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小編小時候的玩的東西,從來沒有想到跟毒有關。
原來蓖麻籽中有一種低濃度的水溶性毒素--蓖麻毒素。蓖麻毒素是一種毒性糖蛋白,屬於II型核糖體失活蛋白(II型RIP)。
蓖麻毒素B鏈上存在2個半乳糖特異性結合位點,可與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特異性結合,使得毒素蛋白通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內,然後經高爾基體進入粗面內質網。在這裡,兩條鏈間的二硫鍵斷裂,A、B鏈解離開,游離的A鏈發揮其毒性作用,攻擊rRNA,一分鐘內一個毒素分子就可催化脫去1000~2000個腺嘌呤分子,由於rRNA是組成核糖體的主要物質,而核糖體又是合成蛋白質所需,因此當rRNA遭破壞時,會使蛋白質的合成受到抑制。
雖然在其他植物中也含有在蓖麻毒素蛋白質A鏈,但是必須存在兩條蛋白質鏈同時存在才能產生毒性作用。例如,大麥含有蓖麻毒素的A鏈,因為沒有與B鏈的連接,A鏈不能進入細胞並對核糖體造成損害。因為蓖麻毒素在很寬的pH範圍內是穩定的,所以體內胃酸或溶酶體的降解作用對蓖麻毒素的影響微乎其微。
蓖麻毒蛋白毒性比砒霜強數千倍,是眼鏡蛇毒素的2~3倍。如果把蓖麻毒素粉末放在信件中,這對接觸郵件的人來說,危害是相當大的。雖然觸摸蓖麻毒素並不致命,但會導致眼睛和嘴唇的水腫、哮喘等過敏症狀的發生。當食用、注射或吸入蓖麻毒素一段時間後,會導致胸痛、呼吸困難、嚴重咳嗽和嚴重的腹瀉嘔吐等症狀,中毒者可能在3-5天內死於循環休克或器官衰竭。
食用蓖麻油不會發生中毒。這一方面是因為蓖麻毒素是水溶性蛋白,幾乎不溶解在蓖麻油中;另一方面,因為在提取和烹飪的過程中溫度都會超過80℃,在這個溫度蛋白質早已變性,蓖麻毒素的毒性也就消失了。所以藥用蓖麻籽一定要記得炒熟再吃哈!
現有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攝入活性炭或進行洗胃來減少蓖麻毒素對人體的危害,但是倖存者還是會面臨長期器官損害。
參考:科普中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