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的優越,時間的恰到好處,印度一步一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2021-01-18 騰訊網

在歐洲各國逐漸進入資本主義時代,開啟現代化進程時,他們通過血腥的資本積累的方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展貿易、掠奪資源,從而強制性的開啟了全世界的近代化歷程。早期的資本積累過程中,西方殖民者的足跡遍布各個大洲大洋,甚至是和歐洲各國貿易往來頻繁的亞洲也慘遭毒手。

但是歐洲各國對於亞洲各國的侵略和佔領先後順序也是不相同的,這其中包含著歐洲各國統治者的很多綜合考量。比如英國率先選了印度作為殖民市場的根據地,開創東印度公司並以此為中心加大對亞洲的侵略力度。但是就當時的背景來說,印度的綜合國力和實力都是亞洲一眾國家中非常不錯的存在,那麼英國為什麼還會首選印度呢?

一、 印度佔據"地利"

歐洲在經歷了資本積累使得本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進行到下一階段之後,歐洲各國便開始了在全球尋找原料和市場基地的進程,這種原料供應和市場便是我們口中所說的殖民地。而在亞洲的一眾國家中,英國偏偏選了印度作為其控制亞洲的大本營,而英國的這種選擇與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印度位於亞洲板塊上凸出來的印度半島上,同時也是這塊半島上最大的國家。這樣的地理位置導致印度在進行世界範圍探險的歐洲人眼中十分的"顯眼"。一來是在早期的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若想乘船到達遠東地區,必須要繞過非洲大陸。在他們好不容易穿過風暴肆虐的好望角,在大海中一路向北時,率先映入他們眼帘的非洲之外的大陸便是印度半島。

即便是在後來為了便於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航運往來,歐洲國家和非洲國家聯手開發了蘇伊士運河,情況也並沒有發生改變。這是因為當歐洲人不必旅途勞頓的繞過整塊非洲大陸就能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進而暢通無阻的到達亞洲時,他們第一眼看到的仍然是印度半島。

這種世界地理中印度"獨特又天然"的地理位置很難不讓自己被歐洲人注意到。而且地處半島的印度既可以溝通到北方的大國,又可以方便的控制東南亞小國。這種優勢正是以英國為首的歐洲殖民者們夢寐以求的。而且除了地理條件之外,當時印度豐富的物資也招來了歐洲人的眼紅。

就近代社會初期來說,亞洲和歐洲之間存在著絕對的貿易差,而這種差是歐洲的真金白銀大批量的、源源不斷的湧入亞洲。而在接收歐洲的龐大資金的國家中,印度絕對名列前茅。這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同時也是最富有的國家,甚至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種植業和製造業相比於明朝和清朝也是不遜色很多的。

在歐洲各國紛紛走向了資本積累、經濟轉型的道路時,印度的支柱產業依舊是國家的種植業,而印度對於棉花的種植更是領先於歐洲國家。這樣一來,除了明朝和清朝時期的我國,印度一度把持著歐洲棉紡織品的進口市場。

除此之外,印度還擁有大把的對於歐洲人來說是奢侈品的物產。印度作為一個種植業發達的大國,其本土種植著很多香料、靛藍等作物,這些作物基本上都是歐洲貴族階層和資本主義階層才用得上的奢侈品。更遑論印度同樣也是歐洲的硝石供應商,種種的條件作用在一起導致歐洲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的大量金錢都流入了這個他們一眼就能看到的國家。

這種貿易上的差異導致歐洲愈發的希望能夠與印度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貿易關係,獲得更多的利潤,而將這些物資和原材料佔為己有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整個印度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二、 英國人的"天時"

其實在最開始的階段,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沒有真正的想過要將印度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葡萄牙、荷蘭等國家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印度半島海岸線附近發展出自己的一小塊區域來與印度各個邦國進行貿易。況且亞洲和歐洲的通商歷史非常悠久,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而英國人之所以能夠將印度變為自己的殖民地,並發展了在整個遠東進行殖民的東印度公司其實是佔據了天時的重要因素的。

在英國到達印度之前,荷蘭所面對的印度仍然是一個較為統一的龐大帝國。但是當時這個南亞最為強盛的莫臥兒王朝因其大河文明的影響著重發展本國的農業而忽視了對海洋的開發。從而導致內陸的發展要遠超過海岸線沿線地區的發展的,連個地區經濟發展上的不平衡進一步的導致了統治者嚴重忽視海洋的力量和海岸線的防守,僅僅重視內陸地區的陸軍勢力發展。

這樣一來,當歐洲殖民者們帶著重型船隻、海軍力量和大炮來到印度時,他們便不費吹灰之力的在海岸線附近獲得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而最終他們也從這一塊土地一步一步的建造屬於本國人民的房屋和防禦工事等基礎設施,一口一口的蠶食著印度的領土和主權。所以英國人若是想開始他們得到印度的計劃,第一步就是打敗荷蘭就好了。事實就是,英國確實擊敗了荷蘭,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接管了荷蘭的部分殖民地。

但是若想讓如此龐大的一個東方強國完全的淪為自己的殖民地僅靠從荷蘭手中接管的部分地區是不夠的,正當英國苦苦思索著接下來的計劃時,印度人主動向英國人拋來了橄欖枝。

在荷蘭人與印度進行貿易時,印度的中央政權統治還算穩固,但當英國搶過來殖民地時不僅歐洲的局勢變了,印度本土的格局也發生了改變。印度最強大王朝之一的莫臥兒王朝實際上是突厥人一手建立的,面對印度本土的許多民族和人民,統治者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外來者。這樣的情況便導致在突厥人的統治過程中,印度本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和反對的聲音。

當中央政府的權力鼎盛時期時,莫臥兒王朝的統治者採取的是高壓政策,鎮壓了很多的反對派。但是在英國人將目標瞄準了印度的這期間,印度的莫臥兒王朝實際上也走向了衰落。中央政權沒有辦法再繼續維持其高壓政策,進而印度各地紛紛開始起義,印度的政局十分混亂。

為了能夠鎮壓下這些不同的聲音,印度政府看上了英國人所帶到印度的軍事力量和重型武器。英國人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控制印度便以參與印度政治為條件幫助印度政府。這樣一來雙方達成了共識,而印度也一步一步的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結語

歐洲人在對世界各地進行殖民的過程中,他們在挑選殖民地大本營的地點時會綜合考慮這個國家或是這片土地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方便他們與本國進行聯繫,向周圍其他國家進行輻射;同時也會考慮這片土地是否富饒,出產的物資是否值得他們動用武力進行殖民。而幾個世紀前的印度恰巧符合歐洲尤其是英國的所有標準,再加上印度內部混亂政局的推動,英國人的入侵便變得更加順理成章。

參考文獻

1. 《印度殖民史研究》

2. 《世界概況》

3. 《英印糾葛研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當然,也並非所有前英國殖民地都成為發達國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埃及等非洲國家。而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獨立後幾乎沒有產生一個發達國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英國殖民地的地理條件好。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很重要。
  • 為何說我國的地理位置比美國更優越?
    因為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所以理論上我們的地理位置天然優越,畢竟佔據了足夠多的地理板塊,但現實情況卻並不那麼盡如人意。如此的環境下,說我們的地理位置有優勢,那是典型的睜眼說瞎話。但是如此惡劣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卻孕育了世界上最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不曾斷代。雖然有「多難興邦」的成分在裡面,但更多的還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甚至說地理位置的優勢居功至偉。
  • 地球上地理環境最優越的國家是中國嗎?
    地理環境最優越的國家有好幾個中國和美國算是兩個,另外兩個就是巴西和印度。甚至巴西和印度的地理環境是優於中國和美國的。 為何說巴西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優越呢?
  • 盤點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10個國家!第一名無人不知!
    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好的地理位置與環境,也離不開國家先進的制度,更離不開人的努力。當然,天然的地理位置,讓一個國家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起點,發展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如虎添翼。下面,來盤點一下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10個國家:1、美國美國的地理環境和位置,當之無愧是全球第一,美國地處北美新大陸,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兩洋護體,遠離世界熱點地區。
  • 世界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左右逢源鄰國都是弱國,讓中國十分羨慕
    除了美國和俄羅斯,還有人想到了英國,英國其實也很不錯,當年這樣一個歐洲小國家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最重要原因除了較早的開展了工業革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英吉利海峽使英國可攻可守,在大航海時代佔盡了便宜。所以一個國家要想真正成為一個超級強國,不僅實力要牛,而且還要先天發育良好,有較好的地理優勢。
  • 世界歷史:亞洲各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7世紀以來,亞洲逐步陷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的深淵。在南亞,17世紀初,印度開始受到英國殖民勢力的侵略。英國東印度公司是掠奪印度的主要工具。該公司經營200多年,在印度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商站和居留地,成為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代理機構,1為英國把印度變為殖民地奠定了基礎。
  • 世界上唯一的黑人發達國家,曾淪為殖民地百年,人均GDP為我國2倍
    世界上唯一的黑人發達國家,曾淪為殖民地百年,人均GDP為我國2倍雖然我們生活在亞洲,但是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這個國家擁有著大量肥沃的土壤,85%以上的土地都適合耕種,如此優越的種植條件自然能產出不少的糧食,所以又有「糧倉」的美譽。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糧食是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這樣一個「糧倉」又怎麼能不引得其他國家眼紅呢?
  • 歐洲地理位置最好的兩個國家:一個高度發達,另一個卻日漸衰落!
    歐洲的地理位置很好,而且經濟發達,雖然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國土面積並不大,但是這裡卻相當富裕。並且歐洲的大多數國家福利待遇都是世界一流的,這裡擁有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也有很多領先於世界的科技。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其中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是歐洲地理位置最好的,一個高度發達,但另一個卻日漸衰落!很多旅遊愛好者去歐洲旅行,最愛去兩個城市,一個是英國,一個是葡萄牙。因為這兩個國家都靠著海,並且地理位置什麼優越,海運行業也十分發達。並且這兩個國家在曾經都是領先於世界的國家,但在之後的發展卻出現了兩極化。
  • 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通常認為,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有三個,中國、美國和印度。比較好的國家有兩個,巴西和澳大利亞。巴西處於南半球,屬於熱帶氣候,全年氣溫比較高,國內熱帶雨林遍布,人口多集中在沿海,農業比較受限。在地理位置上,巴西和澳大利亞與中、美、印三國幾乎沒法比。美國與中國的地理位置難分伯仲,只能說各有優勢。美國遠離紛爭,在美洲沒有對手,但卻離世界中心較遠。
  • 16世紀,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相繼瓜分北美洲殖民地
    這是一篇地理歷史文章,涉及到了許多北美洲地名。文中配有詳細地圖,權當科普文了,讓大家多了解下北美地理以及殖民歷史。——題記從16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相繼加入爭奪北美洲殖民地的行動。英國英國人見西班牙人進了北美新大陸,也緊跟著來探索了。1497年,威尼斯商人受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委託,抵達北美洲東邊的拉布拉多半島(今屬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等地)。1576年,英國開拓了哈德遜灣。
  • 實力超越原宗主國的殖民地國家,全世界只有兩個
    從地理大發現開始,西方殖民大國粉墨登場,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競相掠奪殖民地。如果按各國登場的時間順序劃分,西班牙和葡萄牙屬於第一梯隊,英法俄可以稱為第二梯隊,德美日起步較晚,屬於後起之秀。這些國家你爭我奪,至1914年一戰前夕,佔有的殖民地面積之和已經達到了6500萬平方公裡。
  • 前殖民地不恨英國?以愛爾蘭和印度為例,談談三個真相
    英國作為人類殖民史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被一些人看作是感恩他們的似乎比較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西班牙和英國作為兩任日不落帝國,原來的殖民地也都不怎麼被仇視。其原因既有現實因素:英國還很強大,又有實實在在地發展歷史原因但這要怎麼看待。其一,歐洲殖民者往往與被殖民者不在一個州,現實世界裡沒有被再次殖民的可能。
  • 印度又邁出危險一步,與美國共享衛星數據,飛彈精確度將提升
    要知道,衛星在軍事領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和美國共享衛星數據,印度飛彈的精度將得到提升。不得不說,印度又一次邁出了危險的一步。我們作為周邊國家一定要對印度提高警惕。印度的飛彈和無人機的精度將得到提升據印度亞洲新聞國際通訊社消息,兩國目前已經籤署了《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據介紹,該協議將允許印度使用美國提供的全球地理空間數據。
  •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為何印度不恨反而卻對英國感恩?
    而英國殖民者統一了印度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除了法國和葡萄牙存在的幾處殖民地,所有的地方都是印度的,並且英國幫助印度向外擴大了地盤。在領土方面,印度是應該感謝英國的。沒有英國統治時代把半島南部地區併入英屬印度,印度就沒有理由擁有南部地區。類似的還有印度洋上的兩個群島,歷史上並不屬於印度,只不過同屬於英屬印度,就在印度獨立後,被印度順理成章的繼承下來了。
  • 揭秘:近代中國孱弱不堪,為何沒有徹底淪為殖民地甚至被滅國?
    同樣的道理,阿富汗如此弱小,為何沒有淪為殖民地或者被滅國?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國家軍事外交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吞併中國?彰顯自己的威武霸氣?是為了解放中國人,顯示自己的文明道義?事實上,英國徵服印度,也是東印度公司一群商人為了市場,跟各個土邦不斷打架不知不覺形成的結果啊,後來這個土地統治成本升高虧錢了,就放棄了。
  • 除了英國,還有哪些國家在印度有殖民地?其實葡、法、荷、丹都有
    如果我問一個問題:印度獨立之前是哪國的殖民地?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英國,這當然沒錯,而且可能很多人還知道,英屬印度不僅僅包含了現在的印度,還包括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也就是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甚至還包括了一部分的緬甸。
  • 世界上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國家,美國絕對是第一
    可以說美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發達程度,和美國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美國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全世界地理位置最優越的了,沒有之一。首先看一下美國地理位置在北美洲,這個地方離歐洲比較近,但是又不是非常近。也就是說美國想接近歐洲的時候可以接近到,不想插入歐洲的時候可以隨時退出。這也是美國建國後一直奉行孤立主義能成功的重要原因,還有沒有也憑藉著這個地理位置在二戰後能夠迅速的插手歐洲。
  • 印度地理位置極好,堪稱上帝偏愛的國家,然而它有幾個致命缺點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過印度的地理位置,就會發現印度的地理優勢特別明顯,而它對印度發展經濟卻呈現出特別大的壞處。下面我們分別從印度地理位置的優點和缺點分析印度經濟發展,並指出印度發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 印度末代皇帝,不願做英國傀儡,通令全國抗英,兵敗流放緬甸至死
    巴哈杜爾·沙二世繼承帝位的時候,印度面臨非常嚴重的民族危機,原本主要從事貿易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種種手段插手莫臥兒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莫臥兒王朝皇帝甚至要受制於東印度公司。其實說白了,莫臥兒王朝皇帝已經幾乎淪為英國人的傀儡。
  • 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