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空間感是指具有高、寬、深三次元的平面幻覺空間。在平面上以立體視幻空間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形象復疊到另一個形象之上,就會產生一前一後或者一上一下的感覺,這就產生了平面的深度感。
在生活經驗中,由於透視的原因,物體在人們的視覺中會產生近大遠小、近清楚遠模糊的變化感覺。平面形象基本形的大小變化愈大,就愈產生空間深度感。
基本形的傾斜變化在人們的視覺中會產生空間旋轉的效果,傾斜也會給人以深度感。
彎曲本身具有起伏變化,平面形象中如果有類似彎曲的形狀,就會產生有深度的幻覺,從而造成空間感。
在人的視覺感受中,物體近看清楚、遠看模糊,所以粗糙的肌理比細密的肌理感覺更近,因而肌理的變化也可以形成視覺上的空間感。
由於透視的原因,近處物體明度對比比較強烈,而遠處物體一般消失在背景明度之中,因此顯得比較柔弱。所以,明度變化也具有深度感,即與背景明度相近的物體有隱退之感,與背景明度差異大的物體則有突進之感。這就是由明度的對比變化而造成的形的空間感。
投影本身就具有空間感,投影的效果也能形成視覺上的空間感。
在真實空間中,人的視點是固定的,視野有限。在任何情況下,人的眼睛都只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愈在前面愈大,愈在後面愈小,所以透視關係也可造成空間感。
在平面中,面的連接可形成體,面的彎曲可形成體,面的旋轉也可形成體。體是空間中的實體,因此能夠形成體的面都具有視覺上的空間感。
矛盾性的空間實際上也是一種錯覺空間。矛盾空間是實際空間中並不存在的空間圖形。利用平面梘覺的錯覺現象,形成在現實中無法存在的空間圖形,就是矛盾空間。
反轉形是矛盾空間的一種形式,這些圖形的構成可以使人感知到兩個互相逆轉的形象。矛盾空間存在著不合理性,有時不容易立即找出其矛盾所在,這樣使觀者捉摸不定,增加其欣賞的興趣。構成矛盾空間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共用面。共用面即兩個形體之間有一部分是共用的,中間部分既是甲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乙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人產生閃動不定的錯覺。
②前後錯位。這種方法也是矛盾空間構成中較為常見的,利用前後左右的錯位連接,使畫面產生矛盾的視覺因素。
③矛盾連接。利用直線、曲線、折線在平面中空間方向的不定性,使形體矛盾地連接起來。它使原來平面化的形變成了空間立體性的圖形,實際上這是錯覺。
以上所說的幾種方法常常是融為一體的,不能機械地、單一地使用某一種方法。文字的描述是有限的,,難以全面詳盡描述,需要在實踐中反覆練習才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