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器官:位於喉嚨上部深處的一組唾液腺。
鼻咽區——鼻子後面——被認為除了顯微鏡下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沒有其他宿主;但新發現的這一組平均長度約為1.5英寸(3.9釐米)。由於它們位於一塊叫做咽鼓管圓枕(torus tubarius)的軟骨上,這些新腺體的發現者將它們命名為管狀唾液腺( tubarial salivary glands)。
研究人員在9月23日的《放射治療和腫瘤學》雜誌上寫道,這些腺體可能潤滑和滋潤了鼻子和嘴後的上喉嚨。
這一發現純屬偶然。荷蘭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CT掃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相結合,稱為PSMA PET-CT來研究前列腺癌。在PSMA PET-CT掃描中,醫生向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蹤劑」。這種示蹤劑可以很好地與PSMA蛋白結合,PSMA蛋白在前列腺癌細胞中升高。臨床試驗發現,PSMA PET-CT掃描在檢測轉移前列腺癌方面優於傳統影像學。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知有三個大的唾液腺:一個在舌頭下面,一個在下巴下面,還有一個在下巴之後,臉頰後面。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千個微小的唾液腺散布在咽喉和口腔的黏膜組織中。研究合著者、荷蘭癌症研究所放射腫瘤學家沃特·沃格爾在一份聲明中說,「所以,想像一下我們發現這些時的驚訝吧。」
為了證實這一發現,沃格爾和他的同事們對100名患者(其中99人是男性,因為他們主要關注的是前列腺癌)進行了成像,發現都有新發現的腺體。他們還從兩具人體捐獻項目的屍體上解剖了鼻咽區域,發現新發現的區域包括黏膜腺組織和流入鼻咽的導管。
這一發現可能對癌症治療很重要。沃格爾說,在頭頸部使用輻射治療癌症的醫生會儘量避免對唾液腺進行輻射,因為對這些腺體的損害會影響生活質量。
「患者可能在進食、吞咽或說話方面有困難,這可能是一個真正的負擔,」他說。
但是因為沒有人知道這管狀唾液腺,沒有人試圖避免該地區的輻射。研究人員檢查了在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700多名癌症患者的記錄,發現患者在未知腺體區域接受的輻射越多,他們報告的治療副作用也越多。因此,這項新發現可以減少癌症患者的副作用。
沃格爾說:「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找出最好的方法來避免這些新腺體的產生,以及哪些患者需要這些新腺體。」「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患者可能會經歷較少的副作用,這將有利於他們治療後的整體生活質量。」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