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也包含著經濟發展的缺點和優勢。絕大部分國家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發展劣勢,並且能將發展中的缺點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國家,發展肯定不錯。然而,某些發展中國家卻無法利用國家資源,甚至國內經濟發展的優劣勢很明顯。並不是相關部門不想利用國家地形地貌發展當地經濟,而是國內地形也會帶來各種發展困境,比如亞洲擁有第一大耕地面積的印度。
2019年,印度迎來了經濟快速提升的階段,它的經濟生產總值一下到達了2.8萬億。雖然印度的GDP生產總值只有中國的1/5,但印度卻依靠2.8萬億的GDP生產總值位居全球第五位。
世界上人口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而印度的總人口數量也到達了13.24億,相比於蓬勃發展中的中國,印度的勞動力可以呈現出兩個優勢。第一個優勢:印度的勞動力比較低廉,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會在印度建立工廠。第二個優勢:印度的勞動力呈現年輕化,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勞動力,印度更能創造更好的生產總值。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過印度的地理位置,就會發現印度的地理優勢特別明顯,而它對印度發展經濟卻呈現出特別大的壞處。下面我們分別從印度地理位置的優點和缺點分析印度經濟發展,並指出印度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眾所周知,印度是地緣位置極佳的國家,中國和印度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界限,印度北部是無法開發的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可以阻止北方強國的攻擊,也能防止北方強國侵佔印度領土。印度的東面和西面分別是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遠遠不如印度,並且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不如印度發展速度快,這並不能成為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南部將印度洋分為兩部分,左側為阿拉伯海,右側為孟加拉灣。世界大部分船隻都要經過印度洋,而印度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印度完全可以利用優越的地理優勢,提高本國貿易往來。無論是中國與歐洲非洲的貿易往來,還是日韓等國與歐洲非洲的貿易往來。只要兩國使用船隻運輸貨物,必然要經過距離較近的印度洋。
而印度的恆河平原和德幹高原分別佔據印度總面積的40%和35%,剩下的25%左右的面積是山川。雖然印度的35%的地形都屬於高原,但印度的德幹高原平均海拔較低,相比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德幹高原更有利於人們開展耕種業。與此同時,恆河平原孕育了大量的印度人,並因此建立了非常廣闊的交通路線和工業體系。久而久之,印度的糧食產量非常高,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印度可以養活13多億人口。
我們觀察了印度的地形和地貌之後,我們也需要考慮制約印度發展的氣候原因。印度和赤道離得比較近,這就導致印度境內土質十分肥沃,農作物可以獲得充足的陽光。眾所周知,冬天的我國北方地區的農作物長勢特別緩慢,而印度人則不需要擔心該問題。因為印度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農作物,最終導致印度成為亞洲生產糧食最多的國家。
既然印度包含著許多發展經濟的優勢,那也證明印度經濟的崛起不是偶然。雖然印度地理位置極好,堪稱上帝偏愛的國家,然而它有幾個致命缺點。印度北部是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但是印度首都和喜馬拉雅山靠得特別近。如果印度和其他國家發生戰爭,受到傷害的只會是印度人民。如果其它國家軍隊順利度過喜馬拉雅山之後,他們將面臨的是印度恆河平原和德幹高原。當地地勢十分平坦,別國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整收穫巨大財富。
與此同時,印度的布拉馬普拉河發源於雅魯藏布江。假如北方大國在雅魯藏布江上建設大壩,印度人獲得水源的機會將大幅下降。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印度宗教眾多和印度長期和其他國家產生領土矛盾是制約印度發展的重要因素。地理位置極好的印度,掌握世界大部分貿易港口,卻有致命的缺點。
現如今,每一個國家都在大力開發本國經濟和本國資源,印度完全可以忽略領土爭鋒和宗教信仰。將矛盾縮小到最小化,並且相關部門也可以為印度老百姓提供工作機會,最終印度經濟騰飛不成問題。假如印度缺乏資源和工業發展的條件,印度完全可以依靠優秀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發展本國的旅遊業。
以中國為例,我國可以支持大部分合乎法律和情理的宗教,甚至國內佛教和道教擁有著同樣的影響力。我國境內存在著大量的佛教寺院和道教道觀,都在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印度完全可以參照中國發展旅遊業的方式,利用國內充足的宗教文化,將印度發展成為宗教信仰和旅遊於一體的國家。如果印度相關部門不想發展本國的旅遊業,印度還可以加大生產糧食的速度和規模,提高糧食出口產量,這也可以提高國內收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