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空間感:智力發育的三維

2020-12-04 樂看小百家

經常有很多家長說孩子做題時總出錯,只要一提醒,就能做對,原因是讀題的時候,忘記看這個了,忘記看那個了,總是粗心大意;孩子做四則運算,忽視次序,符號出錯;小學高年級時,等式操作總是模糊,時對時錯等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父母,下面通過的我的學習經驗給大家講解一下,這究竟時為什麼,其實這一切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大腦空間感沒有發育。

那麼什麼是空間感呢?就是能夠得到某件物品、能感受到物體動態或者靜態、能感受到它們的位置變化。這種感覺由大腦決定,有觸覺、視覺、聽覺形成。三維空間就是:遠近,上下,左右,看不到的樣子。

那麼怎樣建立空間感呢?

空間感的建立只需要三個動作:積木平衡、運動平衡、視覺關注度

積木平衡:1-3歲玩樂高,能夠擺出足夠多的可能性;

運動平衡:自己的位置,手,眼,能夠協調配合;

視覺關注度:關注某個對象的穩定性。

孩子的空間感也有兩個窗口期:0-3歲,3-6歲,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表現觀察是不是具有空間感。

0-3歲的空間感表現為:

目光能夠追隨移動物體的運動;

關注對稱圖形的時間比不對稱圖形要長;

觸摸玩具時身體與手同時調動;

手盡力觸摸較高位置的物體;

手盡力伸向目光看不到地方的物體;

走路時手臂擺幅超過60度。

3-6歲的空間感表現:用力方式

能夠擺放自己的玩具;

能夠恢復之前的物體位置;

身體運動與目光方向一致;

能夠用雙手拉住提升身體;

能夠模擬看到的動作;

能夠識別左右,對應的區別。

如果發現孩子不具備對應年齡階段的表現,我們父母應該怎麼做呢?父母可以給孩子創造空間感環境、氛圍、以及玩具的各種玩法,幫助他們建立空間感。比如說陪孩子玩樂高玩具,教給他們什麼是大小的組合:能夠辨別高低、長短、大小不一致的積木;顏色的組合:能夠有積木的對稱性,有這種意識;圖形的意思:能夠知道擺出的積木像什麼,是什麼,能夠知道是多少塊,並做記錄。

如果孩子大了窗口期錯過了怎麼辦,兩個字:運動

玩各種球:小球、皮球、打球、氣球;手部、腳部、頭部:能夠控制方向、掌握力度並穩住;做各種戶外活動如鞦韆,滑梯,攀登,爬行等活動。

其實空間感並沒有直接對應的課程,但它卻是智力要素之一,智力要素體現在很多細節裡,尤其是理解力,空間感是規律意識的土壤,規律是數學的靈魂,所以孩子想要學好數學,首先要有數感,空間感。

相關焦點

  • 小孩空間感、方向感差?並非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在作祟
    相信有不少家長在日常的相處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家孩子在方向感和空間感方面所展現出來的能力比較薄弱,並且還會因此片面地認為方向感弱是孩子本身不夠聰明的一種表現,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曾經有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則視頻。這個視頻激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 小孩智力的發育高峰時期是在什麼年齡階段?
    孩子的智力發育是一個持續的、緩慢的過程。寶寶的大腦發育過程中,胎兒發育期和出生後的1~3歲甚至到學齡前,都屬於寶寶的大腦發育高峰期。 孕6月到孩子分娩,腦細胞體積逐漸增加,腦細胞和身體其它身體細胞建立連接,這時候胎兒的手、腳、眼睛、聽覺神經系統之間開始進行信號的傳遞和反射。胎兒已經能逐漸適應出生後的環境。 孕期如何促進胎兒腦部發育? 1. 備孕到懷孕3個月都要注意補充葉酸。 2.
  • 想要提高孩子智力,家長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刺激右腦發育
    孩子的智力成為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尤其是智力上的各種培養。畢竟未來孩子要面臨學校教育。智力能夠早點開發,可以讓自己家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學習上也會遊刃有餘。特別是在3-6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想提高孩子的智力,使其趕超在同齡人之前, 家長要從多方面進行培養。孩子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智力培養?啟發性和感官刺激環境作為入手點。
  • 中公講師教你如何記憶智力理論中的人物
    無論是哪種智力理論,我們主要從兩種角度考察: 一是正確理解這兩種理論的核心觀點,二是考察每種理論的代表人物。這裡我先們介紹一下,常考的智力理論的觀點和代表人物:1.斯皮爾曼的智力二因素論智力二因素論由英國心理學家C.Spearman斯皮爾曼(1863—1945)於1904年首先提出。
  • 以下表現是孩子右腦發達的暗示,正確引導,智力發育快人一步
    文|秘籍君對於家長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智力發育更重要的了。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想要孩子將來一帆風順,智商和情商就必不可少。後者尚能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逐漸獲得,但智商是先天的,如何發揮最大潛力是每個家長的疑問。
  • 麻醉藥會不會影響智力發育?
    在面對孩子治療需要使用麻醉藥物時,很多家長會有這樣一種擔憂,害怕孩子大腦發育甚至是智力發育受到影響。 清遠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劉玉妍表示,非常理解家長的初衷,但是現在小兒麻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並且目前尚無明確的資料研究證實麻醉會對小兒智力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 三維模擬人體發育再添新模型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一項胚胎學重要研究成果,英國科學家報告一種關於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新型三維組織培養模型問世。該模型採用了人類細胞,不但有助於研究人員增進對胚胎重要發育階段的理解,還標誌著人們在三維模擬人體發育領域已經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發育早期,人類胚胎只是一小團細胞,自行摺疊形成具有前後端的三層結構——原腸胚。這是胚胎發育的一個極其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細胞核開始起主導作用,合成新的蛋白質,細胞分化顯著,為組織、器官發生打下基礎。
  • 如何在設計中擴展三維空間?平面不平
    要在平面設計中進行三維空間的擴展,需要做好將近景和遠景進行清晰識別,從而對其採取不同的比例策略。在平面設計中,品牌名稱、廣告語言以及標題等屬於近景,而副標題、地址以及圖形等,次要形象則屬於遠景。做好近景和遠景的識別,並以此構造空間層次關係,可以增強三維空間的節奏感。例如:某廣告版面以文字作為訴求重點。
  • 哈佛研究:0-3歲是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方法促進寶寶智力發育
    哈佛兒童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團隊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大腦在0-3歲會經歷發育的高峰期,這段時間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智力水平。寶寶出生時大腦重量只有成人的25%,在3年發育到成人的85%。
  • 還有視覺空間感
    空間大致分為兩類: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利用多點透視來引導視線作反覆的運動造成不同空間距離感的結合,也可遮擋或隱藏視平線、滅點,造成空間深度,將有限的空間引向無限。    矛盾感  矛盾即利用二維平面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三維立體空間感,這種圖形結構在二維空間中是合理存在的,但在三維立體空間內卻是荒謬、矛盾的,它改變了現實生活中客觀物象的存在規律和連接法則
  • 莫錯過大腦發育關鍵期,也要規避影響智力的因素哦
    大腦對各種輸入都建立連接,以便適應和生存,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對大腦的刺激程度,有些連接會一再使用,從而更加發達;有的卻因為疏於使用,而直接廢掉。因此,在寶寶3歲之前,大腦發育的關鍵因素,包括有人陪他講話、玩耍,以及在一個多樣的、能夠刺激他的環境中,同時,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這些簡單卻非常重要的事情,都會為孩子的大腦發育做好積澱。
  • 孩子吃辣條影響智力,NK學生奶粉促進孩子智力發育
    孩子吃辣條影響智力,NK學生奶粉促進孩子智力發育2018-10-10 13:48: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指出,像辣條這類的小零食,包裝簡陋,含大量食品添加劑,食用後可能會缺鋅,直接會影響身高和智力發育。對於青少年來說,身高和智力發育至關重要,我們要遠離辣條,吃些有助於智力發育的產品。
  • 如何提高胎兒的智力發育水平?四大因素,哪一條都別忘記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力超常。而兒童的智力水平除了後天環境的塑造和教育外,先天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在新生寶寶出生前,有四種因素,決定了嬰兒的智力高低,望子成龍的孕爸孕媽們,可要好好的利用這四大因素,別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第一種因素,毫無疑問是遺傳。遺傳對胎兒智力的影響約佔50%-60%。
  • 覽要聞 | 於三維空間中精耕細作
    立體化開發利用土地,成為現代城市破解資源局限、拓展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然而,在開發過程中,如何精細化描述、界定、管理立體產權空間,避免潛在的糾紛,仍是土地管理面臨的一道難題。近年來,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以三維地籍技術為核心探索土地立體化管理模式。今年7月,該經驗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近日,記者走進前海,探究三維空間的精細化之道。
  • 教師招聘備考之智力理論
    A.一般因素 B.特殊因素C.非智力因素 D.非特殊因素【答案】AB。解析:斯皮爾曼認為人類智力包括著兩種因素:一般因素(簡稱G因素)和特殊因素(簡稱S因素)。其中一般因素是智力結構的關鍵和基礎。2.吉爾福特的智力三維結構論(1)提出: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於1967年提出。
  • 專家反對:影響智力發育,家長別傻了
    別鬧了,小心影響智力發育。「中國式扁頭」的起源:滿清舊俗「滿族嬰兒初生,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以硬起欠美觀,習俗然也。」扁頭是否會影響智力發育:視情況而定除了顏值上的差距,扁頭也的確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根據育兒專家研究,家長塑造寶寶的頭型時可能會擠壓到腦腔內部結構,原本能夠擴展更多的腦容量,很可能因為扁頭而被擠壓空間。嚴重的就會影響大腦發育,造成智力發育緩慢。
  • 科學網—三維圖像,追溯胚層「祖先」!
    三維圖像,追溯胚層「祖先」!科學家繪就早期胚胎細胞的成長軌跡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巧用「深度錯覺」,為畫面增添空間感
    深度錯度有助於讓圖像更貼近真實場景,創建空間感的同時讓畫面更有張力,顯示了對攝影構圖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一些有效的技術和設計元素創建深度錯覺,可以使作品喚起人們對空間的感知,將圖像中的平面轉換為三維的空間。 應用透視創建深度錯覺 透視通過線條和圖形的布局來表達深度。雖然構圖的複雜程度各不相同,但以下的技巧和基本原則是所有透視圖所固有的。
  • 《末日遠徵》:建立自己的空間站,科幻燒腦的三維太空塔防遊戲
    360°全方位防禦,真3D場面燒腦部署《末日遠徵》這款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真3D",在太空中的飛船需要全方位防禦,這和一般的塔防不一樣,飛船的每一個面上都需要進行戰艦的部署,從每一個角度守護好母艦,防禦塔需要修建在三維空間裡的每一個面裡。
  • Nature:科學家建立人類胚胎三維模型,有望揭秘出生缺陷和不孕的原因
    在發育早期,人類胚胎只是一小團細胞,自行摺疊形成具有前後端的三層結構——原腸胚,這個過程被稱為原腸胚形成,之後各胚層繼續形成身體內的不同組織類型。此前,科學家利用小鼠細胞製作三維模型,但因缺乏合適的模型,研究人類原腸胚形成一直較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