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一個科學常識,那就是作為現代文明的產物,代表著人類科技水平結晶的飛機是二十世紀美國的萊特兄弟於1903年12月發明試飛成功的,它的身影並不遙遠。自從問世以來,給人類的交通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而其本身也凝聚著現代人類的智慧,至今只有少數國家具備生產設計能力。
可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早在十八世紀時期,人們就在哥倫比亞叢林中發現了來自於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遠古時期的古墓中出土的黃金體,在當時因飛機還沒有問世,人們猜測只是仿照魚類或鳥類的製作的裝飾物,但隨著飛機的發明,讓研究者重新審視這一物體的時候,專家們才大吃一驚,因為發現其形體和現代飛機極為相似。
二十世紀末,人們在厄瓜多南部一些教堂你和地下隧道中,又先後發現了同用黃金製作的這類物品。航空專家們經過悉心的研究,發現其推進系統裝在機身裡,兩個對稱的水平機翼呈三角形,還有兩個穩定的水平尾翼以及一個垂直的尾翼,其設計完全符合現代空氣動力學的原理。
無獨有偶,在世界其他著名的文明發源地,也曾出土這些讓人們感覺匪夷所思的文物。1898年,考古學家在埃及一座四千多年前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個和現代飛機極為相似的模型,只不過這個用材是無花果木製成。1879年,英國考古學家韋斯勘探埃及東北沙漠裡的一座古廟的時候,在遺址中裡的浮雕壁畫裡,看見了一個和現代飛機極為相同的雕像。
此外,在大家都熟知的創造了璀璨文明的古瑪雅人的遺蹟中,也發現過和現代太空人穿戴的太空衣類同的塑像,而且其形態呈現和現在太空人駕駛飛船的動作更是惟妙惟肖。
究竟這些具備飛行動力原理的模型有沒有飛上天空的能力呢?他們究竟是古代科技的產物還是外星人的手筆?遠古時期怎麼可能掌握這些直到近代才被人類發明的深奧的科技理論?這一切的一切,就如一團迷霧一樣籠罩在人們的心頭。由此中外一些科學人士都對此報以極大的興趣投入了研究。
同濟大學航空航天動力學院的教授沈海軍,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從有關方面獲知這些疑似古代飛行器的資訊後,腦海中就始終縈繞著一個問題:「假如給這些飛行器安裝了動力系統,它們究竟能不能飛上藍天?」於是他五年如一日,利用自身擁有的便利的科研設施和條件,帶領學生們用3D列印技術,還原了「黃金飛機」。
為了獲得相關的科學資料,他又復原了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時使用的風洞,讓列印出的飛機在風洞中,測試氣流速度壓力溫度等數據。
經過了精心的準備,這款完全按照古「黃金飛機」的設計原理複製的成品,在加裝了動力系統後,被拿到上海國際賽車場試飛。所有人的目光都關注著這個時刻,看古文明的奇蹟能否在現代人的手中延續呈現,就聽見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黃金飛機」一飛沖天,直上藍天,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沈教授還曾經帶領研究生們翻譯了一本古埃及著作。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印度的一座古廟倒塌後,考古學家們在現場發現了這本用梵文創作的古書。經過翻譯後,科學家們驚奇的發現,這竟然是一本講述航空理論的書籍。
遠古的時空,可能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原始純淨和湛藍,從遺留下的許多不解之謎來看,能時時察覺到掠過的一絲若隱若現的魅影,想要破譯這些謎團,還需付諸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