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註定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變得不同尋常。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全民的戰役。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逆行的身影,一聲聲堅定的加油,中華民族在世人面前又一次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與疫情較量,比的是信心,拼的是耐力,爭的是時間。在山西平遙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南政鄉東遊駕支部村委積極響應,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場上。
豎起黨旗,就是建起戰鬥的堡壘
「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是當前和下一步疫情防控首要任務。大年初一下午,東遊駕支部緊急召開「兩委」會議,迅速成立防控一線臨時黨支部。根據縣、鄉防控精神,村內廣播循環宣傳,率先封堵村內10條道路卡口,兩委幹部和黨員輪流晝夜值守卡口,第一時間跑出防控疫情「加速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這樣在大年初一全面拉開。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幹部,我在前。東遊駕村自從去年建設黨性教育基地和紅色紀念館以來,幹群思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各個卡口上,處處飄揚著鮮紅的黨旗,充滿著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底氣。餓了,方便麵、饃片充飢;渴了,白開水解渴。黨支部書記趙立明手機全天開啟,時刻站在一線指揮防控工作,隨時聆聽村民的呼聲。
在黨旗的號召下,全體村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起使,疫情開始後,廣大黨員帶頭髮出「愛心紅包」,在他們的帶動下,400餘名村民和在外精英,上有95歲的老人,下至9歲的孩子,捐款捐物,蔚然成風,截至目前,捐款金額達9萬餘元。「叔叔、大爺,我也要捐款!」村民郭旺茂的三個女兒、李文剛的四個孩子紛紛捐出自己積攢的壓歲錢。「國家有困難,我們必須出一點力,這叫感恩!」梁毅恭、賈文亮、王得森等多名貧困戶,五保戶和困難戶獻出自己的愛心。更可貴的是,從東遊駕走出去的侯金林、劉澤人、劉永平、吳愛平等在外人士,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特別是軍旅書法家梁峰霄多次深入各卡口,書寫作品,激勵鬥志,為村幹部和志願者加油鼓勁。
守住卡口,就是守住群眾的安危
黎明出發,點亮萬家。1月26日,大年初二,是人們走親訪友的高峰日,值守了一夜的支部書記趙立明和他的支村兩委幹部,早早守在了全村唯一的進出卡口上,苦口婆心地為過往村民做思想工作,利用廣播和微信群不間斷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讓大家待在家中,杜絕走親訪友、聚餐聚會,當他們又一次端起那碗方便麵的時候,平靜的村莊已然是萬家燈火。
黨的號召最有力量,困難面前體現擔當。眾多東遊駕村民在微信群中鼓勵和讚揚黨員幹部,自覺自愿地組織起來勸返大家不要出門,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特別是梁桂榮、劉秀梅帶領的姐妹舞蹈隊和趙慶豐、張青蓮帶領的友誼舞蹈隊的三十多個姐妹們,主動請戰,不計回報,全天志願值守十個村口,昔日翩翩起舞的舞蹈隊成為娘子軍,築起東遊駕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當有人問她們每天這麼辛苦能掙多少錢時,她們幾乎一個聲音:「我們是愛村,保護我村的老百性,是志願者,掙錢還不一定出來!」最樸實的語言,代表的是東遊駕幹群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成為這個春天最溫暖的色調。
封村封戶,隔不斷愛心溫情
封村、封路、封戶,暫時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與疫情的鬥爭卻使人民的心靠得更近、更緊。武漢返鄉人員封戶後,他們的生活如何保障?支部書記趙立明說,「兩委」幹部就是他們最堅固的後盾。在鄉黨委的安排下,對隔離人員做到每人一支溫度計、一張溫度登記表、一本宣傳手冊、一套生活用品、一支筆、一人一室,每戶一個紫外線消毒燈、每戶一個消毒噴壺、一人一個口罩、一人一份報刊雜誌的「十個一」,使他們居之安然,全方位做好隔離人員的疫情防控、壓力疏導等工作。一名武漢返鄉人員1月28號家中就沒有了米和面,村幹部立刻派人購置送上門,一名返鄉人員因患其它疾病求助,趙立明想方設法積極聯繫120急救,迅速到達人民醫院進行治療,並且自己掏腰包支付120費用。
鍋爐沒煤了,水管沒水了,生活用品短缺了……,只要有需求,村幹部就全力以赴。無微不至的關懷感動著被隔離人員,誤會消除了,芥蒂沒有了,武漢返鄉人員通過微信紅包獻出了自己的愛心捐款。
支部書記趙立明說,在這場戰「疫」中,我們始終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每一名黨員幹部,每一個志願者,每一名群眾,堅守卡口,捐款捐物,宣傳發動,居家隔離,每一個人都是戰士,每一個人都在迎戰疫情中奉獻著自己,溫暖著冬天。
東遊駕支部村委一班人,在抗疫防控的阻擊戰鬥中用真情感動大家,用改變影響大家,用狀態點燃大家,用實力徵服大家,用行動帶動大家,在東遊駕拋起了一波多少年前所未有的群體戰役,相信在東遊駕支村兩委的領導下,這場眾志誠成、團結一心的保衛東遊駕人民生命的戰役一定會早日勝利。(供稿:劉培義)
編輯: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