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物理學

2020-12-04 中國數字科技館

物理研究者是否有懷疑物理學正處於困境?當我說物理時,我指的不是應用物理,材料科學或者Murray-Gell-Mann所說的「卑劣態的物理(squalid-state physics)」。我說的是那種最宏大的、試圖去理解現實的物理學。宇宙從哪裡來?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它的運作遵從何種規律?甚至宇宙真的存在嗎?我們在這裡是純屬幸運,抑或我們的存在是某種必然?

20世紀80年代,霍金和其他重量級人物宣稱物理學正處在「終極理論(final theory)」或者「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的邊緣,它們能夠回答上述那些宏大的問題並解開現實的謎團。我成為科學作者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我相信他們的說法,但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變成了一個懷疑者。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的一個主要競爭者認為,所有自然粒子和作用力,包括重力,都源於在9個以及更多維度上蠕動的無窮小的弦粒子(stringy particle)。

問題是沒有可行的實驗能夠探測到弦或者其它維度。弦理論學家Edward Witten被一些人認為是在世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1年,我和他一起提出了弦理論(string theory)的可測試性問題。他強調弦理論(string theory)「不可思議的一致性,非凡的優雅和美」。他向我保證「美麗但出錯的理論及其罕見,能達到弦理論萬分之一高度的錯誤理論還從來沒見過」。

Witten主要是說弦理論(string theory)美到不可能出錯。我在2014年採訪他時,他說他對於弦理論「是條正道」依然非常自信,即使它和以前一樣仍缺乏證據。

弦論只是不能被實驗證實或證偽的幾個流行的物理觀點之一。其他還包括多重宇宙理論(multiverse theories),它認為我們的宇宙只是在許多宇宙中的一個,而關於宇宙誕生的理論稱為暴脹論(inflation)。我曾在《科學的盡頭(The End of Science)》這本書中探討過,對這些高度推測性理論的執著,表明物理學正在撞向不可逾越的邊界。

但我能知道什麼?我只是個科學記者!對於更具權威性和最新的物理學評論,請看Sabine Hossenfelder迷人而又坦誠到讓人難受的新書——《迷失於數學:美感是如何將物理學指向歧途的(Lost in Math: How Beauty Leads Physics Astray)》。專攻量子引力的Hossenfelder,因為相信物理是理解現實的最大希望,20年前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在理想情況下,通過與數學邏輯和實驗證據相結合,物理學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廂情願和其它偏見。

《迷失於數學(Lost in Math)》講述了Hossenfelder的幻滅,她意識到例如對美的痴迷這種主觀因素已經影響了物理學。美學思考在指引物理學家對弦理論(string theory),宇宙暴脹論(inflation),超對稱理論(supersymmetry),多重宇宙(multiverses)以及許多量子力學解釋的判斷。

物理學家看來堅持著濟慈的古老格言:真理等於美。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該原則將物理學下降為品味而非真理。你喜歡弦理論(string theory)和巴赫,但我更愛循環空間理論(loop-space theory)和披頭四。「我再也不能確定我們在這幹什麼了,物理學的根基,是科學,」 Hossenfelder寫道,「而且如果不是的的話,我為什麼還要在這浪費時間?」

讓《迷失於數學(Lost in Math)》與其他物理學家所著的書不同的是,Hossenfelder所做的使她更像一個記者,她有一個很受歡迎的的博客——「逆反應」。在她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裡,她拜訪了一些物理學家並交流了領域內的問題。她的一些受訪者,包括卓越的前輩Steven Weinberg,Frank Wilczek和George Ellis,以及離經叛道的George Ellis,都出乎意料的坦誠。Wilczek擔心物理學已成為「後經驗學」,他把這種處境形容為「可怕,太可怕了」。

物理學家看樣子缺乏對實驗證據和可測試性的關注,Ellis表示,這不只對物理不利,這事關整個科學。「科學正在度過一段艱難時光」他說,「所有對疫苗接種,氣候變化,轉基因作物以及核能的談論,都表露著對科學的懷疑。理論物理學應該是科學的基石,是那塊最硬的石頭,昭示科學如何被完全地信任。而如果我們開始對此放寬要求,我認為對其他領域而言後果將十分嚴重」。

Hossenfelder列舉了除了審美偏好之外其它物理學的認知偏差。它們包括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沉沒成本謬誤(the sunk-cost fallacy)和社會期望偏誤(the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在解釋後者時,Hossenfelder評論道,「如果部落首領身後站著十幾個帶長矛的人,你不會告訴他他的帳篷會發臭」。儘管如此,Hossenfelder還是勇敢地宣稱「這個帳篷臭氣燻天」。

當然,認知偏差困擾的不僅是物理而是整個科學。它們幫助解釋科學的可重複性危機和收益遞減規律(diminishing returns)。「當今幾乎所有科學家都在資金和誠實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利益衝突」 Hossenfelder寫道。

可是,也許因為她同樣是沉沒成本謬誤的受害者,Hossenfelder不能放棄她已經投入這麼多時間的努力。她在本書結束時表現了一種樂觀態度。她拒絕接受「物理學的成功屬於上個世紀,現在是神經科學、生物工程或者人工智慧(這取決於你問的是誰)的世紀」這種宣稱。她說,「我得到了一筆新的研究資金。有許多工作要做。物理學的下一個突破就在這個世紀。它會很美。」

有些東西擁有幾乎讓人無法忍受的痛苦以及,是的,美麗——人類努力去實現一個宏偉的目標,雖然久經挫折。但正如Hossenfelder所說,對於物理學家的成功「多久才算久」?問得好。在哪一刻,如果有的話,物理學家會斷定他們無法完成他們的探索,因為存在是無解之謎?

作者簡介

John Horgan

John Horgan領導史蒂文斯技術學院的科學寫作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Writings at the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他出版的書籍包括《科學的盡頭(The End of Science and The End of War)》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不代表《科學美國人》。

(翻譯:陳馥豔;審校:潘燕婷)

文章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cross-check/how-physics-lost-its-way/

相關焦點

  • 迷失的直升機
    走進向曰葵,不見你身影,畫面美得很,花花的世界,一不小心就迷失了自己。行程亮點在於穿稜,由遠及近,地鐵過江,乘船遊覽,以後是人行橋走向「小蠻腰」。這是一個格局,更是一項設計,居民有福了,風景線上的秀麗江景,來一場演唱會,來一場煙花演,來一場旗袍show......
  • 迷失森林浣熊在哪
    迷失森林浣熊在哪?在迷失森林遊戲裡,浣熊的皮可以用來合成保暖服,不少玩家想的到,那浣熊去哪裡找呢?下面就由小編跟大家聊一聊迷失森林浣熊位置,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咯!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迷失森林攻略 迷失森林進入方法一覽
    導 讀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迷失森林怎麼進?
  • 《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迷失礦洞在哪 水晶島迷失礦洞位置一覽
    導 讀 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迷失礦洞是遊戲中的一處任務目標,玩家需要進去找寶箱,然後在出來,那麼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迷失礦洞位置在哪
  • 《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迷失礦洞在哪 水晶島迷失礦洞位置分享
    在方舟的迷失洞中有非常多的寶箱,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方舟水晶島迷失洞走法分享,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舟水晶島迷失洞走法分享 遊戲中的 水下礦洞迷失入... 方舟生存進化水晶島迷失礦洞在哪?
  • 超級變態迷失傳奇
    超級變態迷失傳奇是一款最近很受歡迎的傳奇遊戲,遊戲有經典的戰法道三職業,玩家可以在遊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戰鬥力,更有不同的玩法,讓你輕鬆玩轉傳奇遊戲,喜歡玩傳奇遊戲的小夥伴一定不能錯過了,可以讓你找回曾經的回憶,快來體驗一下吧。
  • 塞爾達傳說迷失森林怎麼走
    塞爾達傳說迷失森林怎麼走?很多玩家在森林裡面迷了路,找不到神廟,所以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塞爾達傳說迷失森林走法介紹。
  • 《密室逃脫絕境系列4》迷失森林地心怎麼通關 迷失森林地心通關攻略
    導 讀 密室逃脫絕境系列4(迷失森林)地心怎麼過?很多小夥伴可能還不太清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迷失森林地心通關方法介紹,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 12本關於量子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科普書籍
    《粒子物理學的一磚一瓦:原子和亞原子物理學解釋》,作者仍然是本博士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力經常被描述為「物質的積木」,所以有什麼比用實際的積木更好的方法來解釋它們呢?在這本古怪的書中,粒子物理學家Ben Still(《元素周期表的秘密生活》)闡述了輕子、夸克和其他粒子與彩色樂高積木的性質和相互作用——然後他用這些積木來解釋宇宙的運行。
  • 物理學走到盡頭了嗎?
    撰文 | Frank Wilczek翻譯 | 胡風、梁丁當配音 | Betsy Devine(Frank夫人)有人擔憂物理學的未來這幾句話簡要但還算準確地概括了近期出版的幾本新書的內容,它們分別是:薩比娜·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的《迷失在數學裡》(Lost in Math)、理察·達維德(Richard Dawid)的《弦論與科學方法》(String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以及約翰·霍根(John Horgan)的《科學的盡頭》(The End of
  • 《野外迷失生存手冊》
    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講講怎樣在戶外迷失後盡最大可能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約定聯絡,記錄地點在戶外活動中每離開一地應該或者說必須向友人(他人)告之去向,同時必須約定好聯絡方式和聯絡時間。在出發前必須利用指南針等物品準確的測定好出發地的方位並將數據記錄下來,以便迷途中確定放位。在途中需要改變線路時,應及時利用一些物體做好標誌,以便搜救人員辨明。
  • 美劇-迷失
    還有其他人……美劇迷失講述了
  • 【美劇】【科幻】迷失太空 (2018)
    迷失太空 Lost in Space (2018)導演: 尼爾·馬歇爾編劇: 馬特·薩茲馬 / 伯克·沙普利斯主演: 馬克斯威爾·詹金斯 / 莫莉·帕克 / 帕克·波西 / 泰勒·拉塞爾Friese / Iain Belcher / Yukari Komatsu / Sibongile Mlambo類型: 科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8-04-13(美國)集數: 10單集片長: 60分鐘又名: 太空迷航IMDb連結: tt5232792《迷失太空
  • 物理學的幾大預言,你知道嗎?
    幾個世紀以來,物理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物理學家的潛心鑽研與努力是不可分開的。在相關領域內。理論物理學家負責做計算和預測。實驗物理學家搭建設備,觀測和分析數據。他們互相依賴,共同為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雖然說,二者相互配合,但是更為常見的是,在偉大的理念需要澄清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些迷失。
  • 《迷失太空》第二季將會在Netflix網站上線
    Netflix迷失太空第二季繼續。關於20世紀60年代經典系列的有趣的更新再次將羅賓遜家族綁在太空中,讓他們對抗各種星系間的危險,同時也使他們免受各種星系間的危險。帕克·波西作為史密斯醫生。是的,Netflix對經典的迷幻片系列精巧有趣的更新非常滿意,所以他們決定給它下一季。
  • 愛因斯坦,名副其實的現代物理學之父
    對於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沒有問題,他們只會戲謔的比較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高出了幾釐米。但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篇新聞有誤導性。在科學合作中,有名譽被盜取的現象。其中在物理學家中引起眾怒的,是在1967年當時的女研究生貝爾發現了脈衝星(這些星星發出周期性很強的信號,當時她的小組認為是外星人發出的,於是稱它們為小綠人1號,2號,3號等,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很緻密的星體自旋時發出的電磁波,於是人類發現了脈衝星),但是僅其導師休伊士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獎,獲獎原因就是發現了脈衝星,而把她忽略掉了。這件事,有非常多科學家為其鳴不平,至今方休。
  • 迷失在貝加爾湖畔
    我在貝加爾湖畔迷失,似與蘇武有關,與李健無關,雖然他寫了網紅的歌金娜,你竟如此粗放地把老哥給迷失了。雖然這裡春風沉醉,綠草如茵,可惜李健也遠在天涯。 他們肯定坐渡輪去了,我奔向碼頭,一艘渡輪已解纜啟航,我拼命揮手,嚎出狼的叫聲,迎面而來的是無垠的湖光和崢嶸的白樺林。我沒有金娜的微信,也打不通領隊和朋友的電話,我幻覺了,西伯利亞的狼似在向我窺視。我也疑似一條孤獨的貝加爾湖邊上的魚!今晚我宿何處?
  • 中國皇后:元定宗貴由皇后海迷失
    蒙古汗國貴由汗皇后,名斡兀立海迷失。1248 年貴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烈門垂簾聽政,稱制三年。在位時兩個兒子另建府邸與其母相對抗,以致一國三主,使汗國陷人了混亂之中,1251 年忽裡勒臺大會,另立蒙哥為大汗。蒙哥即位後,海迷失被蒙哥下令投人河中溺死。
  • 《迷失Z城》最爽的叢林冒險大片
    極其真實 原始叢林的求生之路《迷失Z城》與《奪寶奇兵》一樣,以真實發生在「伊莉莎白時代最後一位探險家」福塞特傳奇事件為原型,將一段詭秘莫測的在亞馬遜原始雨林尋找失落的黃金國的傳奇探險故事搬上了大銀幕,可以說久違的叢林冒險大片終於又來了!但與《奪寶奇兵》不同的是,《迷失Z城》真實到可怕。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迷失森林的迷宮進入方法
    導 讀 大家知道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迷失森林的迷宮怎麼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