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貌研究中心的博士候選人Caterina Gentili說過:「從『古』至『今』,我們的頭髮狀況一直是最直觀的個人形象,也是判斷女性值不值得關注的方式之一。」Gentili還說到,染髮產品已經成為女性保持形象的一個重要工具,並能保護她們遠離最大的恐懼之一:衰老。
2025年,全球染髮劑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280億美元左右,比2019年178億美元的估值增長8%以上,表明對染髮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強勁。染色劑背後的「進化」又是怎樣的?會有哪些新奇的發現呢?是為了掩蓋「衰老」的白髮,還是凸顯自己獨特的個性?
英國外貌研究中心的博士候選人Caterina Gentili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從古至今,我們的頭髮狀況一直是最直觀的『第一印象』,作為判斷女性值不值得關注的方式之一。」一說到女性,大家會想到什麼呢?魅力四射?長發飄飄?風情萬種?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創造營2020》裡,講話破音女神——劉些寧瘋狂甩頭的動作,各位有沒有被撩到呢?「頭髮」是女人的一大「利器」,試想如果是剃去頭髮的「尼姑」,你還會關注嗎?
「不可思議」的原材料——水蛭、硫磺粉......
既然頭髮對女人而言至關重要,那麼從前的先人們又是如何讓自己從「頭」到尾保持美麗的呢?
當時古代還沒有合成染料,不過並不阻止人們對「美」的追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方法也同樣可以達到現代染色的「既視感」,其配方包括桂皮、韭菜、水蛭、燒焦的雞蛋、鳳仙花(別名:指甲花,在中東和印度仍普遍使用),甚至還有金粉。
最初古希臘人喜歡金色和紅金色,與象徵愛情與美麗的女神阿芙羅狄蒂(Aphrodite)聯繫在一起,也就是後來為人們所熟悉的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阿芙羅狄蒂還是欲望女神,她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卻又對愛情不忠,雖被認為是女性體格美的最高象徵,有著古希臘女性完美的身段和樣貌,但無法代表女性的貞潔。因此,希臘和羅馬的高級妓女也選擇用金色來展示性感。
在中世紀,英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紅色染料也流行起來,這要歸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西方油畫之父提香(Titian),他畫出了一位紅金色頭髮的美女。這種色調在義大利宮廷裡也很受歡迎,通常是由藏紅花和硫磺粉混合而成,後者可能導致流鼻血和頭痛。然後再用小麥粉製成的帶香味的白色以及彩色粉末,輕撒在天然的頭髮或假髮上,「紅金色」就成功copy完成了。
第一種化學染髮劑面世——L'Oréal
直到20世紀初,我們如今所熟知的染髮產品——各種顏色的化學染髮劑、商店裡買來的染髮劑和沙龍裡用的染髮劑才出現。1907年,一位年輕的法國化學家尤金·舒爾勒(Eugene Schueller)用上世紀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對苯二胺(PPD)製造了世界上第一種合成染料,他稱之為「Oréal」。
最開始,Schueller一個人獨攬了配方、銷售、籤單。白天他挨家挨戶上門,晚上就在廚房裡臨時搭建的實驗室中完善他的染髮劑配方。多次失敗的實驗還引起了爆炸,搞得鄰居報警了好多次。當時市面上的產品基本都含有鉛等重金屬有毒成分,人們對使用人造染色劑是恐懼的,而這種新型的染髮劑則不再添加這些有害物質,大大降低了對頭髮頭皮的刺激。並將自己創立的公司命名為the French Harmless Hair Dye Company(法國無害染髮劑公司),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歐萊雅(L'Oréal)。
20世紀20年代是歐萊雅的轉折點,一則黑白廣告的誕生,描繪了一個面容滄桑的女人,卻一頭黑髮,旁邊附著的翻譯是:「沒有一根白髮;永遠30歲。」利用人們對衰老的焦慮,不安全感和自我懷疑,出售掩蓋白髮的染髮產品。
20世紀50年代,只有4-7%的美國女性染髮,到了70年代,這個數字上升到了40%。到2015年,估計有70%的美國女性在使用它。2019年一項針對護髮品牌Living Proof的民意調查顯示,在英國女性的染髮比例也很高,在南亞和東亞,情況也類似。據尼爾森(Nielsen)的一份報告,在印度,護髮行業的市場規模為33億美元,染髮劑佔總類別的18%,並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印度女性尤其喜歡歐萊雅旗下的Garnier Black Naturals,該品牌目前是歐萊雅全球銷量最高的染髮劑品牌。
「單一」到「變色龍」
2017年,染髮劑在中東和非洲的銷售額為201.88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近10%,其中漂發劑是該市場增長最快的部分。中國和韓國的男性和女性對染髮產品的需求都出現了大幅增長,尤其是深色系列的染髮產品,染髮不再僅僅是為了看起來自然。粉紅色、綠松石色、紫色等彩色系列已經成為世界各地年輕女性的時尚標配,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男性的時尚。
傑瑞德·萊託
澤恩·馬利克
黃磊大女兒多多(14歲)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雖僅僅是髮型的改變,但整個人的風格就完全不一樣了呢?
西雅圖的頭髮造型師羅茜·簡·亨特(Roxie Jane Hunt)專門從事彩色系列的染髮業務,曾在電話中說,「她把這種新型染髮視為一種展示個人選擇和變換身份的方式,並且很多女性她們想脫穎而出,而不是融入社會。」
一種新的發色常常也被視為這些藝人事業改變的標誌,不管是新專輯、單曲還是巡演。
擁抱自然白髮——奶奶灰
曾以為只有年老時才會出現白髮,可特魯斯史密斯在14歲那年竟然發現人生中的第一根發白,隨後一次又一次的通過染髮來遮擋,但到24歲時她決定不再染髮,談及到:「擁抱自然白髮對我來說並不只是『新潮流』,而是我對生活態度的一種轉變。」而且還有一些像她一樣「未老先白」的女性,甚至一些原本是黑髮卻染成白色系列的年輕人,均體現出年輕人對「白髮」已不再牴觸反而成為「潮流」。
女團THE9——安琦
突然之間,「白髮」變得很酷,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和愛莉安娜·格蘭德(Ariana Grande)等名人都喜歡銀白色、灰白色和鉑金色,社交媒體也因此創造了「奶奶灰」的話題標籤。
火箭少女101——Yamy
直到今天,一個灰白頭髮的女人都會讓人聯想到祖母的形象:睿智而有教養,卻完全沒有性魅力。那麼所謂的「白髮」真的就意味著「衰老」嗎?這種判斷標準顯然是無比膚淺的,外表的變化僅僅是自然規律的一種「反饋」,並無法左右我們的內心世界。無論處於哪個年齡階段,「內在心靈」都可以「永葆青春」。
Gentili也曾說:「如果你堅持自己是一個不怕變老的女人,更需要勇氣,這種選擇比任何染料都要叛逆得多。」
文/萬金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