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加拿大攝影師,把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拍出了浪漫感覺,觸目驚心

2020-12-06 光影匠

在藝術攝影圈內,景觀攝影這個前幾年「火爆」過一段時間的攝影現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雖然近幾年似乎已經淡出了主流攝影話題範圍,但是秉持景觀攝影創作理念進行攝影實踐的攝影師相信還有很多。加拿大攝影家愛德華·伯丁斯基是景觀攝影創作類型極具代表性的攝影家之一,通過他的作品,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觀察的角度和創作思維的拓展。

如果說貝歇夫婦(Bernd&HillaBecher)的「杜塞道夫」學派景觀攝影被視為冷麵美學攝影實踐的圭皋,那麼愛德華·伯 丁斯基(Edward Burtynsky)的攝影不僅在拍攝理念和技術美學上有所繼承,還融入了對社會,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畫面更滲透出悲天憫人的情愫。

冷漠的景觀

景觀攝影(Landscape photography)在狹義上說是指一種建立在冷靜、理性和相對客觀的觀看方式主導下,以「人造景 觀」作為拍攝對象的攝影類型,拍攝技術也一般建立在大型技術相機操作和大尺寸底片使用之上的,從而在巨量細節視覺信息的堆砌下,畫面內容也顯得清晰銳利,與觀者情感疏離。

在伯丁斯基的作品中,影像的宏大規模和令人屏息的視覺 清晰度是壓倒一切的觀感。表面上看是人類生產活動景觀與自 然風景的晦澀混合,以及其中體現出來的冷靜與無動於衷的表達。

超自然風景

伯丁斯基的作品絕大多數是「風景攝影」,只是他的風景中沒有柔美的鶯歌燕舞,缺乏神秘詭譎的重巒疊嶂。在他的鏡頭中,風景是以人類利用自然後產生的異化景觀的形式出現的。

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人們,享受著物質與消費帶來的快感,對大自然美好印象的藍天草原的經驗甚至於是從投射在電視廣告片和牛奶包裝盒上得來的,當我們看到伯丁斯基的「風景」, 無疑會感到陌生,甚至於驚詫,殊不知這樣的景色才是周圍的 日常。

觀察工業入侵是伯丁斯基攝影的工作基線。從北美的工業礦山,到中國製造業的生產場景,從中東能源的採集與消耗,到非洲的工業垃圾,人類的行為深刻地改變著自己身邊的風景。

礦山開採後形成的人造懸崖壁立萬仞,油田成上千萬油井上下 起伏,鉛鋅礦開採後汙水形成赤色水流仿佛地獄入口的熔巖熱流。是人類的活動完全改變了這裡的風景,作者用「規模」建 設了視覺上的超自然風景。正如作者自己述「我在觀看這個世界時,是處在哲學的位置,我開始想,也許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的風景,就是們現在多改變了的風景。」

油田景觀的拍攝

美國西部平原的油田上油井礦機星羅棋布,原本荒涼死寂 的戈壁因為石油的存在,變成了人類熱衷發掘的沃土。與日常 經驗中荒灘戈壁上蒼涼寂寥的荒漠風景不同,密集排布的抽油機不間斷的工作從視覺上傳達了熱鬧與生氣。以表達客觀,細節,冷靜與疏離感覺的景觀攝影技術美學,在伯丁斯基這裡應 用的可謂淋漓盡致。

首先,整體視覺效果上,畫面中不單獨贅述某一細節卻做 到了事無巨細。抽油機的各種形態,和而不同;油井的分裂排 布秩序嚴謹,各類管道交錯縱橫;地面不間斷的光影變化提示 看起來廣袤的戈壁並不是一馬平川,其實阡陌縱橫;深刻清晰 的車轍體現出工人往來的繁忙,但畫面中沒有任何人類的身影, 形成了外星球般的反差。第二,在拍攝中大型相機保證了畫面的質量,他的創作使 用 4*5 技術相機,大尺寸的底片在後期製作放大照片時極具質 量優勢,完全滿足了給觀者提供宏大場景和足夠的細節內容。第三,拍攝使用小光圈,大部分的技術相機鏡頭最小光圈是f64。光圈的縮小使得景深可以無限擴大,清晰的前景與遠景 示了油田的規模。第四,構圖上考慮到抽油機的陣列與視角和地平線吻合排 列,形成了穩定的視覺秩序感。第五,在光線選擇上,拍攝時間選擇在落日之前,夕陽餘 暉溫暖柔和,畫面的低色溫映襯了人們對西部沙漠的所有想像, 偶爾會令人產生一種錯覺,甚至於浪漫的感覺。表面上客觀冷漠猶如說明書般平淡的畫面,背後需要作者 嚴謹而紮實的拍攝技術作為支撐。那些隱藏在畫面之下的是滾 滾而出的石油,是維持人類社會的動力基石,這也就回歸了作 者所有的創作思考的源頭,工業需求與超自然風景。這些社會 的,文化的,更加宏觀的思考和追問,使作者選擇了景觀攝影 的拍攝類型進行創作。

創作不是批判,而是提問

通過工業與能源這一主題,伯丁斯基的視角聯繫到了能源 的煉化與運輸。煉油廠,萬噸油輪,拆船海灘,形成了完整的 能源使用循環的視覺勘探。孟加拉國拆船海灘上肢解的貨輪殘 骸各具相貌,形成拋棄的鋼架荒冢,印象中本該用來休閒度假 的印度洋海灘被塑造成了工業場景,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 還有人來繼續分解這些工業垃圾,收集可以利用的殘油和鋼鐵, 通過影像社會學方式的思考提出人類本身的問題,被蒸餾煉化 的除了能源還有人類社會。

總結一下,伯丁斯基的創作不在於批判和定義,而是提出問題,通過這些工業風景來定義我們自己,質問我們與自己生存的星球的關係,既不是美化也不是責備,這是一種現實,通過這些畫面, 我們需要從更多角度的理解這個現實,從更多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很多同學在日常拍攝中會嘗試使用膠片相機和更多樣的膠片拍攝設備,通過今天攝影師的介紹,我們可以嘗試使用大畫幅相機拍攝。如果設備條件不允許,我們同樣可以嘗試在攝影創作的思維角度學習伯丁斯基的攝影創作方法。就是在思考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之後,按計劃按步驟的拍攝執行。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攝再總結成果。這樣就可以在設備和創作內容上進行一個比較好的平衡了。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喜歡的同學們不要忘記關注、轉發、點讚、評論。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裡交流哦。

相關焦點

  • 觸目驚心的航拍照片,反映出人類活動痕跡,像給地球劃出的傷口
    在現階段,全世界共有70多億的人口,雖然,人類的數量對比其他動物的數量並不算什麼,但是,因為人類的工業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的破壞比其他動物總和還要多。事實上,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地球早已經被我們破壞得千瘡百孔,人類工業活動的場景,從空中看去,就像是一雙大手在地球表面用刀劃出來一道道痕跡。工業合成的廢料,還有色彩濃重的重金屬,將草地、湖泊、平原變成棗紅色、鈷藍色和墨綠色,這些顏色閃耀著寶石的光芒,但是,這些地方無法生存動物,就連植物也無法生長。
  • 觸目驚心!這4張照片正在記錄,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地球的!
    觸目驚心!這4張照片正在記錄,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地球的!要說現在人類面對的最嚴峻的問題,莫過於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全球變暖以及汙染問題了。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些問題事不關己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的關係,或許真正等到像《流浪地球》中所說的那樣,這些問題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時候,才會足夠引起眾人的重視吧。為了提醒人類要保護環境,深層生態學基金會整理髮布了大量照片,透露人類對於現在地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惡劣。這些在世界範圍內流傳的人造垃圾,其中包括塑料輪胎,廢舊的電器零件,零食袋,包裝等等。
  • 美國NASA上帝視角下:地球幾十年的變化對比,讓人觸目驚心
    美國NASA上帝視角下:地球幾十年的變化對比,讓人觸目驚心。 地球,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地球也是宇宙中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距離太陽約1.5億千米。
  • 為何有人稱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人類的種種行為,觸目驚心!
    為何有人稱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人類的種種行為,觸目驚心!眾所周知,地球上的環境是最溫和的,一年四季分明。人類在此生存是一大幸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成為地球上的主導者。每個人的習性特徵都各有特色,到累了的時候就會休息。
  • 男攝影師、女攝影師拍女生模特拍人像,是不是女攝影更加有優勢?
    把女生把模特拍美,其實和拍攝的攝影人的性別沒有關係。很多人像攝影大師都是男攝影,這一點不用質疑。女攝影師更容易把女生拍美,這句話我不太認同。或者可以換個說法,女攝影師拍女生會有一定優勢。而且女生之間更容易建立話題,拍照的時候如果模特緊張,扯扯其他的話題,比如美食、比如旅遊,比如穿搭,很快就把這個緊張感消除了。我有好幾個模特,就是通過拍照建立的友誼現在成了好朋友,因為大家有很多共同話題。
  • 攝影師在珠峰下拍到這痛心的一幕!
    但3位風景攝影師,卻在一座座美麗的雪山下,拍到了這痛心的一幕。高原雪山依然保持著它們巍峨的姿態和狀貌,但如今人們可以憑藉現代科技和裝備,較為輕鬆地抵達那些自造山運動開始人類從未企及的地域,——策展人:大成策展人:大成參展攝影師:張恆、伊冉、南卡視頻策劃:伊冉、大成視頻製作:寧書翼、伊冉、董振
  • 攝影師蹲守冰層拍海豹幼崽(組圖)
    原標題:攝影師蹲守冰層拍海豹幼崽(組圖)   攝影師David Doubilet 歷時整整兩年拍攝加拿大聖勞倫斯灣的生態環境這組精美絕倫的圖片可以讓我們一瞥這個神奇物種的真實面貌。   David Doubilet為2014年5月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拍攝圖片,題為「富饒的海灣」。為了拍攝真實精美的圖片,他在瑪格達倫島附近冰層下待了十天。他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些絕美的圖片就是證明。海豹媽媽生下小海豹後只會哺育12到15天之後便將小海豹遺棄,為的是讓小海豹自力更生學會捕食、遊泳,成為真正的格陵蘭海豹。
  • 四中道元班出神人 少年星空攝影師零下15℃拍彗星
    零下15度10小時拍彗星 對星空的迷戀始自幼年的記憶,張可名曾隨父母在美國夏威夷生活過一年,在這裡,張媽媽的一位擁有天文望遠鏡的同事,帶著小小的張可名觀察了火星。一年四季的星空各有「美景」,「冬天氣溫低,六顆明亮的星星形成著名的『冬季六邊形』,壯美非常;夏天有美麗的銀河,絲帶一樣特別浪漫。」一次在零下15度低溫環境下,拍攝星空10小時的經歷,讓張可名記憶尤深。「那是去年的11月11日,為了追拍兩顆距離太陽非常近的彗星,我選擇了河北境內的一個水庫,開車開了5個小時才到。」冬天的華北平原非常寒冷,雖然穿著兩件羽絨服,但張可名仍凍得雙手握不住機器。
  • Steed:最浪漫的天文攝影師想帶你一起「追星」
    原標題:Steed:最浪漫的天文攝影師想帶你一起「追星」 Steed拍攝 眾所周知,果殼的幾位主筆都有自己壓箱底的技能,比如經常給大家科普天文知識的steed老師,他可能是最會尋找天空美景的人,也是最浪漫的天文攝影師。
  • 人類末日警示:十年時間 地球改變觸目驚心,衛星圖片對比
    隨著2020年的到來,地球給人類狠狠的上了一課,亞馬遜火災,澳大利亞山火,南極空洞,餓死的北極熊,全球疫情。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地球給人類的警告,再不好好愛護地球,人類將迎來末日!但不可否認的是氣候變化早已開始了對地球的破壞。
  • 他專注偷拍20年,驚動FBI,只為記錄地球那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疤
    話說,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科技的發展,人類如今對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但這般只顧放縱慾望的索求,顯然已是讓地球這個家園變得傷痕累累,平日裡享用著製成品的我們,又能有多少人敢於去面對背後那些醜陋的真相呢?Henry Fair,是一名熱衷於環保活動的美國攝影師,在攝影行業從事了20餘載的他目睹了太多災難般的人為破壞景象,也因此決心揭露那些被人們所忽略的醜陋真相,為了能找到最好的拍攝角度,他經常需要租用民用直升機在資源礦產禁地的上空不斷盤旋,甚至有次還因此驚動了
  • 地球要變成「火球」了?加拿大冰蓋正在消失,預計只剩下3年
    地球要變成「火球」了?加拿大冰蓋正在消失,預計只剩下3年!地球環境忽好忽壞,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人類是最大的禍源,為什麼這樣說呢?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人類佔據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多,頻繁的開採能源,許多能源已接近枯竭的邊緣。
  • BBC紀錄片《鳥瞰地球》受捧 攝影師與黑雁齊飛
    有意思的是,不少紀錄片「粉絲」發現,《鳥瞰地球》的導演大衛·田納特,其實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演員,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他曾出演反派角色小巴蒂·克勞奇。而紀錄片的製作過程也充滿故事,法國攝影師克裡斯蒂安·穆萊克為拍攝紀錄片,親手餵養一群黑雁長大,與鳥兒親密無間得可以隨時「混入」鳥群,在空中比翼飛翔。
  • 地球就只有人類了……
    今天是4月22日,可能你並不知道這一天有什麼特殊的,不過本編現在告訴你自1970年之後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是一個為保護世界環境而設立的節日,呼籲人們關注生態問題。目前這個世界地球日的活動已經發展到全球的192個國家,每年都有數億人參加。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基本上每年都會有相關的活動。那麼關於地球環境你知道多少?
  • 新人攝影師必看:如何拍出氣場爆棚的高級大臉照
    今天就來教一下大家正確的大臉照應該怎麼拍。作者:@Vlun_肥倫拍大臉近照的難度確實不小,當整個畫面只剩臉的時候對拍攝要求極高,一不小心就會把五官、臉部的所有缺陷都暴露出來。因此在拍大臉照的時候首先要根據需求選擇拍攝角度和構圖。
  • 他是21歲的芬蘭攝影師,擅長拍攝動物,拍出的動物很有靈氣
    攝影是一門很有講究的藝術,雖然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攝影,但是能夠準確掌握攝影技巧的人卻是少數,而接下來小編要說一位攝影師,他的名字叫做Ossi Saarinen,是21歲的芬蘭攝影師,他拍攝的作品非常精緻,讓人難忘。這位年輕的攝影師擅長拍攝動物,我們先來看他拍攝的樹枝上的小鳥。
  • 宇宙——人類的最終極浪漫
    我本想回答「一起變老」,但當那輛紅色的特斯拉駛入腦海時我打消了這個念頭,並為他描繪了這個場景,他當時對我說你的想像力可真豐富,但我告訴他這一切都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他接下來的表情我至今還記得,並沒有特別驚訝,眼神中反而閃爍著好奇和激動。一起變老當然是件浪漫的事情但那隻屬於兩個人,要說人類最終極的浪漫,我想答案有且只有一個:宇宙。
  • 通過16張照片讓你明白:人類對地球的摧殘破壞有多麼可怕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數據,人類每年砍伐50200平方英裡(約130017平方千米)的森林。在過去的50年裡,人類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環境變化,如動物滅絕和地球資源的枯竭。但是,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並沒有真正的了解和感受到這一切的發生。
  • 觸目驚心!亞馬遜森林在燃燒,為什麼人類視而不見?
    「為地球提供20%氧氣的亞馬遜雨林在過去三周一直在燃燒!這簡直太恐怖了!媒體報導都在哪裡?我們的地球要死了,卻沒有人想為它做些什麼,太他麼悲傷了!#為亞馬遜祈禱#」這些焦慮的文字,觸目驚心的圖片很快就吸引了廣大網友的注意力,人們紛紛開始關注亞馬遜雨林大火——為什麼亞馬遜雨林會燒三個星期?
  • 想拍出好照片,這個拍照角度必學不可!
    就像下面這組由iPhone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圖源:@Apple這些照片都採用了低角度仰拍的方式,讓手機的拍攝位置低於主體的位置,形成從下到上的拍攝視角,帶來了非一般的視覺衝擊力和新鮮感。. | iPhone比如拍攝人物,我們習慣用平視角度去觀察身邊的人,當我們使用低角度仰拍一個人的時候,她看起來會比原來更加高大,並且帶來不一樣的氛圍和感覺。圖源:@Appl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