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

2020-12-02 中國青年網

  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廣場,南昌市書院小學學生向革命先輩的塑像敬獻花籃(2019年4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攝

  75年前,中華民族歷經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苦鬥,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凝聚升華,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抗戰勝利不僅是河山光復,更是精神重塑

  中華文明生生不息5000多年,中國人民以非凡的創造力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1840年以後,由於列強的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飽經滄桑磨難,中國人民遭受深重苦難。這種苦難,不僅是指被迫割地賠款,也包括民族精神的呈現狀態遭到嚴重侵蝕,渾渾噩噩、萎靡不振、一盤散沙,並不是個別的現象。

  2007年12月,在上海的一座寫字樓裡,筆者拜訪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先生,話題是他1997年拍攝的電影《鴉片戰爭》。當年已84歲高齡的謝導思路清晰,但說話有些絮叨,表達也有些跳躍,加上南方口音,我聽起來頗為吃力。但當我請教選《鴉片戰爭》這個題材最初是怎麼考慮的時候,他突然變得特別清晰利索起來,說了一句至今讓我難忘的話:只有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勇敢面對曾經跪著的歷史。

  這是他要拍《鴉片戰爭》的初衷。也許「跪著」這個詞有些人難以接受,但我理解謝晉先生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如何正確認識我們民族曾經遭受的苦難和屈辱,特別是精神上受到的摧殘。

  中華民族在近代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那些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常常讓人不忍直視,讓人痛徹肺腑。在這種痛苦的深淵中,很多人的精神經受不住煎熬,變得極度衰弱和麻木。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跟在侵略者後面的,是為了幾個腳錢而賣力推著小車送輜重的中國人。侵略者攻陷北京,達官貴人「相率戶前掛某某國順民旗」,「鼓樂燃爆竹,具羊酒以迎」,很多普通市民則站在街道兩邊袖手旁觀。這樣的精神狀態,被心懷覬覦的日本軍國主義窺視得清清楚楚。曾在中國留學過的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在《支那論》中以極其惡毒的語言寫道:「支那恰似蚯蚓這種低級動物,把一段身子給切斷了,其他部分沒有感覺,仍然能夠繼續活著。」被稱為日軍第一智囊的石原莞爾1920年4月到1921年5月被派到中國,考察湖北、湖南、四川、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他輕蔑地認為,中國「官乃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政府欺壓民眾,官民對立;若外國入侵,民眾不會支持政府。」當石原莞爾從武漢碼頭歸國時,改變了他的「聯華抗歐」戰略,而變為「吞華抗歐」——吞併中國,利用中國的豐富資源,做強日本,然後與西方爭霸。

  但是,在中華民族的基因裡,始終澎湃著團結統一、自強不息、取義成仁、不畏強暴的巨大能量,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種能量,在面對民族巨大危機的時候,總是能夠被喚醒,能夠迸發出無敵的力量。這是中華民族儘管歷經磨難卻始終傲然屹立的精神密碼。抗日戰爭,就成為喚起全民族精神覺醒的歷史契機。

  日本對中國的持續侵略,是近代以來中國苦難史上最痛苦最黑暗的一頁,日本反動統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國,1894年挑起甲午戰爭,1895年侵佔臺灣和澎湖列島,1900年夥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侵入北京,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侵犯中國東北領土和主權,1914年侵佔青島,1915年提出「二十一條」,1931年策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1935年製造華北事變,1937年7月7日以炮轟宛平縣城和進攻盧溝橋為標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妄圖變中國為其獨佔的殖民地,進而吞併亞洲、稱霸世界。

  亡國滅種的巨大危機,籠罩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頭。日本全面侵華是近代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頂峰,激起中華民族空前深刻的民族覺醒和空前頑強的反抗意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就如郭沫若在《鳳凰涅槃》裡描繪的那樣:「昕潮漲了,昕潮漲了,死了的光明更生了。春潮漲了,春潮漲了,死了的宇宙更生了。生潮漲了,生潮漲了,死了的鳳凰更生了。」抗日戰爭如同一座煉爐,淬鍊著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熔鑄出偉大的抗戰精神,實現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

  我們今天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尤其要深刻領會偉大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在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昂揚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全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對中國人來說,不論身在何處,不論何種身份,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日戰爭的偉大洪流。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說:「亡國的危險臨在每個中國人的頭上,即使過去有著怎樣的深仇積怨,便算是殺父之仇罷,在這大難當前的日子,也不應再記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團結起來一致對付當前最大的敵人,在『抗日高於一切』『一切為著抗日』的原則下和衷共濟,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奮鬥,才是出路。」全體中華兒女在抗日的旗幟下凝聚起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民族氣節是一個民族固有的人格特徵,是抗戰精神的精髓。面對日本法西斯瘋狂的侵略氣焰和殘暴行徑,無數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彰顯了無比高貴的人格光輝。「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殉國將領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中華民族奮起抗爭、大義凜然,寧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譜寫了激昂慷慨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勝利交響曲。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這種氣概就如當年《大公報》一篇文章所描述的那樣:「今天的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為了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能達到。」在冀南抗日根據地,有一份報紙,叫《人山報》,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冀南是大平原,沒有山地做依託,敵人有機動優勢,能不能堅持遊擊戰,建設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回答是:能!沒有自然的山,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就是人山,這個山比任何山都更堅實、更可靠。抗日戰爭是異常慘烈的,中國人民付出的代價也是無比巨大的,但在14年的時間裡,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僕後繼赴國難,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武器和軍隊的對抗,而更是意志、精神與信念的較量。有沒有必勝的信念,有沒有戰鬥到底的意志,往往決定著戰爭的最終結果。就如毛澤東所概括的:「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人民表現出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不屈服,不自棄,不怨尤,以毅力、智慧和犧牲戰勝了重重困難,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抗戰精神的主要締造者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是偉大抗戰精神的主要締造者。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中國共產黨最先發出抗日救亡的號召,「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當局妥協退讓,提出「為免事態擴大,絕對不抵抗」,危難關頭,是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發出抗戰的吶喊。「九一八」事變第二天,中共滿洲省委即發表《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陰謀。中共中央9月20日、22日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中央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號召全中國人民「驅逐帝國主義滾出中國」。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關於動員對日宣戰的訓令》,呼籲中華民族武裝自衛,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呼籲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可以說,面對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發揮了激發中國人民愛國意識與抗戰意志的關鍵作用。

  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族抗戰開始,但在戰爭之初,中國軍隊從華北到淞滬各個戰場接連失利,相當多的國民黨高官,包括汪精衛的親信周佛海、梅思平、羅君強等人,也包括蔣介石的親信顧祝同、陳立夫、陳布雷等人,還有知名學者胡適、張君勱等,時常相聚南京西流灣8號一幢花園洋房的大地下室裡,討論抗戰的前途。其中不少人都對戰爭前景持「戰必大敗」的悲觀情緒。周佛海甚至宣稱:中國現如今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組織的要素,沒有一種能和日本比擬,戰必敗。「亡國論」的陰影困擾著許多人。確實,如果單看當時中日兩國的國力、軍力,日本佔據絕對優勢。1937年,不到1億人口的日本工業總產值達60億美元,而超過4億人口的中國不足14億美元。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戰艦52422噸,而這些現代化武器裝備,中國的生產能力均為零。

  抗戰有沒有前途?中國能不能堅持?最後的勝利屬不屬於中國?中國共產黨人展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並用這個信念鼓舞起全國人民的鬥志。1937年10月,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在延安採訪了毛澤東,毛澤東說:「我們將決不允許悲觀主義或失敗主義的情緒在中國滋長。我們將承認持久戰的事實,為了最後的勝利而堅持不懈地、無所畏懼地創造條件。」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分析了抗日戰爭的艱苦性和持久性,揭示了侵略者必然失敗的本質,提出了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的總體戰略設想,正確預測了抗日戰爭的進程,深刻闡述了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中國的依據。《論持久戰》是中華民族頑強意志和必勝信念的高度凝聚,為取得抗戰勝利奠定了寶貴精神基石。

  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對勝利充滿信心,更明確認識到通往勝利的道路該怎樣走。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敢於欺侮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衝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只要堅持動員人民、組織人民、依靠人民,把遼闊的中國大地變成處處是堡壘、時時可殺敵的戰場,任何侵略者都將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戰鬥在抗戰的最前線,以自己大無畏的率先犧牲激發起全民族同仇敵愾的鬥志。中國共產黨開闢的抗日根據地,都是從敵人手中奪來的,在敵偽重重包圍中堅持下來、壯大起來。1939年2月,日軍侵佔海南島,封鎖了海島與外界的聯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幾乎與外界隔絕、外無援助、內無彈藥補給的困難條件下,堅持與日偽軍鬥爭,到抗戰勝利時,瓊崖縱隊從開始時的300多人發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島過半的土地。

  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烈士在家書中這樣表達自己的決心:「國事如此,願以最後一滴血貢獻於國家民族」,「願為我中華民族之生存、解放和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而英勇戰鬥。縱然捐軀疆場,死而無憾。」民主人士李公樸抗戰期間冒著生命危險,多次前往華北抗日前線,把自己看到的共產黨、八路軍的情況撰寫成《華北敵後——晉察冀》,一書,裡面真實記錄了很多共產黨人是怎樣為理想而奮鬥和犧牲的事跡。他寫道:「在這一個學校裡武裝了的人們,也武裝起他們的頭腦,成為最前進的,民族解放的戰士,他們不僅在實際上擔負起民族革命的神聖的戰鬥任務,而且在他們的頭腦裡還有著偉大而正確的理想,有著一個光輝燦爛的光明的前途!」「在子弟兵團中黨員才佔三分之一,但是在戰鬥中犧牲的,共產黨員卻佔十分之六。」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美國記者白修德對比了國民黨統治的大後方和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後寫道:「至今為止,共產黨在和國民黨相形之下是光耀四射的。在國民黨是腐化的地方,它保持潔白;在國民黨是愚昧的地方,它是英明的;在國民黨壓迫人民的地方,它給人民帶來了救濟。整個抗戰時期該黨用英明的領導,不僅抗擊敵軍,保護人民,而且使人民脫離古老的苦難,這樣獲得了威權。」 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在給其上級的報告中指出:「延安民眾官吏打成一片,路無乞丐,家鮮赤貧,服裝樸素,男女平等,婦女不穿高跟鞋,亦無口紅,文化運動極為認真,整個地區如一校園,青春活潑,民眾模範,自修,自覺,自評,與重慶另一世界。」他預言:「未來的中國,共產黨將佔有確定的和重要的地位……在短短的幾年中將成為中國唯一的主導力量。」

  所有這一切,就是毛澤東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所作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所指出的:「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完成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任務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價更大」的深刻歷史背景。

  迎難而上,敢於鬥爭,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鬥爭精神。」我們黨誕生於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鬥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必須保持共產黨人敢於鬥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必須善於學習,勇於創造,不斷增強鬥爭本領。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們黨領導的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重大鬥爭不會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奮勇搏擊、迎難而上。

  要堅持正確鬥爭方向。共產黨人從來不是為了鬥爭而鬥爭,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鬥爭,而是為了自己的崇高理想而鬥爭。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始終緊緊圍繞「抗日救亡」「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這個大方向。我們今天的鬥爭方向,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五個挑戰」,即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這些事關中華民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鬥爭,毫不動搖,毫不退縮,直至取得勝利。

  要保持鬥爭定力。鬥爭是複雜的,尖銳的,有勝利也有挫折,抗日戰爭期間,特別是最艱苦的1941年1942年,是最考驗鬥爭定力的時候。當時「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沒有動搖,沒有退縮,咬牙堅持下來,為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我們今天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雖然不至於像當年那樣缺衣少食,但各種重大鬥爭考驗不會少,面對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劍、面對矛盾敢不敢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不敢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不敢堅決鬥爭,能不能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衝在鬥爭最前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鬥爭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就是對鬥爭定力的重大考驗。

  要講求鬥爭策略。鬥爭是一門藝術,在前進的徵途上,既要勇於鬥爭,也要善於鬥爭。抗日戰爭中,我們黨特別重視靈活機動的鬥爭策略,總是能夠根據鬥爭對象、鬥爭形勢、鬥爭任務的變化,隨時調整鬥爭方式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抓住鬥爭的主要對象也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抓住鬥爭的主要任務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鬥爭過程和鬥爭實效相統一,在鬥爭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

  在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考驗甚至驚濤駭浪都難以避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行偉大鬥爭。這個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百餘年爭取獨立自由、實現民族解放創造凝結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傳承和弘揚這份財富,將指引我們在新時代的偉大鬥爭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

  王均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臺盟中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
    據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記者查文曄)臺盟中央7日在京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會上指出,75年前,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得以重回祖國懷抱。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這個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正義事業史冊上。
  •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日)習近平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日)習近平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這個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
  • 臺盟中央在北京舉行座談會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
    9月7日,臺盟中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致辭。(攝影:馬曉葉)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9月7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中央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在座談會上致辭時說,75年前,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得以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今天(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這是近代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抗戰全面爆發。上海淪陷後,青浦成為敵佔區。但是具有光榮鬥爭傳統的青浦人民,前僕後繼,英勇戰鬥了整整八年,猶如一把鋼刀插在敵人的心臟裡,加速了日偽反動派的失敗與滅亡。最後,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今天讓我們來回顧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以史為鑑,繼往開來。
  • 9.3要聞速覽|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京舉行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
  • 【海外僑情】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20年年會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大會線上會議召開
    委內瑞拉時間9月3日上午中南美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20年年會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大會「雲視頻」線上會議召開。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主義、臺獨、港獨、藏獨、疆獨的主子、推手及其追隨者一定會滅亡,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定會勝利,祖國統一指日可待。盼望祖國統一是全中國十四億人民和臺灣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更是我們委內瑞拉僑胞的共同心願。
  • 新華全媒直播勝利日大閱兵-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10時,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部隊。新華網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 中俄駐美大使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
    新華社華盛頓9月2日電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和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2日在「防務一號」網站發表題為《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的聯合署名文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年
    牢記抗戰偉大歷史偉大功勳偉大貢獻———全國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陳學婧  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
  •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原標題: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 中俄兩國大使通過《中俄銳評》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中俄兩國大使通過《中俄銳評》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和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在9月2日出版的《俄羅斯報》第六版《中俄銳評》專欄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鄭建邦:中國抗日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不可替代
    人民網北京9月2日電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今日上午舉行第五場記者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鄭建邦、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邵鴻、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黃志賢介紹民主黨派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認識,並答記者問。
  •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就民主黨派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在這場戰爭當中,中國軍民不僅殲滅了150餘萬日本侵略軍,其中擊斃日軍50餘萬,而且我們始終是將60%以上的日軍牢牢地拖在中國的大地上。所以,我們中國軍民抗日戰爭對於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後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 四川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這組數字給你答案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9月4日上午,四川省召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眾所周知,四川作為抗戰的戰略大後方,廣大軍傾全力支持和參與抗戰,為奪取戰爭勝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重要歷史作用。四川在抗戰中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銘記的日子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裡號」軍艦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
  • 【價值觀引領·人民時評】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3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1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
  • 紀念,為了更好地出發——懷化市承辦湖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
    9 月 3 日—5 日,湖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周年大會、第五屆中國芷江 · 國際和平文化節相繼在我市芷江隆重舉行。70 年前,芷江作為受降活動的起點而名聞天下,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70 年後,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五大家領導和抗戰老兵代表、廣大人民群眾、部隊官兵,以及世界各地愛好和平的人們齊聚於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展望未來。歷史再次選擇芷江先哲說: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