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上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擁有的殖民地面積,曾經多達3000多萬平方公裡。巔峰時刻,幾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英國的管轄領地。借著從這些殖民地攫取的財富,英國很快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二戰之後,獨立運動風生水起,衰落的英國再也無力維繫龐大的殖民統治。加上蘇美的推動,世界殖民體系很快分崩離析。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英國獨立,英國也本著好聚好散的原則,和各殖民地和平分手。
令人奇怪的是,連被稱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曾貢獻40%經濟總量的印度,英國都能任其獨立。為何對於距離英倫三島萬裡之遙小小的馬島,卻至今不肯放手。甚至在1982年還為之發動馬島戰爭,和阿根廷大打出手呢?
(馬島區位圖)
一、馬島的主人。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稱其為福克蘭群島,它位於南太平洋巴塔尼哥亞大陸架上,有大大小小島嶼776個,總面積12173平方公裡,人口3400多人。
從地理上看,馬島距離南美洲的阿根廷僅500多公裡,屬於阿根廷領海範圍內的島群,但就這麼一個眼皮子底下的島嶼,卻不是阿根廷最先發現的。可見這個國家「瞎子」的稱號名不虛傳。
按英國人的說法,1592年,英國航海家戴維斯首先發現馬島。直到1764年,法國人布幹維爾登島建立居民點,第二年英國人也開始向該島移民。五年以後,西班牙人趕走西福克蘭島上的英國人,又從法國手中買下東福克蘭島,將整個馬島據為己有。
英國立刻派出大軍,殺奔馬島,西班牙人見勢不妙,將西福克蘭島歸還英國,卻將東福克蘭變為和阿根廷本土一樣的西班牙殖民地。
1816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宣稱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所有權,還派出官員,進駐東福克蘭島進行管理。但英國人以最早發馬島為由,認為西班牙退出後東福克蘭島應歸還給英國,將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島。然後在整個島嶼設置行政機關,並派駐一名總督管理馬島日常事務。
(加爾鐵裡)
二、馬島之爭。
二戰後,阿根廷趁英國沒落,將馬島歸屬問題提交至聯合國,英阿展開辯論。阿根廷認為自己獨立於西班牙,理應繼承包括馬島在內的西班牙政治遺產。但英國人卻以最早發現和1833年以來馬島事實上屬於英國為由反駁,堅稱按國際法誰發現,誰控制,誰管轄的原則,對馬島擁有主權。雙方為此爭了幾十年始終沒有結果。
1981年時,加爾鐵裡領導的阿根廷軍政府,遭遇經濟困局,失業率猛增,通脹達到6倍之多,民眾要求軍政府下臺的遊行此起彼伏,為了轉移公眾視線,加裡鐵裡決定用戰爭來調動民眾的愛國熱情,重拾對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為了試探英國的態度,加爾鐵裡對外放風,宣稱阿根廷將武力登島,奪回馬島主權。可是幾周過去了,英國人似乎並沒有什麼動靜。
加爾鐵裡並不知道,當時的英國,也正經歷著經濟低迷,民怨鼎沸的窘狀。柴契爾夫人和她的內閣官員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挑釁。相反還在為馬島距離遙遠,成本巨大爭論不休,討論放手馬島獨立。
英國人的沉默助長了加爾鐵裡的信心。1982年3月19日,五名試探的商人登上馬島,掛上阿根廷國旗。島上的英國管理人員出面幹涉,很快遭到隨後登島阿根廷軍人的驅離。
英國人聞訊後異常憤怒,因為經濟低迷,要求內閣下臺的遊行,變成維護大英帝國榮譽和尊嚴的請願。阿根廷對馬島的侵佔,給了柴契爾夫人挽回民望的機會。她當即派出皇家海軍,遠徵馬島。
結果可想而知,加爾鐵裡的軍隊在家門口打了敗仗,他不得不被迫下臺,還被關進了監獄,而馬島重新回到英國人手中。
(柴契爾夫人)
三、老牌帝國的尊嚴。
原本準備放手馬島的英國,讓加爾鐵裡這麼一鬧,再也不提放棄主權了。驕傲的英國人認為,雖然馬島對於遙遠的英國來說,並沒有多少價值。但我可以不要,你不能明搶,老牌帝國的尊嚴不容侵犯。
時至今日,雖然馬島每年所消耗的軍費,仍然讓英國人心疼。可無奈島上的居民,堅決不同意獨立,心甘情願接受英國管轄。而經過當年的馬島戰爭後,心高氣傲的英國人,也斷然不可能將馬島向阿根廷雙手奉上,馬島只能繼續成為英國萬裡之外的一塊飛地了。
(參考資料:《馬島戰爭啟示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