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圓頭、扁頭、舟狀頭等哪個頭型對嬰幼兒大腦發育好?
吳瑞蓮
民間有給寶寶「睡頭」的說法,據說小孩頭型越圓,容量越大,大腦發育越好,智力越高,真有這麼回事嗎?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吳虹表示,目前這說法尚無科學依據。那麼圓頭、扁頭、舟狀頭等,哪個頭型對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好?專家指出,寶寶的大腦發育與頭圍大小確實存在一定關係,頭圍偏大偏小,或許都是疾病的信號。一旦寶寶實際頭圍比正常平均值存在兩個標準差,就要引起重視,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吳虹副主任醫師指出,通過寶寶頭圍的大小,可以間接了解寶寶腦發育的狀況。「一般來講,新生兒的頭圍是34釐米,出生後前半年增長較快,可長8釐米,出生後的後半年長3-4釐米,到1歲時頭圍一般46釐米左右,2歲時48釐米,5歲時可達50釐米。」
如果孩子頭圍過小,表現為前額窄小,頭小而尖,頭圍小於2-3個標準差以上,這部分孩子可能會影響腦發育,從而出現發育遲緩。這種頭顱變形會損傷正常腦容腔結構,影響腦容量發育。而腦功能發育由大腦、腦幹和小腦組成,任何一個部位的發育不完善,都會引起腦功能受損,產生發育上的缺陷,如:小腦發育不好就會使孩子維持身體平衡和協調動作差,走路不穩容易摔跤。所以出現頭圍異常應儘快對寶寶進行發育評估和智力檢測,並結合寶寶的其它表現,確診是否存在著一些器質性的疾病。
俗語說「頭大聰明頭小精」,不少家長還認為,寶寶的頭長得越大就表示越聰明。其實,當寶寶頭圍過大於同年齡、同性別寶寶的頭圍2-3個標準差時,就預示著寶寶可能患有腦積水、缺鈣或佝僂病等疾病。
媽媽們可千萬別以為測頭圍就是拿個小皮尺往寶寶腦袋上繞一圈那麼簡單。專家介紹,測量頭圍時,應使軟尺前經眉間,後經枕骨粗隆最高處,也就是後腦勺最突出的一點,這樣繞頭一周所得的數據即是頭圍大小。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頭圍時軟尺應緊貼皮膚,注意尺不要打折,長發者應先將頭髮在軟尺經過處向上下分開。
吳虹強調,頭部圓一些或者扁一些都屬正常,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會存在個體差異,但對孩子的智商沒有影響。可是一旦孩子的頭圍異於常人,甚至達到畸形的程度,就要及時就醫。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