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魏源曾經在《海國圖志》中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觀點,認為中國只有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才能夠發展起自己的力量,以抵禦外敵的入侵,因為西方在近代的強勢崛起並不是毫無道理的。在工業革命完成後,西方國家的資本經濟迅速發展,不僅科學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西方各國的國家實力也有了質的飛躍。
01
早前, 英國憑藉國內較為先進的生產力和從殖民地掠奪來的大量原料,迅速積累起了大量的財富,很快就進入了強國隊列,甚至成為了世界霸主。此後,英國就不斷地在海外開拓自己的殖民市場,以便攫取更多資本來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在巔峰時期,大英帝國轄有的國土超過3000餘萬平方公裡,足足佔了全球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盛極一時,還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
遺憾的是,英國在二戰中消耗了太多的人力財力,使得國家元氣大傷,而那些海外殖民地也趁著民族獨立浪潮,爭先恐後地脫離了英國的統治,導致英國的國土面積大幅度縮水。原本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因為被殖民國家的紛紛獨立,最終僅剩下了24.4萬平方公裡的本土、3個面積加起來有768平方公裡的王權屬地、以及14個面積約172.8萬平方公裡的海外屬地。
這些海外屬地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位於世界交通要道樞紐,不然就是有非凡的戰略價值,這也是無論如何英國都不肯放棄這些土地的原因,直到今天英國也還是會向這些地區提供各種經濟和軍事援助。
02
不過,這些屬地中最讓英國人驕傲且重視的,還是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英屬南極領地。這是英國的第15個海外屬地,是英國所擁有的海外屬地中面積最大的一塊,面積足足超過170.94萬平方公裡,約等於10個韓國那麼大。
英屬南極領地,位於南極洲,具體是在南極點到南緯60°,西經20°和80°之間,當然也包括了英國在南極周圍佔領的其他島嶼,帕瑪半島、龍尼冰架、威德爾海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可讓人們不解的是,為何英國會選取這麼一塊區域作屬地呢?而他們又是時候什麼時候採取的行動?
其實,英國早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就佔領了許多南極島嶼。英國還曾派出專家對南極洲進行了資源勘測,當時英國專家們發現南極點到南緯60度這之間的區域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極具開發價值,因此英國才會選取了這塊土地。
1908年,英國正式向世界宣布自己對南極屬地的所有權。因為在二戰開始之前,英國的國家實力非常強大,在世界上鮮少有國家能與之匹敵,所以當英國發表對於南極領地的主權聲明之時,國際上並沒有出現質疑和反對的聲音。
03
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說「世事變移,盛衰易位。」二戰後,各個國家排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昔日傲視群雄的「日不落帝國」不再輝煌,美蘇兩國憑藉超強的實力登頂英雄榜,成為當時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反觀當時的英國,因為在二戰中消耗太大,早已喪失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反而淪為了美國的附庸。
面對全新的世界格局,美蘇兩國對於南極洲的土地也有了別樣的想法。由於之前南極洲已經被英國、法國、荷蘭、阿根廷、南非等國佔領,幾乎有價值的土地都被瓜分乾淨了,所以美蘇兩國便打著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共同提議應該就此取消所有國家對南極洲土地的所有權。
於是在1959年12月1日,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共同籤署了《南極條約》,並達成了南極洲「不能被佔領,也不能用於軍事目的,只能用於科學研究」的共識。儘管當時英國對此非常不滿,但出於對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忌憚,也只得同意了該條約,並且撤回了自己的駐軍。
結語
不過,英國始終不願意放棄對南極屬地的所有權,不僅以《南極條約》的名義在此建立了哈雷站、西格尼站等四個科考基地,還花重金在當地打造旅遊設施和博物館吸引遊客,以此向全世界證明,英國依然在事實上控制著這片土地。儘管這不被全世界認可,但英國也仍然把這塊南極屬地寫進了自己的教科書當中。
參考資料:
《海國圖志》《儒林外史》《列國志: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