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T發集成多項功能的AI晶片!用超級材料黑磷充當AI的「視覺神經元」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RMIT發集成多項功能的AI晶片!用超級材料黑磷充當AI的「視覺神經元」

ScienceDaily 發表於 2020-11-20 12:04:28

芯東西11月19日消息,視覺記憶是人類認知學習的核心,但對於人工智慧來說,電磁頻譜(可見或不可見)才是它的「眼」。

人工智慧系統,要將各個頻段的電磁頻譜轉化成自己的視覺記憶,依靠的就是基於內置內存和信號處理的成像單元,但目前並沒有一個電信號平臺,可以根據光的變化改變電信號極性,從而賦予AI視覺記憶。

近期,由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下稱RMIT)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項AI技術,將成像、圖像處理、機器學習和內存集成在單個光碟機動晶片中。該晶片旨在通過模仿人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為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和如人造視網膜等仿生植入物提供更為靈敏、智能的「視力」。

11月17日,該篇論文《基於層狀黑磷的完全光碟機內存和神經形態計算(Fully Light‐Controlled Memory and Neuromorphic Computation in Layered Black Phosphorus)》發表在《advance materials》上。

論文連結:

01 。

小身材卻有大功能,串起散落的AI組件

通常來說,人工智慧嚴重依賴從數據採集到算法模型的一整套技術邏輯,但在硬體中,受限於技術或者空間,這些邏輯鏈條中的「塊」可能「散落」在不同的區域。

RMIT研究團隊的目標就是將這些散落的「邏輯塊」串起來,通過將多個組件和功能集成到一塊晶片中,從根本上提高AI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

▲成像、處理、機器學習和內存集成在一塊的光碟機動晶片。

而這個「串起來」的思路就是來自自然界中最聰明的計算機——人腦。

負責研究團隊中功能材料和微系統、RMIT副教授Sumeet Walia說,「我們的目標就是以視覺為抓手,讓計算機復刻人腦從視覺識別到判斷決策的全過程,從而在神經機器人學、人機互動技術和可擴展的仿生系統上有進一步的突破。」

在談及應用層面時,Walia提到了行車記錄儀。如果行車記錄儀裡裝上了神經啟發式的硬體,無需連網,它就可以識別燈光、標誌、物體並做出即時決策。

02 。

被「光」雕刻的晶片:層狀黑磷的妙用

如果掀開這塊AI晶片「視力驚人」的神秘幕布,那我們就能看到其背後的超薄材料——二維層狀黑磷。

二維層狀黑磷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可以基於不同波長的光來改變自身的阻值,從而充當AI的「視覺神經元」。

RMIT研究團隊表示,採用黑磷的啟發來自於光遺傳學。作為生物技術中的新興工具,光遺傳學使科學家以高精度深入研究人體中的電流,並通過光來觀察神經元的變化。

基於層狀黑磷和光遺傳學,RMIT團隊通過向晶片照射不同波長的光,來實現成像、存儲等不同的功能,並創建、修改AI晶片的內存。

通過改變和編碼光的波長,AI晶片現在可以自動捕獲並增強圖像,進行像素內圖像預處理,並基於全光學驅動的神經形態計算,對圖像進行分類。實驗表明在經過訓練後,該晶片圖像識別準確率超過90%。

除了能夠「串聯」組件的優勢,該黑磷AI晶片還能與現有的電子技術和矽技術兼容,方便將來能再輕鬆「串」進其他技術。

該項研究團隊的另一主要負責人Taimur Ahmed博士說,「光碟機動計算比現有技術更快,更準確且能耗更低。而且當我們把如此多的核心功能整合到一個納米級設備上,單個晶片上就能進行更大量的機器學習和AI集成應用。」

03 。

結語:多領域應用,AI晶片的類腦「夢」

RMIT研究團隊表示,除了行車記錄儀、機器人等硬體,光學AI晶片還在康復屆也潛力無限,例如,如果將該AI晶片裝進人工視網膜,科學家就可以提高仿生眼的準確性,加快仿生眼的商業化。

也正如Ahmed博士所言,AI晶片的終點是永恆不變的:成為一個可以和人腦一樣從環境中學習的AI大腦。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RMIT打造光碟機動類腦晶片!用超級材料黑磷充當AI的「視覺神經元」
    RMIT研究團隊的目標就是將這些散落的「邏輯塊」串起來,通過將多個組件和功能集成到一塊晶片中,從根本上提高AI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負責研究團隊中功能材料和微系統、RMIT副教授Sumeet Walia說,「我們的目標就是以視覺為抓手,讓計算機復刻人腦從視覺識別到判斷決策的全過程,從而在神經機器人學、人機互動技術和可擴展的仿生系統上有進一步的突破。」在談及應用層面時,Walia提到了行車記錄儀。如果行車記錄儀裡裝上了神經啟發式的硬體,無需連網,它就可以識別燈光、標誌、物體並做出即時決策。
  • 科學家利用AI技術造出更快,更精準,更清潔的光碟機納米晶片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 AI 技術,該技術將成像、數據處理、機器學習和內存部件全部集成在一個納米級電子晶片中,以模仿人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 AI 的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 深扒全球仿生晶片計劃:15+公司入局
    今年2月底,《自然》旗下期刊《科學報告》刊登了一項由英國、瑞士、德國和義大利科學家聯合推進的實驗,用納米級憶阻器模擬生物突觸的基本功能,連接大鼠神經元和人工神經元,使得這些神經元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實現雙向實時通信。「我們首次證明,晶片上的人工神經元可以與大腦神經元相連,通過使用相同的』脈衝』語言進行交流。」
  • 澳大利亞新AI技術:極大地提高了AI的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 AI 技術,該技術將成像、數據處理、機器學習和內存部件全部集成在一個納米級電子晶片中,以模仿人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 AI 的決策效率和精準度。
  • 深扒全球仿生晶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受大腦啟發,一些研究人員嘗試建立生物神經元與矽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以推進腦機接口、超低功耗混合晶片等前沿技術的發展。  今年2月底,《自然》旗下期刊《科學報告》刊登了一項由英國、瑞士、德國和義大利科學家聯合推進的實驗,用納米級憶阻器模擬生物突觸的基本功能,連接大鼠神經元和人工神經元,使得這些神經元通過網際網路可以實現雙向實時通信。
  • 麻省理工研究出比香菜還小的AI晶片
    他們稱它為真正的「大腦中的大腦」,因為它集成了成千上萬的神經網絡進行神經突觸的人工突觸,即所謂的記憶。每個憶阻器都是由銀,銅合金以及矽製成的。這些人工突觸能夠模仿真實的突觸,即那些在大腦中充當信息傳輸高速公路的突觸。
  • 研究人員用半導體材料成功模仿了神經元
    來源:內容編譯自「unite.ai」,謝謝。計算機晶片是人工智慧(AI)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功能強大的小片段是自動圖像識別的基礎,並部分負責教會機器人如何進行某些活動,例如步行。隨著AI技術潛力的不斷增長,當今的計算機晶片必須既功能強大又經濟實惠,但這是很難完成的事情。
  • 為增強AI晶片實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個7個人的初創公司Vertex.ai
    雷鋒網消息,為了進一步增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家AI初創公司Vertex.ai,不過交易的金額並未透露,但英特爾確認了此項交易,整個團隊包括創始人都將加入英特爾的人工智慧產品事業部。
  • 吳博:目標檢測集成框架在醫學圖像 AI 輔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
    醫學圖像分析中目標檢測任務的普遍性,使得開發目標檢測集成框架顯得必要。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深圳市宜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博剖析了目標檢測已有的框架,重點分享如何對目標檢測框架進行改造,以便在醫學圖像分析中產生更好的效果。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59?
  • 年中盤點|2020最炙手可熱的10家AI晶片初創公司
    這家位於美國加州洛斯拉託斯的初創公司稱,Wafer Scale Engine是「全球最快的AI超級計算機」。此後Cerebras Systems贏得了多個重要的客戶,CS-1系統被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匹茲堡超級計算中心所採用。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公司主要業務是為企業客戶和開發人員解決視覺領域的問題與挑戰。Clarifai 提供 API 類型的工具,Clarifai 的視覺識別 API 可以識別超過 11,000 種不同內容的照片和視頻,公司同時也提供應用於特定領域的識別工具。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hmsr=aibanner&hmpl=8.18 智能招聘方案新增簡歷畫像功能,開放邀測依託百度 TIC 團隊在招聘方向的深耕,同時結合百度自然語言處理、百度文字識別的 AI 能力,提供多項招聘功能。
  • 機器之心「AI00」十一月最新榜單:兩家國內公司新上榜
    我們深刻地理解在沒有專業用戶反饋的情況下所做出報告的質量局限性,所以希望用工程界「Agile Development」的理念來對待我們的報告,不斷收集專業反饋來持續提升報告質量。人工智慧是一個永恆命題,我們不僅會把「100 家公司」這個主題持續做下去,還會陸續開展其他主題。這個過程需要人工智慧領域不同的參與者加入進來。
  • AI晶片的發展歷史詳細說明
    同時神經元之間可以方便快捷地相互溝通 ,只要接收到其他神經元發過來的脈衝(動作電位),這些神經元就會同時做動作;二是神經元與神經突觸層面 ,與之相應的是元器件層面的創新。如 IBM 蘇黎世研究中心宣布製造出世界上首個人造納米尺度的隨機相變神經元,可實現高速無監督學習 。
  • 新型光碟機動晶片:打造更小巧的人工智慧!
    背景將視覺印記作為記憶,是人類認知學習的核心屬性。人工智慧系統的基礎是用生物啟發的神經形態視覺組件來處理可見和不可見的電磁頻譜。實現一個結合內置存儲與信號處理能力的成像單元,對於部署高效的類腦視覺系統來說是重要且緊急的。
  •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打開APP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胡哥 發表於 2012-10-16 11:31:57 後輟為ai的文件是illustrator軟體(在廣告、印刷包裝方面使用的軟體)製作的矢量圖文件,而矢量圖的優點是如何放大圖像都不會產生馬塞克現象,即不會虛。
  • Tend.ai 可培訓機器人,幫你同時操作多個3D印表機和雷射切割機
    Tend.ai 就是一個可以滿足您這種需求的新公司,它能夠幫助用戶訓練協作性機器人操作機械,而這種機械操作本來是需要重工業服務機器人來完成的。Tend.ai 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 Mark Silliman 在一次採訪中說道:「有一次,我看到我的一個朋友有 20 臺 3D 印表機,為了讓這些機器保持運轉,他妻子必須每隔三分鐘就跑到機器那裡進行一些相關操作,於是我有了這個想法。
  • Facebook AI 年度總結來啦
    我們提出了新的研究,除了圖像識別上的進展,在NLP領域,我們現在可以用較少的監督數據翻譯更多的語言。我們發布了許多平臺和工具來幫助其他人將他們的人工智慧研究轉化為生產應用程式,包括我們將目前流行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 PyTorch 升級成新的、更通用的 1.0 版本。
  • 一文看全:全球99家AI晶片公司全景圖,中國正在崛起
    它是一個晶片設計上的多核處理器網絡,有4096個核,每個核模擬256個可編程矽「神經元」,總共有100多萬個神經元。反過來,每個神經元有256個可編程的「突觸」來傳遞它們之間的信號。因此,可編程突觸的總數超過2.68億個。就基本的構建模塊而言,它的電晶體數量是54億。
  • comma.ai創始人:特斯拉應出售自動駕駛晶片 與英偉達形成競爭
    【TechWeb】10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comma.ai的創始人喬治·霍茨(George Hotz)認為,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應該出售其自動駕駛晶片,與半導體廠商英偉達形成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