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閱世界五百強數據的時候,看到了關於印度一欄的世界五百強數據,把印度尼西亞企業也當成了印度企業,放在印度那一欄,很多人就不淡定了,因為這個數據差一點就蠱惑了大家,當時我一數印度有八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但仔細觀察後發現有一家竟是印尼企業,所以仔細觀察後才發現這家公司是放錯了,印度其實只有七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既然專業的統計機構都能搞錯,所以我有必要說一下他們之間的區別:
第一點是印度尼西亞和印尼所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印尼是印度尼西亞的簡稱,是一個東南亞群島,國家由一萬七千多個島嶼組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萬島之國,它簡稱為印尼,簡稱印尼,自然已經習慣,我們介紹這個國家,但凡名字比較長的國名,幾乎都有簡稱,不簡稱,很多國家的全程都比較長,比如美國的全程是美利堅合眾國,阿聯的全稱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我們直接就用英國的一個主體部分英格蘭代替。
印尼地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歐洲殖民者沒有進入東南亞之前是沒有印度尼西亞這一稱呼的,印度尼西亞的名稱來自於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這個後綴尼西亞,來自希臘語nessos,是島嶼的意思,帶尼西亞後綴的國家和地區,還有一些太平洋的島嶼如密克羅尼西亞和法屬玻里尼西亞。
16世紀,荷蘭殖民者入侵東南亞群島之後稱這裡的島嶼為荷屬東印度,也就是歷史上的荷蘭東印度殖民地,在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丁才把印度尼西亞這一個地理名稱,首次使用到荷蘭東印度殖民地上,在二十世紀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是提倡以印度尼西亞為他們的國名,在1928年印尼青年代表大會決定,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自此印度尼西亞作為一個國家的共同體,正式形成,1945年八月正式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十一月改稱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蘭印尼聯盟,在1950年08月正式脫離,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可以說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是荷蘭殖民者一手打造出來的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國家共同體,其實在此之前這片島嶼上根本也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只是存在局部強大的國家,如滿者伯夷和馬打蘭國,而印度尼西亞依託的就是荷蘭,東印度殖民地控制的版圖,這個形態和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很像,整個印度半島也是在英國殖民者的手中做到了統一,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有沒有關係呢?
印度是南亞國家,坐落在印度半島,是我們的鄰國之一,它和東南亞國家這個印度尼西亞其實關係不是很大,雖然名字上很像,當然歷史上也有一點淵源,因為在印度尼西亞這塊群島上,歷史上曾經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直到現在印度的度假勝地峇里島都信奉印度教,而不是和大多數印尼人一樣,信奉的是伊斯蘭教,當然印度是英語系國家對印度的稱謂,在印度其中的一個官方語言印地語中,印度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國家稱呼為Bharat,而不是因India,譯名為魄羅多國,這就非常接近我們古代音譯的梵文名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印度還是印度尼西亞,都是深受西方殖民者改造的國家,也是受到西方殖民者好處比較多的國家,因為如果沒有西方殖民者,他們是不可能擁有這麼大的版圖,他們的版圖都是荷蘭殖民者和英國殖民者幫忙開拓和統一的。其實這對難兄難弟有相識之處的,例如:都是曾經的殖民地國家,都曾經為統一獨立做過抗爭,最終成為主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