兒有豐富的食物和寬廣的空間,讓它們自由遊弋。
(本文編輯朱蕊 內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