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爾蘭幾千年的歷史中,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一直與英國纏纏綿綿,在愛爾蘭人口結構中,將近80%以上的人是愛爾蘭人,剩下的一小部分由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組成。對於愛爾蘭人來說,他們的民族主義是主張所有的愛爾蘭人是一個民族,這是最初愛爾蘭原本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
後來漸漸地在英國政府的「主導」下,愛爾蘭逐漸分裂成為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兩個獨立的個體,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愛爾蘭這個國家存在多種不同的對立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
愛爾蘭的多元民族認同是在十六世紀開始經歷了大約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形成的,其中首要的自然就是愛爾蘭本土的民族主義,另外主要的兩種一個是蘇格蘭民族認同,一個是由愛爾蘭人和英格蘭組成的新教民族認同。
在歐洲,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關於民族認同、領土主權甚至是國家統治權都同一個因素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宗教和由此引發的衝突。首先在愛爾蘭一個國家中出現了多種民族認同,然而受到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直到現在愛爾蘭或許都做不到將這些不同的民族主義和聲音協調和包含。
這也是為何愛爾蘭最後以分裂結尾的原因,也是愛爾蘭到現在還未能真正實現統一的原因所在。但是愛爾蘭這個國家能夠形成多元民族認同,其背後的錯綜複雜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愛爾蘭的多元民族認同
從上述描述中我們已經知道了愛爾蘭的三種不同的民族認同主義,下面我們詳細說明一下這三個民族主義各自表現和傳達的政治、宗教等觀念。
首先是這三種不同的民族認同是同愛爾蘭國家主要的宗教觀念是緊緊聯繫起來的,宗教衝突和民族認同是相互伴隨著而存在的。除此之外,這些民族主義的不同之處或是區分的另一種方法就是各自支持的組成的人種和國別。
第一種成為天主教蓋爾民族認同,這一種民族主義要追溯到大概公元前350年的時候,歐洲大陸有一支叫做凱爾特人的民族從遠方通過大海過來到達愛爾蘭人生活的愛爾蘭島上,通過自己擁有的技術和優勢條件成為了當時愛爾蘭島的統治者。
漸漸地,這些凱爾特人和當地的愛爾蘭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叫做蓋爾人的民族,他們最初不是天主教徒,一直到公元5世紀,來自羅馬的天主教牧師來到愛爾蘭開始進行傳教活動,後來蓋爾人一族開始信奉天主教,這就是愛爾蘭國內的第一種民族認同。
第二種是與天主教對立的愛爾蘭國教,稱為新教,由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構成的新教英—愛民族認同,按照表面意思就是信奉新教的一部分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形成的第二種民族認同。
與此同時,第三種民族認同的形成涉及到了愛爾蘭國家的另一個人種,即蘇格蘭人信奉的長老會,這就是長老會—蘇格蘭民族認同。
因此,愛爾蘭民族認同的形成首先是按照人種。即愛爾蘭本地人,蘇格蘭人、英格蘭人分為幾種派別的,其次每一種民族認同還伴隨著各自的宗教意識,被稱為愛爾蘭國教的天主教、英國主導下成立起來的新教與之對應,還有蘇格蘭人信奉的長老會。
這三種迥然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成了對立矛盾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主義觀,最後導致了愛爾蘭的分裂和混亂。
二、為什麼在愛爾蘭會形成多元的民族認同
1.英國和愛爾蘭「糾纏不清」的敵對友好關係
英國人生活的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人居住的愛爾蘭島,從一開始就是緊密相連的親密的鄰居關係,本來相安無事的兩國人,正是因為一個宗教領主權慢慢開始產生了聯繫。一開始英國打著獲得愛爾蘭宗教領主權的冠冕堂皇的名頭,悄無聲息的潛入了愛爾蘭,最初英國人比較客氣。
因而愛爾蘭人雖然不喜歡英國人幹涉他們宗教信仰的行為,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過去了。但是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實力變得更加強大,因此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對愛爾蘭也不滿足於目前的緩慢「演化」,因此推行了更徹底更殘酷的殖民化。
然而愛爾蘭人不同於其他被殖民者,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英國殖民行為的反抗,所以在愛爾蘭,殖民者從來沒有完全徵服過本土的群眾,愛爾蘭政府一直有自己的獨立的意志,但愛爾蘭社會中的一些勢力也曾經公開支持過英國政府。
十六世紀時期,英國陷入內戰,英國國內兩種勢力也試圖爭取愛爾蘭人的支持,但是結果是無論英國內戰中哪一方獲勝,對於愛爾蘭人來說都只會加劇同英國人之間的仇恨,合作只是短暫的,政府愛爾蘭的利益確實永久存續的,因此在這之後,英國和愛爾蘭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了。
英國政府在發現無法動搖愛爾蘭人的宗教信仰之後,開始在社會經濟和商業文化方面進行殖民化,隨著經濟開始發展,愛爾蘭人就不得不依賴英國人,於是新的人種、新的宗教都開始漸漸地在愛爾蘭形成,原來信奉天主教的本地人勢力漸漸變得式微,於是新的民族認同恰好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形成了。
2.「不合時宜」的宗教改革造成了社會動蕩
宗教改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步驟和進程,在歐洲歷史中許多國家都是在十六世紀,趕上了天主教會開始衰落和新興的民族國家開始露頭的列車,完成了宗教改革。在這其中,尤其是英國的宗教改革,不僅對英國社會產生了影響,甚至是對愛爾蘭社會,只是是消極的影響而已。
因為後期英國試圖殖民化的措施都是通過「宗教鬥爭」和悄悄地發展經濟奠定自己的優勢進行的,而愛爾蘭人的反抗,卻只能通過「宗教鬥爭」進行。因此,愛爾蘭原本就比較分散和動蕩的社會,也因為英國的經濟殖民化和宗教野心使得各方勢力變得對立。
後期矛盾激化之後,三方勢力幾乎均衡的局面一經形成,就決定了愛爾蘭社會的動蕩。於此同時,這三種對立的民族認同在愛爾蘭和英國都有能夠維護自己勢力的優勢存在,像第一種天主教蓋爾族的民族認同,就是有著本地愛爾蘭人的優勢,他們佔據了大部分的愛爾蘭人口。
再加上他們本身就存在的長期的愛爾蘭人民族主義的優勢,和後來興起的主要居住在阿爾斯特的信奉長老會的蘇格蘭人,他們後期形成的聯盟同一直在愛爾蘭處於統治地位的,愛爾蘭國教,即信奉新教的由英國人和愛爾蘭人組成的聯盟處於對立面。
三、民族認同的形成與宗教改革和宗教衝突
在歐洲歷史上,十六世紀、十七世紀這一階段最為轟動的事件就是以英國為中心的啟蒙運動與宗教改革,這兩大運動不僅在英國進行產生了影響,隨之也波及到歐洲其他國家。然而儘管許多歐洲國家都因為宗教改革走上了前進的道路。
但是這些國家中卻不包括情況特殊的愛爾蘭,它在名義上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卻從來沒有真正屈服過英國政府的統治。所以宗教改革對愛爾蘭來說成為了促成其社會中形成多元民族認同的根源,也加快了愛爾蘭國家的分裂進度和社會的混亂程度。
因此,愛爾蘭內部的各方勢力的糾纏和探究,再加上從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早古時期的關聯開始形成的糾結了十多個世紀的矛盾和歷史,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最終使得愛爾蘭並不安穩的社會中形成了多元的民族認同。
實際上一方面是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不僅是新的人種、新的宗教,更產生了新的派別;另一方面是則是愛爾蘭這個國家在「特別」的內部環境和外部壓力下,自己摸索形成的另一條路徑,所以儘管最終愛爾蘭是以分裂告終,至少仍有一部分愛爾蘭人保留了最初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認同感。
四、結論
我們通過以上的描述,至少能夠確認愛爾蘭之所以能夠形成多元的民族認同,首先是有愛爾蘭社會發展的內部根源存在的,然而更為重要的還是要從與英國的關係這個大格局中來確認,這兩者雖說缺一不可,但一大部分原因最終還是要歸結到英國人的壓迫上來。
愛爾蘭政府幾乎沒有作為,除了人民一直保留著自己作為愛爾蘭人的意志,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