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是如何成為印尼人的?

2021-01-08 好奇組長

作者:X調查處

印尼可能成為世界大國的3大潛質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人預測:21世紀印度尼西亞可能會成為世界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國家。還有更激進的說法,21世紀印度尼西亞可能會成為世界大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會如此看好印尼呢?至少有3大天然的優勢:

1、印尼本身就是人口大國。人口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人口多就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就有巨大的市場,這對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當然,一些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不過,一般情況下,人口多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舉足輕重,你看看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

2、印尼的資源優勢。印尼被稱為「千島之國」,實際上有13000多個島嶼,東西橫跨三千英裡。各種礦產資源、自然資源分布在各個島上,石油、天然氣、木材、橡膠、錫礦等等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無論如何,「資源貧乏」這個詞與印尼是不沾邊的。

3、印尼的海洋國家地位。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的陸地比作電視劇,海洋比作廣告,世界上大多數大陸型國家都是「電視劇中插播廣告」,陸地固然是硬菜,但海洋也必須得有,就像一個電視臺沒有廣告便無法生存。而印尼的情況則是「廣告中插播電視劇」,說明海洋在印尼的比重之大。大多數印尼人與海洋產生的聯繫,遠比陸地更廣泛而直接。

請橫屏▼

如今進入21世紀已18個年頭,看起來印尼卻依然沒有成為世界大國的跡象,實在有些尷尬了。但是,印尼是個年輕的國家,國家獨立建國不到100年;印尼也是一個年輕的民族,在100年前根本沒有印尼這個民族。所以,年輕的印尼還有可供揮霍的機會,「反正有大把時光」,一百年不行就兩百年,總有機會成為世界大國的,呵呵~

名不副實的滿者伯夷王朝

在13世紀之前,印尼本是一群各不相屬的小王國。到13世紀下半葉,印尼爪哇島東部崛起了一個封建王朝「滿者伯夷王國」(也叫麻喏巴歇王國),大有一統印尼諸島之態勢。然而它的擴張被忽必烈的蒙古軍所打破。

不擅長海戰的蒙古人組建了一千艘戰艦,從福建泉州出發直擊爪哇。滿者伯夷王國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擊退蒙古大軍,其自身也消耗極大,從此無力完成印尼諸島實質性的統一大業。

有些人喜歡將滿者伯夷王朝歸為印尼歷史上的大一統帝國,說它的地盤不僅包括今天印尼全部,甚至還領有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群島的一些地方。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因為即使全盛時期的滿者伯夷王朝也不過是一個鬆散的聯盟,他們經常靠著聯姻和相互納貢的方式把大家歸置在一起,實際上印尼諸島的那些小王國還是獨立的,滿者伯夷國王也無力幹涉。它的組織形態更像是東印度版的「歐盟」,滿者伯夷國王更像是戰國時代的周天子,除了能控制東爪哇那塊土地,其他王國根本不鳥你。

鄭和下西洋時,馬六甲王國便以大明王朝為靠山,竟對滿者伯夷王朝提出海港要求。可見這些王國與滿者伯夷王朝之間的關係連附屬國都說不上。

一些名義上的附屬國也紛紛「叛變」,蘇祿、彭亨、吉蘭丹、南巫裡等等王國都遣使來華朝貢。一方面說明大明王朝在東南亞的威名,另一方面也襯託出滿者伯夷王朝的組織鬆散。這個所謂「統一」的王朝壓根就是塑料做的,有名無實。

荷蘭人完成了印尼諸島的統一事實上,印尼諸島能完成大一統,印尼人之所以能成為印尼人,還得「感謝」荷蘭殖民者(這種情感當然是很複雜的)。雖然這樣說好像很混蛋似的,但我們的確無法忽視荷蘭殖民者創造的那些客觀條件。

荷蘭人的到來不僅為印尼輸入了秩序和文明,也幫助他們完成了此前從未實現過的統一。

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趕走印尼諸島的其他歐洲殖民勢力,將這塊控制的殖民地稱為「荷屬東印度」,這大概是印尼諸島第一次有了統一的名稱,泛泛地把它歸為一個整體。你別看只是一個名稱,但它為後來印尼的獨立建國,以及印尼的民族發明都奠定了基礎。

就像葡萄牙人來之前,巴西是很多小王國和土著部落,葡萄牙人將這一地區全部殖民,久而久之,殖民地人民形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都是被奴役、被壓迫的。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部落,包括葡萄牙人移民二三代,他們會達成一種「憤怒的共識」,然後聚合起來反對殖民。不然,他們依然是一群窩裡鬥的不同的部落種族。

印度同樣是這樣。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他們有上百個土邦,說著幾十上百種語言。由於大英帝國的殖民,將他們自然而然地整合起來,形成了命運共同體,大家方能拋棄部落的隔閡,語言的隔閡,至少在反英殖民上達成共識。

不同的是,印度比巴西和印尼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早已有印度這個地理概念的存在,而且歷史上也有統一的先例,比如孔雀王朝和莫臥兒帝國,都曾幾乎統一現在的印度全境。

殖民矛盾的本質是資源爭奪到了19世紀前期,東印度公司將荷屬東印度治理權移交給荷蘭政府。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為,標誌著這塊地盤不再只是公司的財產,而是一個政治實體。

我們總覺得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間的矛盾是壓榨與奴役,其實本質上他們的矛盾是資源的爭奪,或許還帶著一點宗教信仰的強制輸出。尤其像歐洲大英帝國式的殖民者,目的是財富、資源、貿易。

荷蘭人在印尼攫取最為肆無忌憚是在摩鹿加群島(現在叫馬魯古群島),因為這裡盛產香料,故而也被稱為「香料群島」。

香料是個好東西啊,歷史上西方人對香料如此痴迷可不僅僅是為了調味。香料的作用遠不止在調味,那時候沒有冰箱,用香料醃過的肉則可以保持較長時間。大航海時代動不動在海上航行幾個月,治肉專賴香料。

殖民者肆無忌憚的攫取當然就會與當地居民產生衝突,奴役、搶掠、屠殺在所難免。矛盾也由此而生。

印尼人如何成為了印尼人首先印尼諸國各原住民們要拋棄殖民者給他們的名字——「荷屬東印度」。印尼原住民們發現,德國人類學家巴斯蒂安寫了一本書《印度尼西亞人》,書中將蘇門答臘島到紐幾內亞島這一大片區域,稱為印度尼西亞。他們更喜歡這個名字。

雖然這個名字中夾著「印度」的字眼,但這可以接受,因為歷史上印尼諸島的宗教傳入,伊斯蘭教、印度教等等都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他們對印度這片熱土是有好感的。

進入20世紀後,印度尼西亞民族運動日益發展,民族意識日益高漲。他們不滿自己被稱為東印度人、土著人或土人,那麼首先就得進行民族發明。將印度諸島那些紛亂複雜的部落種族統一起來,構建成一個民族。

於是,無論是爪哇島的爪哇族,還是蘇門答臘島上的米南加保族、巴達克族,還是加裡曼丹島上的達雅族、班查爾族,以及峇里島的峇里族,馬魯古群島的馬魯古族等等,他們都成為了印度尼西亞人。

他們希望叫我印度尼西亞人,不要再叫東印度人、土著人了,那是不尊重的。

1928年10月28日,印尼人在雅加達召開青年代表大會。他們通過了三個共同誓言:

第一,我們印度尼西亞兒女承認,印度尼西亞是統一的祖國;第二,我們印度尼西亞兒女承認,印度尼西亞民族是統一的民族;第三,我們印度尼西亞兒女承認,印度尼西亞語是統一的語言。

就這樣,印尼人終於成為了印尼人。

但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印度尼西亞有300多個種族或部族,有的人數上千萬,有的只有幾千人,說的語言不盡相同,文化水平也各有高低。他們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才統一起來的。

現在來看,印尼人的民族發明不算很成功,因為大家依然記得自己本來的民族,有300多個種族啊,這可能也是制約印尼成為世界大國的因素之一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印尼人幾乎不說印尼語
    現在東南亞地區,組成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現代國家的數千個島嶼至今仍有數百種語言流通,而印尼語的前身馬來語在一千年來因為東南亞海洋貿易的需要,成為這個地區貿易和交流之用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而得到了發展和傳播。馬來語被認為語法簡單,無社會等級意識,比其他地區語言更容易學習。
  • 經濟學人 | 為什麼這麼多印尼人想成為公務員?
    去年,印尼政府在全國設置了15萬個公務員崗位,而最終報考人數高達420萬人。印尼人爭先恐後地想要成為公務員,是為了報效國家和為人民服務嗎?去年,印尼大約有420萬人申請15萬個公務員崗位。許多人報考公務員是為了報效國家,但其他人就沒那麼高尚了。印尼年輕人很難找到工作。2019年,印尼年齡在15歲至19歲之間的年輕人的失業及失學率達26%,年齡在20歲至24歲之間的年輕人的失業及失學率達16%。
  • 印尼:穆斯林人口2.3億,印尼是如何成為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的?
    而後經歷四大哈裡發時期的快速擴張,至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伊比利亞、北非、中東、波斯的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與東方同樣處在巔峰的唐帝國形成了東西方兩大帝國並立的局面。但在印尼的其他地區,伊斯蘭教還只是小眾的宗教,只有在蘇門答臘島才有較強的影響力,而其他地區不斷地接收著來自蘇門答臘的影響,蘇門答臘成為了伊斯蘭教在印尼傳播的名副其實的橋頭堡。
  • 印尼財政部:數百萬印尼人可能因疫情陷入貧窮
    據媒體5月18日報導,印尼政府最近在首都雅加達各地推出白米提款機,以幫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生活窘迫的人。印尼當局迄今已在大雅加達地區,安裝10臺自助取米機,向每名貧困居民發放1.5公斤白米。數百萬人因防止疫情擴散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而失業。
  • 紀實:住在垃圾山裡的印尼人
    可到了這裡後,他卻拍攝到了更讓人震驚的畫面,這裡竟然還有居民生活在這裡,依靠著這座「山」而活著,把這裡當做了家。「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溫暖與美好的代名詞。可是對於印尼的一些孩子來說,他們腦海中的家,卻是這個樣子的。
  • 是什麼讓印尼人的自信心這麼爆棚?
    印尼人民印尼政府規定印尼語是國語,官方語言也是印尼語,在學校,國家機構和媒體中都使用印尼語。但大多數印尼人會說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如:英語、印尼語或是家鄉的方言等。萬隆會議舊址印尼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眾多,印尼人永遠不會因為遊玩的問題傷腦筋。印尼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也有許多具有古老歷史文化的人文景觀。
  • 印尼研究專家孔遠志:追趕時間的人
    其後,孔遠志開始搜集這些閩南語借詞,他翻閱印尼書報和文獻,多次到閩南和印尼進行實地考察,請教當地居民,共找出 1000 多個類似印證著中印文化交融的借詞。 這些詞彙雖不是印尼官方語言,但已然成為印尼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孔遠志在訪問荷蘭萊頓大學期間,專門撰寫了一篇名為《馬來—印尼語中的漢語借詞》論文,得到印尼研究專家、荷蘭萊頓大學教授德歐的高度評價。
  • 跟印尼人打交道,你必須知道的事
    在印尼生活,要懂得如何跟印尼人相處。
  • 印尼華人為什麼比印尼當地人富裕?
    據悉,印尼華人已有2000萬左右。他們大都是第二代的印尼華人,也有少部分是第一代的印尼華人。 今天小梵就帶大家了解下移民到印尼的人感受如何?為什麼印尼華人比印尼當地人更富裕?
  • 逝者|印尼研究專家孔遠志:追趕時間的人
    其後,孔遠志開始搜集這些閩南語借詞,他翻閱印尼書報和文獻,多次到閩南和印尼進行實地考察,請教當地居民,共找出 1000 多個類似印證著中印文化交融的借詞。這些詞彙雖不是印尼官方語言,但已然成為印尼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1986年,孔遠志在訪問荷蘭萊頓大學期間,專門撰寫了一篇名為《馬來—印尼語中的漢語借詞》論文,得到印尼研究專家、荷蘭萊頓大學教授德歐的高度評價。
  • 率性而為,印尼人跟著感覺走
    【本報特約記者 路子洲】 千島之國印尼地處赤道,這個終年炎熱、資源豐富的國家還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國,擁有2.61億人口。印尼人不爭不搶、率性而為,隨性,是印尼人性格的最大特點。騎摩託的印尼人愛遲到:「橡皮筋」時間印尼人愛遲到,他們的時間被戲稱為「am Karet」 (印尼文,意為橡皮筋時間),有著「無法估測」的巨大彈性。不管是會議、活動,還是婚禮、葬禮,遲到30分鐘至一個小時都屬正常現象,司空見慣。
  • 【印尼蘇北棉蘭一油輪著火 致1人死亡22人受傷】印尼北蘇門答臘島...
    【印尼蘇北棉蘭一油輪著火 致1人死亡22人受傷】印尼北蘇門答臘島棉蘭勿拉灣港的一艘油輪著火,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大火是從5月11日當地時間8:30開始的,一直持續到17:10左右,持續了8個小時,目前火勢已經得到控制,救援隊已經登上油輪,進入船艙。
  • 印尼人到底能娶幾個老婆?十件事帶你了解真實的印尼
    ,沒啥新鮮的,就是說一些印尼人都習以為常的習慣或習俗,但是對於還沒有來過印尼的或者初到印尼的朋友,就值得一看了。首先,用右手吃飯 握手或待人接物。印尼人吃飯基本都用右手,且很多時候都習慣了用手抓。因為在印尼的傳統中,左手是不潔的,如廁衝洗用左手。慕斯林教規裡,先知有直接命令,吃飯一定要用右手,而相傳魔鬼才習慣用左手。日常生活中,給他人小費,收受他人物件等,都以右手為主。不要小看這個,有時候你用左手遞東西,會被人認為無禮。
  • 印尼一載有54人客機墜毀
    印尼一架載有54人的國內短途航班客機16日下午在印尼東部巴布亞省與地面失去聯繫。數小時後,印尼交通部官員說,有目擊者看到客機墜毀在一座山裡,當地村民報告發現殘骸,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核實情況。中國駐印尼大使館領事部官員孫亮表示,經過大使館同印尼有關方面核實,沒有中國公民在失聯客機上。  印尼交通部官員蘇普拉賽提奧在16日晚上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墜機消息。  當天早些時候,印尼交通部發言人朱利葉斯·巴拉塔證實,一架由印尼特利加那航空公司執飛的IL-267航班客機當地時間14時22分(北京時間13時22分)從巴布亞首府查亞普拉起飛,半個多小時後與地面失去聯繫。
  • 印尼人口是廣東省2.5倍,經濟比廣東省如何?
    印度尼西亞,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亞洲、大洋洲,國土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 印尼海嘯死亡人數升至373人
    12月24日,印尼萬丹省一處被海嘯損毀的區域一片狼藉。新華社記者 張可任 攝  新華社雅加達12月24日電(鄭世波)印度尼西亞抗災署發言人蘇託波24日說,印尼西部巽他海峽22日晚海嘯造成的遇難者人數已升至373人,另有5000多人撤離。  蘇託波告訴新華社,截至當地時間24日17時,海嘯已造成373人死亡、1456人受傷、128人失蹤,另有5665人撤離。
  • 銅人寶哥走紅網絡,印尼人也跟風模仿,「銀人」乞丐充斥街道
    銅人寶哥走紅網絡,印尼人也跟風模仿,「銀人」乞丐充斥街道。喜歡看短視頻的朋友們都知道,有一個街頭藝術家叫做銅人寶哥,他的全身都塗滿了銅色的顏料,讓他看起來就像是銅做的一樣。而銅人寶哥的拿手絕藝就是不動如山,他站在那裡時就像是一座銅像,不論周圍什麼情況,它會一直保持一個動作,就像是一座雕塑。
  • 印尼人的奇特習慣,你了解多少?看完笑噴
    關於文字縮寫,印尼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印尼人會對很多單詞、短語、句子進行縮寫,甚至還會改寫,像最常見的saya(我),他們會寫成sy;sekarang(現在),寫成skr,也就是把單詞中的元音省略,保留輔音。
  • 印尼:被荷蘭殖民300多年,印尼為什麼卻不說荷蘭語?
    一、東印度公司時代15世紀後期,勃艮第公國絕嗣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便通過聯姻手段獲得了原屬勃艮第公國低地地區的領土,到16世紀,哈布斯堡家族更是成功兼任奧地利和西班牙兩大強國的國王,成為歐洲的巨無霸。
  • 印尼渡輪蘇門答臘沉沒,80人獲救50餘人失蹤
    印尼軍方官員說,救援人員已經救起了80人,但54人依舊下落不明,惡劣天氣可能是事故原因之一。  數十人失蹤  印尼海軍中校亞卡·桑託索對路透社說,沉船事故發生地離蘇門答臘島西部港口城市實武牙約64公裡。出事船隻上共有134人,21日晚間從實武牙出發前往尼亞斯島,但不幸於22日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