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媽是南方人,懷孕生娃都在南方。布布半歲時,我們第一次回了北方夫家。當看到滿大街撒丫子跑的小屁孩兒時,我驚呆了:怎麼感覺他們都一個模子出來的?
到底哪裡長一樣呢?我細細琢磨一番,才恍然大悟:他們的頭型都長一樣!前面一張大臉,後面一個斷崖式的後腦勺。整個一看,跟我在街邊吃的燒餅一個樣。(不要誤會,布穀媽真的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就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頭型,有點難以形容)
我看了看自家娃,圓嘟嘟的臉,圓嘟嘟的後腦勺,隱隱感覺不安。果然,就在我還沒反應過來時,婆婆和小姑子站在一旁,頗為憂慮地嘆了口氣:"布布怎麼長這麼一個頭型,多難看啊。"難看?我頓時噎得不知如何作答。
於是馬上上網搜了一張對比圖,力證圓頭更美。
她們不贊同,非說是角度問題。不甘心的我又找來對比圖:
在我和寶爸的據理力爭下,婆婆終於把她準備給布布睡平頭的豆枕拿走了。不過臨走前,有些可惜地念叨:"我還是覺得平頭更好看。"
01老人為什麼對平頭有這麼深的執念?
網上有個貼吧,就叫"扁頭吧",點開一看,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看到網友們這麼深的怨念,就知道,睡平頭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傳下來的執念了。老一輩為什麼要給孩子睡扁頭呢?淵源到底在哪?
據說,早在5500年前,有人認為扁頭會讓人聽話,不會反抗,將來入仕途更容易。所以,扁頭的人更有福氣。另外,頭型扁平,會讓顴骨看上去突出,天庭飽滿,也就很符合我們老一輩的審美:"這是福氣之相"。
其實,並不是平頭就會面相飽滿,而是在扁平後腦勺的襯託下,臉顯得更大了而已。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就是,這種觀念最先源於滿洲人。 《滿洲源流考》曾記載:"兒生數日,置臥具,令兒仰寢其中,久而腦骨自平,頭形似匾。"清朝時期,在富裕一點的家庭中,如果誰家孩子沒有睡成扁頭,就會遭到其他人的恥笑,覺得沒把孩子養育好。
而這種觀念在北方影響比較大,所以導致現在,還有很多老一輩認為,孩子沒有睡成扁頭,那是媽媽沒有帶好。
02 扁頭會影響孩子智力嗎?
布布出生的時候,沒人幹預非要給她睡平頭,這讓我暗自慶幸。不過,群裡一位媽媽就很苦惱了,看著自己孩子生生睡成了平底鍋模樣,她憂心忡忡地問:"孩子頭長這樣,不會影響他智力吧?"
在最初幾個月,寶寶的頭骨很軟,如果局部受到外力擠壓,會導致頭骨發育不對稱,也就是出現"扁頭症候群"。這種情況有可能引起嬰幼兒視神經發育不平衡,或者頭部兩側肌肉組織發育不均衡。
那扁頭會影響寶寶智力嗎?
雖然寶寶頭部受到外界輕微壓力會影響頭型,但只要腦容量沒有嚴重不足,寶寶的智力就不會受到很大影響。只有產道夾變形或者顱縫早閉,才有可能影響到智力發育。
不過,給寶寶睡書、睡米枕,不僅會出現"扁頭症候群",還嚴重影響寶寶的顏值,真的是百害無一利。所以,媽媽們真的不要再信奉"扁頭更好"這樣的說法了。
03怎樣避免給娃睡出扁頭?
寶寶頭型發育,在2個月內比較關鍵。因為這時候他的頭骨偏軟,容易塑形。再加上骨縫還未密合,可調整的空間比較大。如果發現寶寶頭型不對稱,那在3個月內及時調整也還來得及。當寶寶到1歲以後,前滷門閉合,頭型基本就定型了,想要再改就很難了。
那新手媽媽應該怎樣避免給寶寶睡出扁頭來?
1、避免讓寶寶一直躺著
寶寶長時間躺在床上,後腦勺受力較多,容易壓成扁平形狀來。當寶寶醒著的時候,我們不妨就抱起他來。或者當寶寶滿3個月後,在他醒著時,有意識讓他趴一會。頭骨不受擠壓,也就不容易變形。
注意:寶寶未滿3個月,不能趴睡。因為他力氣不夠,不足以支撐身體。而且頭部佔身體比例大,趴著容易造成呼吸不暢。
2、睡覺時多改變方向
布布剛滿月去做檢查時,醫生就說她頭骨不對稱。原來,我每次都和她睡固定的位置,她又喜歡面朝我一側睡,時間一長,導致頭型不對稱了。不過好在發現得早,後來我就經常變換方向,讓她能兩邊受力均衡,頭型自然也就長好了。
所以媽媽帶寶寶睡時,也注意不要固定在一側,多變換方向,這樣寶寶才會減少睡出扁頭的機率。
3、不給寶寶睡枕頭
寶寶出生後,我們喜歡給他準備一個小小的枕頭。但其實美國兒科協會建議:1歲前,不要給寶寶睡枕頭。
因為枕頭不但對寶寶頭型不利,還對脊柱發育不好,甚至有可能導致嬰兒猝死。
4、 防止寶寶缺鈣
如果寶寶鈣質攝入不足,骨質則會變鬆軟,也就容易變形。所以寶寶每天的補鈣工作不能少,並且同時補充維D,促進鈣質吸收。
@布穀媽媽說:
有研究表明,頭型越飽滿的人,他五官對稱度就越高,看上去美貌值也會"蹭蹭"往上長不少。所以爸媽們,還是趕緊讓寶寶睡出一個圓形頭來,畢竟,這真的會影響孩子將來的顏值。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是扁頭的,還是圓頭的呢?歡迎分享~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