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盼望有人能支招
劉信瓊特約通訊員周超文文/圖
「小松鼠,蹦蹦跳,蓬蓬尾巴往上翹,挎個小籃四處跑。採松果,撿核桃,再摘一串野葡萄。」童年的兒歌,不少和松鼠相關。兒歌當中,松鼠大多以活潑可愛的形象出現。不過,在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團結村12組村民黃道英眼中,松鼠遠沒有像兒歌裡傳唱的那麼美好,而是個不折不扣的「強盜」,吃光她的李子、梨子和柿子,這還不算,地頭的玉米也難逃厄運,今年每畝減收至少四成。面對這群來去如飛、騰挪跳躍的「小搗蛋」,黃道英等村民近日求助媒體,希望廣大讀者能夠支招解決山上「鼠」患問題。
松鼠成災村民抱怨損失大
團結村海拔在800米左右,村裡森林蔥蘢、古樹參天。這些年隨著生態建設的進一步加強,這裡儼然成為了松鼠棲居的理想家園。然而村民黃道英提到松鼠就連連搖頭:「我在茶園套栽種的20多株梨子,往年除了自己吃,拿上街還可賣上幾百元。今年讓松鼠都給吃得差不多了;尤其是我的那兩株柿子,往年收上百斤,今年只在樹下撿到幾個松鼠吃剩的。現在又啃起玉米來,你說氣人不氣人嘛?」
筆者看到,在黃道英1畝多的玉米地頭,幾乎每株玉米棒子都被松鼠糟蹋過,損失預計達四成。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唐銀昭介紹,因為團結村是納溪的茶葉主產區,這些年村民為了增加收入,部分村民在房前屋後和茶園裡間種了部分梨子樹。今年由於松鼠特別多,梨子都遭了殃,幾無收成,村民要吃梨子還得掏錢到集鎮上買。
筆者想會會這些可愛而又遭人怨的小精靈,可是尋訪未果。唐銀昭說,松鼠白天一般不出來,清晨活動比較頻繁,但看到人還是比較警覺,眨眼功夫就消失在山林中了。
團結村70歲的王開華也告訴筆者,五六年前才發現山上有松鼠的蹤跡,最初的時候大家感覺挺新鮮,說明山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但是松鼠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村民們房前屋後的果樹日益減收直至被吃光,讓他們越來越感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們拿松鼠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啊,林業站工作人員也來過,教給我們一些防治辦法,比如用鐵網捕捉等,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村民求助盼望有人能支招
「在環境適宜、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松鼠的繁殖能力很強。假如不採取相應措施,肯定『鼠』滿為患。」白節鎮林業站站長陳永福告訴筆者,團結村山上的松鼠泛濫成災,可能是幾個原因所致。
納溪山區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是主要的。特別是近年來,「區政府每年投入上千萬元改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一年上一個臺階。現在到處都是青山綠水,森林植被好得很,為松鼠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棲息環境。」
天敵減少和繁殖能力強也是松鼠泛濫的兩大原因。陳永福告訴筆者,黃鼠狼、蛇、喜鵲、烏鴉是松鼠的天敵。前些年,由於老鼠泛濫,村民投毒,使捕食松鼠幼崽的喜鵲、烏鴉、蛇的數量銳減,黃鼠狼基本絕跡。而松鼠每年可產兩到三胎、每胎產3—10崽,繁殖速度驚人。
陳永福還表示,納溪山區的松鼠是當地野生野長的,數量比較多,但並非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動物。按照法律法規,林業部門既無法強制村民保護松鼠,也沒有資金補償給村民。但要實現更大範圍的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陳永福建議 採 取 另 一 種 解 決 方法——增加松鼠的天敵,比如蛇、鷹之類動物的數量,但是這個方法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奏效。
目前,這場保衛戰還得繼續進行。為保障收成,村民們向媒體求助,希望有人能支招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村民說,他們原本是非常喜歡松鼠的,可現在多了反而成了災害。如果你有什麼妙招,不妨曬一曬,以治治這群「小搗蛋」。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農村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