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認為,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有三個,中國、美國和印度。比較好的國家有兩個,巴西和澳大利亞。
巴西處於南半球,屬於熱帶氣候,全年氣溫比較高,國內熱帶雨林遍布,人口多集中在沿海,農業比較受限。
澳大利亞獨居澳洲,地形原因使得澳洲氣候多樣化,大部分地區都是乾燥炎熱的荒原和沙漠,宜居地非常少。
在地理位置上,巴西和澳大利亞與中、美、印三國幾乎沒法比。
美國與中國的地理位置難分伯仲,只能說各有優勢。美國遠離紛爭,在美洲沒有對手,但卻離世界中心較遠。
中國和美國幾乎處於同一緯度,更加靠近歐洲地區,海陸比例極佳,缺點是周圍強鄰太多,出海受島鏈限制。
單就地理位置而言,印度具有的地理優勢要多於中美。客觀地講,印度是世界上公認的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
在筆者看來,印度的地理位置優勢有如下幾點:
第一、印度地理位置更具戰略優勢
印度算是一個半島國家,像楔子一樣楔在印度洋,這使得印度東西兩邊都擁有較長的海岸線,海陸比非常大。
先說印度的海上優勢。對印度而言,印度洋就像是他的內海,在整個印度洋北部,印度幾乎獨享了這一水域。
不論是東邊的孟加拉灣,還是西邊的阿拉伯海,甚至是南邊的印度洋,幾乎都是一馬平川,幾乎沒有大島嶼。
換句話講,就是沒有人能在印度洋封堵印度,只要印度海軍實力夠強,則可控制整個印度洋,包括咽喉要道。
印度楔在印度洋中,向東可控制馬六甲海峽,向西可控制波斯灣和亞丁灣。要知道,這可是世界貿易主航線。
如果印度控制波斯灣,則世界一半的石油出口將受影響,東亞的石油供應將被掐斷,甚至可以影響歐美供應。
印度是歐亞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戰略意義不言而喻。與中國相比,印度與歐美進行貿易的距離都比中國近。
從戰略角度講,海岸線過長並不利於防守,但印度的優勢是在印度洋上沒有誰能與其相匹敵,缺少圍堵島嶼。
所以說,印度幾乎不用考慮來自海上的威脅。在海洋安全性上,印度幾乎與美國旗鼓相當,這點要強於我們。
再說印度的陸上優勢。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大國,周邊國家都對印度構不成威脅,東北方又有天然的屏障。
印度唯一的麻煩來自西北方,但對印度來說根本夠不上威脅。這樣的地理位置,絕對是潛心發展的天然優勢。
第二、印度的地形更具利用優勢
印度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區,也是一道天然屏障,中部是印度人賴以生存的恆河平原,南部是高原及海岸平原。
從整體來看,印度的地形種類較少,平原佔總面積的40%,山地僅佔四分之一,山地和高原海拔不超1000米。
這種平緩的地形特點,有利於印度發展交通和農耕。在熱帶季風和衝積平原的配合下,印度糧食全年可生長。
印度擁有153萬平方公裡的耕地面積(僅次於美國),佔國土面積的52%,這種佔比在世界大國中絕無僅有。
印度幾乎沒有霜凍期,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可做到一年三熟。除能養活十幾億人外,還有餘量來出口。
我們的耕地面積與印度差不多,但與國土面積相比要少得多,且耕地的天然優勢不及印度,如氣溫和肥沃度。
從土地承載力角度講,印度的耕地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有專家算過是34億。
但印度也有地理劣勢,比如河流水源地不在本國,氣候相對比較炎熱,對中亞和歐洲地區的影響力比較有限。
與印度相比,我國也有自身優勢,比如幅員遼闊,氣候適宜,有發源於西部的兩條大河,戰略縱深非常大。
其它的就不多說了,單就地理位置而言,印度的優勢要多於我們,但我們也有印度不具備的優勢,面積要大。
從戰略地緣角度講,印度一旦失去天然屏障的阻擋,從北到南將無險可守,戰略縱深和迴旋的餘地也比較小。
總之,從發展的角度講,印度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優勢,只要潛心發展,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級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