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幾天前,我在網上看到這麼一組娛樂新聞,內容是描述娛樂圈85花女演員們爭奇鬥豔,紅毯上一舉一動都被放大作對比,網友也想選出豔壓群芳之人。直到一張照片出現後,大眾的目光才鎖定到劉亦菲和劉詩詩的……後腦勺上。
大家是否覺得奇怪,後腦勺有什麼好看的?但在為人父母的家長眼裡,後腦勺就顯得頗為重要了。只見劉亦菲的後腦勺是圓鼓鼓的,非常飽滿好看,高馬尾顯得英姿颯爽;但劉詩詩就不一樣了,她的後腦勺完全是扁的,一綹馬尾辮在後面,仿佛是方塊磚上掛了條繩子,並無美觀度可言。
可惜網友不這麼認為,紛紛表示在中國,扁頭才是王道,劉亦菲那是西洋人作風,不可取。一番話說得育兒專家怒了,直接跳出來懟人:扁頭好看?別鬧了,小心影響智力發育。
「中國式扁頭」的起源:滿清舊俗
「滿族嬰兒初生,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以硬起欠美觀,習俗然也。」
這段話來自民國著作《中華全國風俗志》一書,內容詳細描述了扁頭的來源,無非是因為當年滿清留辮子的副作用——為了方便梳長辮子,滿清男人就把腦袋睡成扁頭,這樣從後面看才不至於像馬尾巴一樣撅起來。
除此以外,也因為滿清審美異常,對人的五官講究「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也就是說最好長得跟年畫裡的福娃一樣。而扁頭就能達到面相上的變化,間接讓孩子顯得更有福氣。
說白了,扁頭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傳統,不過是歷史遺留問題罷了,跟裹小腳一樣不可取,只不過一個欺負頭、一個欺負腳罷了。在非洲某些古老的部落,還流行把頭睡成金字塔形狀,後腦勺都要高出前額頭七八釐米,看上去非常畸形,怕是看到都要尖叫的程度。
在自然生長一派的眼中,中國式扁頭怕是也是同樣的糟糕吧。
扁頭是否會影響智力發育:視情況而定
除了顏值上的差距,扁頭也的確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根據育兒專家研究,家長塑造寶寶的頭型時可能會擠壓到腦腔內部結構,原本能夠擴展更多的腦容量,很可能因為扁頭而被擠壓空間。嚴重的就會影響大腦發育,造成智力發育緩慢。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大家隨便搜索一下扁頭相關,就能看到很多類似「扁頭症候群」的字眼,這就是家長塑造頭型不當造成的。因為寶寶的顱骨非常脆弱,強勢擠壓或者硬板塑造都可能傷害到寶寶的頭部,倒不如順其自然,畢竟少數民族的傳統不該束縛普羅大眾。
最後,你是圓頭還是扁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