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今天行舟樂評來聊幾首歌,主題是關於地球的,也借這幾首歌來審視人為之下全球環境的變化。
最近兩天一篇題為「32℃的北極圈,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著滅頂之災」的報導在朋友圈持續刷屏,文中介紹了全球變暖情況下,在初夏北極的溫度甚至超過了北京,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北極熊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原本只需要幾天的覓食,現在可能最少需要半個月。

雖然這篇在朋友圈持續刷屏的報導有些「危言聳聽」,人民日報對此也給出了「32℃不等於北極變熱」的解答,但也同時指出全球變暖還會持續下去,變暖難逆,人類要為減排行動起來。
行舟樂評:已經有文章正本清源,引用權威數據說近年來北極熊的數量穩中有升,並不是幾張照片裡面的那種可憐樣兒,加拿大政府發給因紐特人的北極熊狩獵許可數量也有增加。然而,我們對於全球變暖的問題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很多地域一年比一年熱,大家也感同身受。人類確該深思並積極行動,捍衛我們的生存家園。
也因此借這一話題,推薦2首關於地球毀滅的歌單,希望能借這些歌單,讓更多人意識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Earth Song》(地球之歌)
《Earth Song》(地球之歌)是MichaelJackson(麥可·傑克遜)的音樂作品,收錄在《History:Past,PresentAndFuture》(歷史:過去、當下和未來)專輯中,發行時間:1995年11月27日。
《Earth Song》(地球之歌)是麥可·傑克遜創作的「公益三部曲」之一,創作自1995年。當時世界戰爭不斷,汙染越來越嚴重,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麥可傑克遜親自作詞,作曲以及編曲和製作,創作了這首「Earth Song」,被評為100年內最偉大的歌曲。歌詞以設問的形式展開,引人深深反思。
到目前為止,《Earth Song》(地球之歌)也依然經典,因為它足夠震撼、足夠勁爆。MV中原本美麗的地球被摧毀,到處是破壞、戰爭、屍體。片中從一開始質問,到MJ狂風中的怒吼和世人的祈禱,再加上音樂的完美旋律,深深的震撼了每個人的心,無不為之淚流滿面。
行舟樂評:真作為熱衷公益的代表,邁克一直在盡最大努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號召更多的人關愛環境,愛護地球。在這首歌中,邁克用淋漓的情感、高亢的高音嘶吼,流著淚訴說著一切正離我們而去的美好事物,令人動容!
《Fades Like a Photograph》(像照片一樣淡化)
行舟樂評:很這是經典災難大片《2012》的片尾曲,雖然是一首頗有情調的情歌,但配合電影中地球摧毀、人類掙扎求生的情節,頗震撼人心。如今很多影視作品都在處理世界毀滅的話題,也都意識到人類向自然的過度索取勢必造成災難,退路和後路在哪裡卻引人深思?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涉版權請聯繫行舟樂評。
歡迎關注行舟樂評-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今日頭條、百度貼吧、百度百家、網易號、豆瓣、知乎、快傳號、大魚號、搜狐號、東方頭條、新浪看點、QQ看點、簡書、喜馬拉雅 、大風號,請在相應平臺搜索「行舟樂評」,您可一鍵關注。
行舟
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