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為人類殖民史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被一些人看作是感恩他們的似乎比較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西班牙和英國作為兩任日不落帝國,原來的殖民地也都不怎麼被仇視。其原因既有現實因素:英國還很強大,又有實實在在地發展歷史原因但這要怎麼看待。
其一,歐洲殖民者往往與被殖民者不在一個州,現實世界裡沒有被再次殖民的可能。所以,選擇「往前看」是對的,但如果同在一個州會沒有仇恨嗎
如果英國和愛爾蘭放在一起,你還會覺得愛爾蘭人不對英國人有意見嗎?
愛爾蘭人不希望北愛爾蘭回歸嗎?兩國現在的矛盾仍然不淺。因此,有些人的想法顯然是忽略了這一點。離得越近就越對歷史忘記得越慢。因為經常交往的同時就會有各自利益,有了矛盾後就會想起歷史。
愛爾蘭愛爾蘭在1169年遭受英格蘭入侵,1541年開始殖民愛爾蘭,1801年被英國吞併。1921年12月,愛爾蘭南部26個郡成為「自由邦」。1937年,愛爾蘭共和國正式成立。自從獨立開始,愛爾蘭就對英國仍然佔有北方6郡表示不滿。
愛爾蘭在歐洲,英國的殖民地大多數在亞非拉地區,所以,有人就會故意忽視它的被殖民歷史。同理,亞洲、非洲、拉美的現有國家,因為現在的國際形勢和國際法,已經不再擔心被殖民,所以也就沒必要去不好好過日子,為歷史活著的人其實少數,為現在和未來才是多數。
其二,被殖民地區許多都是奴隸社會甚至原始社會晚期,英國的殖民帶去了現代技術和治理思想,這點應該被承認,但絕不能去感恩。
對於前面的內容不必多說了,事實就在那裡擺著。我只需要說明一點:一些「唾面自乾的君子們」叫嚷著感恩殖民者,請不要再如此嘟囔你的那些理論了。你願意為了物質利益可以喪失一切,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忘記殖民苦難可以,我們只要不要忘記為何苦難就行了。
被殖民者和國家利用自己的性命和尊嚴、資源作為購買這些技術和理念的成本,難道還不夠嗎!正是因為有這些成本,讓英國作了世界第一三百來年。那麼是英國前殖民地呢還是殖民地欠英國呢?這個無所謂,為了現在和未來可以對歷史不去糾纏。但是如果你仍然「耍大牌」,拿著「老殖民者」的那一套「玩高傲」,那肯定有國家會說道說道的。
其三,英國目前還是強國,而且還有「鳩佔鵲巢」的幾個國家相幫,更是傍了一個大款,因此也就沒有多少國家會去自討苦吃,天天拿歷史去說事兒
英國的強國本身就在於自身科技、軍事、經濟、人口素質,它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核國家。其本身實力也是亞非拉許多國家難以匹敵的。對於英國來說,之前的前殖民地國家本身就是英國殖民者後裔掌權。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就是這樣的情況。
這些國家雖然都是殖民地,但原住民人口已經很少,殖民者已經成為殖民地的主人。就如同美國一樣,他們對英國能沒有感恩心理嗎?即使美國在現在也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新教作為主體人群和精神。因此,這些國家在文化上、思想上非常接近。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與英國採取大體一致的行為。
最重要的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現在作為美國幫幫主,英國作為副幫主,在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因此,美國也會投桃報李去支持英國。在這種情況下,世界上也就沒有多少國家去找英國歷史問題了。
以印度為例談談恨不恨問題
但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大英國協內部,就已經在和英國爭奪老大地位。而且,國內批評殖民地時代的影視劇也在逐漸增多,例如《抗暴英雄》《吉大港起義》《吉大港》《章西女王》《衝啊!賽爾拉·納拉辛哈·雷迪》等。這些影片的出現可見印度國內因為自身實力擴展,民族自信日漸高漲,對曾經的「感恩英國」觀念逐漸有了變化。
請注意,作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出口地、擁有最大影響力的美國,卻在近百年的時間裡,拍了更多地表現印度人對英國人熱愛的影視劇例如《太陽之淚》《西北前線》等,其數量比印度表現反抗殖民者的影片要多得多。
因此,有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支持和配合,曾經深受英國殖民之苦的民族和國家還有再等幾十年才會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川普帳號被停推說明什麼?美國政治背後的富人之爭
朱棣的胸懷你不懂,北平建都的五大好處力壓應天做京師
如果左宗棠鎮守京師,英法聯軍能否攻破並火燒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