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人類的語言,所以其他人可以聽得懂自己在表達,講述一些什麼。動物也有動物的語言,比如狗,貓,牛他們就會叫,發出聲音,而鳥類也會有清脆好聽的叫聲,這些動物之間都存在著他們獨特的交流方式。但是魚是怎麼交流的?魚不會說話不會叫,他們之間難道沒有溝通嗎?這期文章我們主要帶大家了解一下魚類獨特的交流方式,重新認識魚類。
依靠聲音去表達情緒是動物們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魚類其實也會說「魚話」,也就是說魚類也是會發出聲音的,這你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很多魚類都會依靠發出聲音來進行交流。但是為啥人類不知道魚在說話呢?魚類發出的聲音實際上是一種震動,而且在水中水會起到一個隔音的作用,聲音就不能傳到人耳中。並且魚類發出的聲音頻率也比較低,這也加大了人類聽不到的可能性。如果你生活在海邊,那麼海鮮市場就可以經常見到一種肉質鮮美的魚類哦,即「梅童魚」,長得像黃花魚的那傢伙。活體的梅童魚是可以發出聲音的,特別是你把梅童魚拿出水面,讓它暴露在空氣中的時候,你會發現它的肚子明顯的在震動,而且可以聽見一連串「咕嚕嚕」的聲音,梅童魚的魚鰾構造和其他魚類有所不同,可以通過震動來發出聲音,他們之間溝通的時候就會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出來。
我們熟悉的黃辣丁,有個別名叫做黃嘎魚。活體的黃辣丁一旦離開水後就會豎起它的刺,並且會發出像鴨子一樣的「嘎嘎」聲來警告你不要碰它。黃嘎魚在水中也會發出聲音和同伴交流。
還有一種魚是大家經常聽說的「鯡魚」,這種魚類的發聲方式就有一些特別了,他們依靠肛門排氣產生氣泡,也就是放屁來製造聲響。聽上去有些奇怪也有些不可思議,但的確鯡魚就是這麼進行交流的。
魚類最常用的溝通方式還是以化學物質的形式出現
魚類還可以依靠釋放一種可溶水的化學物質,傳播在水中,告訴同伴一些信息。魚類發出的化學物質大致分為三種:報警物質,繁殖,組織隊伍。被捕捉到放魚類或者是察覺到了危險的魚會率先釋放出報警物質,告訴同伴這裡有危險讓同伴趕緊逃跑。而雄性魚類吸引雌性魚類的時候同樣也會釋放出化學物質,促使雌性魚類與其配對繁殖。還有一種化學物質是魚類用來組織隊伍的,組織覓食的時候魚類便會釋放這種物質,招來同伴,群遊去覓食。
顏色以及肢體語言是魚類最直觀的溝通方式
有一種劇毒的章魚叫做「藍環章魚」,雖然它不是魚,但是有和魚一樣的溝通方式。藍環章魚身上遍布了藍色的圈圈,如果你去觸碰這種劇毒的章魚,它身上的藍環顏色就會在一瞬間顯現出深藍色,警告你不要去打擾它,否則它會發動攻擊。雙色鴛鴦是一種顏色非常豐富的海水魚,它是可以變色的,顏色非常多樣化。同時顏色一般也會根據它的心情來做出改變,告訴對方自己目前的情緒或者傳遞某一些信息。魚類在害怕的時候顏色會變淺,避免獵食者發現。而適應環境後則會變深色,告訴其他魚這是誰的地盤。
魚類還可以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來進行溝通交流。比如說雷龍。兩隻雷龍相遇的時候難免會打一架,而且他們會邊邊打架邊展鰭,鼓腮顯示自己的威嚴。而鬥魚則可以直接把魚鰓豎起來嚇唬對方,讓對方覺得自己更加強勢。蝦虎魚在爭搶地盤的時候就會進行對吼,仰天長嘯,讓魚鰓上附著的花紋顯露出來,展開魚鰭蓄勢待發。黃辣丁魚在找到了食物的時候會「翻跟頭」,告訴同伴這裡有食物可以吃。一些䲁類也可以通過煽動魚鰭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
魚類還可以依靠放電和發光來進行溝通,但是為數不多,這裡就不在一一分解了。總之魚類的溝通方式遠遠比你想像的要多,他們也可以做到有組織的生活,覓食,魚類的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