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噸

2021-01-09 中國創氪網

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1500 萬噸。有關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該項目擁有產能為 24 萬噸/年 PBAT 生產裝置,不僅產量將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第一併擁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填補了生物降解材料在西南地區的空白。

數據顯示,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 PBAT 需求量有望突破 1000萬~1500 萬噸。

近年來,隨處可見的塑料產品令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今年6月國家推出「限塑令」:年底將全面禁止生產、銷售部分塑料製品,推廣綠色塑料製品、探索新業態,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專項處理塑料垃圾。

據了解,率先禁止使用的包括不可降解塑膠袋、酒店內的一次性塑料用品、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和快遞包裝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等。這些滲透了大眾生活方方面面的日用品一旦被禁,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塑料製品生產企業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令人關注。

可降解材料「火」了

來自《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未來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達到 5300 萬噸,這是聯合國標準(800 萬噸)的 6.6 倍。

一份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僅一次性塑料製品就達1.2億噸,其中只有10%被回收利用,另外約12%被焚燒,超過70%被丟棄到土壤、空氣和海洋中。中國土壤中僅每年殘留的農膜就高達35萬噸,殘膜率42%。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治理已經上升至國家發展的頂層,作為環境汙染重要源頭的廢塑料行業,已經到了不轉型不行的地步。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塑料汙染的治理變得難上加難。根據中國疫情期間的數據,今年2月我國每天生產的一次性口罩就達到了 1.16 億個,這是疫情前醫療口罩產量的 12 倍。醫療塑料垃圾的產出也隨之上升——在今年的疫情峰值期間,武漢的醫療系統每天都能產出240 多噸的一次性塑料醫療垃圾。

根據商業分析網站 BusinessWire 的報告,疫情期間全球塑料包裝市場規模估值從 2019 年的 9092 億美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10126 億美元。

為了儘快處理數量過多的塑料醫療垃圾,疫情期間出現了一些廢塑料處理的不當方式,如移動式焚燒、直接填埋或就地焚燒等。然而,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0 年的報告,即便只有 1% 的口罩經過不當處理,都可能產生質量高達 30 ~ 40 噸的塑料垃圾。

隨著環境汙染的日益嚴重,年底全面禁用塑料吸管的規定,是我國對塑料汙染打出的又一計重拳。其中,對於外賣領域的「減塑」,也有明確指標要求:到2025年,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

「在國家政策之下,不可降解和綠色環保已經是塑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了。」重慶市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漢龍認為。

據華安證券統計,截至2020年7月,已有36家公司在建或擬建可降解塑料項目,新增產能合計440.5萬噸。

轉型面臨挑戰

可降解塑料材料在原材料企業受到追捧,但是在中下遊企業卻面臨困難。

「聚乳酸太貴了,成本是我們現在生產的3倍。」大連市鮁魚圈區專門生產環保塑料垃圾袋的張佳坦言,對於她們這樣的小型民營企業來說,可降解材料的成本是最難解決的事情。

張佳所經營的塑料生產廠開辦於2018年,目前像她這樣的民營塑料企業正在不斷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與塑料製品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一共有283萬家。其中2019年註冊量最多,達56.6萬家,同比增長25.5%。

企業數量雖多,但存在著集中度不高的問題,尤其在塑料產業日常用品方面分散著大量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它們在可降解轉型的路上面臨多重困境。目前塑料製品細分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張佳告訴記者,他們塑料廠的利潤率基本都在10%以下,在淡季甚至會低到5%。「我的機器是30萬元的,我現在光是賺回機器成本就得很長時間。」張佳說。

除了市場本身競爭激烈,加工企業轉型面臨成本困境外,市場的接受度也將成為新的考驗。「可降解原材料成本增加,塑膠袋的價格也會漲到2~3倍,我們如果賣這個,也不一定有人買啊。」張佳說。

為此,生產企業也紛紛探尋各自產品的差異化之路,譬如:用於新能源汽車的車用改性材料的開發;用於3D列印的輕質高強材料的開發;用於包裝的高阻燃可回收的膜級材料的開發等。

新技術應用受重視

「塑料製品行業走過了『有沒有』『好不好』的階段,現在正在向『強不強』的階段發展。」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執行秘書長郭永新如是說。

郭永新表示,可降解材料的推廣一定給原料體系、價格體系、產品體系帶來影響。目前,中國塑料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依舊是依靠自主創新、智能製造、國際化布局、品牌運營四個方向。

長期以來,低殘值廢塑料的再生環保處理一直是全行業的痛點和缺失點,隨著廢塑料熱解油化技術的持續研發和技術突破,找到了一條新的處理途徑。今年,包括中石化、SABIC等國內外石化巨頭對該項技術的關注度空前提高,國內外一些環保科技企業也取得了實質性的技術突破,廢塑料熱解油化的大型清潔生產裝備即將實現工業化生產,正迎來爆發期。

「循環經濟是我們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僅僅是塑料產業本身,法律對塑料生產相關標準與運行機制、政府對塑料回收利用的相關措施、企業的創新能力、社會對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都將成為塑料產業新的挑戰。」劉漢光說。(李國)

相關焦點

  • 蘇美達:籤訂2×6萬噸生物降解塑料PBAT項目
    記者近日從蘇美達(600710)獲悉,公司子公司蘇美達成套與金暉兆隆2×6萬噸生物降解塑料PBAT項目籤訂項目總承包服務協議。該項目由山西最大的可降解塑料生產商金暉兆隆投資建設,蘇美達參股子公司聚友化工提供PBAT的專利技術和設計工作。
  • 國內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產能梳理(已投產)
    國內已投產企業新增兩家,新增產能5.5萬噸/年,目前國內PBAT已投產產能總計 23.3+ 萬噸/年,如後為各企業的詳細介紹。新疆藍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2月,是以高分子材料製造和深加工為主業的國家級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
  • 儀化突破生物可降解PBST、PBAT工業化生產
    揚州「真州府」和「儀徵大碼頭」首席攝影師周曉明2020年5月24日摘編微信公眾號《中國石化儀徵化纖公司》平臺發布的信息:5月19日、21日,中國石化儀徵化纖公司綠色產品大家庭又增添「姊妹花」,歷時十年攻關的生物可降解共聚酯新材料PBST、PBAT先後在PBT部萬噸級裝置上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工藝路線國際領先
  • 「限塑令」倒逼塑料企業轉型升級 可降解材料「火」了
    隨著我國禁塑工作全面實施,每年國內生物降解聚酯PBAT需求量有望突破1000萬~1500萬噸。有關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是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限塑令』的實施為塑料用品生產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重慶市晟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星言表示。近日,該公司與重慶長壽經開區籤約,投資化工新材料項目,達產後年銷售收入超百億。
  • 福利乾貨丨PBAT製備、全球主要生產公司一覽表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前言:和金屬材料相比,高分子聚酯具有多功能性、大規模生產、低成本、輕質耐用和耐水性等特點。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商業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由於在環境中不可被微生物所降解,對土壤和水有害,被稱為固體垃圾。為了解決環境問題,發展生物可降解材料被認為是代替這類不可降解聚合物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 生物降解塑料PBAT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兩種生產工藝公開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PBAT是一種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本文主要對其製備方法與兩種生產工藝進行闡述。目前PBAT被應用於超市購物袋,外賣餐盒,農用地膜等農工商醫等領域。隨著限塑令的推出和綠色消費市場的擴大,PBAT作為環保材料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 生物降解塑料PBAT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兩種生產工藝公開
    兼具PBA(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和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特性,既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又有較高的延展性和斷裂伸長率,還具有優良的生物降解性,是一種全生物可降解塑料。02 認識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是在土壤、沙土等自然條件下,與微生物(如細菌/黴菌/藻類等)作用降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或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
  • 國內13家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生產企業在建項目一覽
    國內PBAT在建企業及產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建企業共13家,在建產能99.4+萬噸/年。  2020年8月24日,瑞豐高材公布,公司收到淄博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關於山東瑞豐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意見》(淄環審[2020]73號),同意該項目按申報工藝、規模、地點和汙染防治措施等進行建設。
  • 恆力石化子公司自主研發的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
    隨著全面禁塑的臨近,可降解塑料製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作為民營煉化龍頭企業,恆力石化率先響應這一國家政策,開始布局可降解聚酯新材料。子公司康輝石化早在2019年8月就開始和大連理工合作,自主研發「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生產配方,於2020年年初投資建設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並成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充分彰顯了恆力速度。
  • 孝義:金暉兆隆2×6萬噸生物降解塑料PBAT項目開工
    金暉兆隆高新科技有限公司2×6萬噸生物降解塑料PBAT項目開工奠基現場喜氣盈人,與會嘉賓共同見證這一孝義本土綠色轉型項目,在新時代乘風破浪開新局。市政協主席王士禮,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靳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雲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祥爵、薛厚華,副市長趙曉琴、王勇、周宏等市領導出席儀式。與山西金暉集團董事長李生貴共同為項目培土奠基。
  • 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在建企業速覽(附分布地圖)
    新工廠將於2022年投產,供應全球生物聚合物市場。官網:http://www.rachem.com/河南恆泰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河南恆泰源聚氨酯有限公司,2019年12月13日,平頂山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河南恆泰源聚氨酯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鞋底原液、3萬噸聚酯多元醇、8萬噸可降解塑料(TPU、PBAT)項目受理公示。
  • 華安證券:未來10年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有望近千億!
    我們預測未來10年中國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量有望達到428萬噸  我們依據各省市禁塑政策執行時間表和執行力度,以及海外可降解塑料發展歷程,預測了我國未來10年可降解塑料的需求變化。到2025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23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477億元;到2030年,預計我國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萬噸,市場規模可達855億元。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空間巨大。
  • 生物降解塑料PBAT集中投產
    生物降解塑料PBAT集中投產 PBAT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躍和市場應用最好的降解材料之一,典型代表為德國BASF公司的Ecoflex和義大利Novamont公司的Origo-Bi,以及國內的金髮、金暉兆隆和藍山屯河。
  • 第九大生產基地落子貴陽、子公司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約...
    隨著全面禁塑的臨近,可降解塑料製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作為民營煉化龍頭企業,恆力石化率先響應這一國家政策,開始布局可降解聚酯新材料。12月25日,恆力石化子公司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投產並產出合格產品,標誌著恆力石化綠色產業正式上線。有分析指出,隨著全面禁塑臨近,該項目投產後,產能躍居國內前三,將大幅緩解國內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預計增加年收入6-7億元。
  • 全生物降解材料-PBS,PBAT
    生物降解材料包括了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如纖維素、澱粉、紙等,也包括了生物合成或化學合成得到的生物降解塑料等。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條件下,和/或特定條件如堆肥化條件下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水性培養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並最終完全降解變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礦化無機鹽以及新的生物質(如微生物死體等)。
  • 寧波材料所在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發展生物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以減少材料產業對石油的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石油基PBAT聚酯在可降解農用地膜、包裝、塑膠袋等領域有較好的應用,但其阻隔性能差、抗撕裂強度低、強度模量不足的缺陷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呋喃二甲酸基聚酯因含有呋喃環結構而展示出優異的阻隔、力學、耐熱等性能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生物基芳香聚酯。
  • 西部明珠:藍山屯河生物降解材料PBS、PBAT
    主要產品包括高分子材料PBS系列、PBT、PTMEG、PET、BDO及新型建材EPS、PVC型材等,2019年末綜合產能將達到77萬噸,產品銷往31個國家和地區。藍山屯河下轄能源、聚酯、型材、新材料、礦業等子公司。藍山屯河也是以新疆優勢資源轉換為基礎、以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技術領域為發展方向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
  • 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 恆力石化綠色產業上線
    12月25日,恆力石化子公司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輝石化」)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投產並產出合格產品,標誌著恆力石化綠色產業正式上線。有分析指出,隨著全面禁塑臨近,該項目投產後,產能躍居國內前三,將大幅緩解國內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預計增加年收入6-7億元。據了解,恆力石化是國內第一家實現「原油—芳烴、乙烯—精對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絲及工業絲、工程塑料、薄膜」完整產業鏈經營發展的民營企業。
  • 煉化企業紛紛上馬的PBAT項目究竟是什麼?
    在替代品新風口下,PLA、PBAT、PHA等,可降解塑料材料備註關注,因此在9月份,國內多家煉化企業紛紛上馬PBAT項目,一時間到底是什麼PBAT?它怎樣的前景引得這麼多煉化企業要參與其中?PBAT作為一種全生物可降解塑料,目前被廣泛應用於超市購物袋,外賣餐盒,農用地膜等農工商醫等領域。
  • 國內產能將翻番 多個企業紛紛布局 生物可降解塑料迎發展風口
    (簡稱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投產並產出合格產品。  據了解,2019年8月,康輝石化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自主研發「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生產配方,並在今年年初投資建設,並於12月25日順利投產。相關負責人表示,康輝石化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落成,標誌著恆力石化進軍可降解塑料市場,其聚酯業務板塊產能結構升級與規模工藝優勢也將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