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微博某百萬級粉絲的大V曬出一張馬路街拍,圖上「少兒編程」四個大字赫然入目。
這位大V博主用「???」三個連續的問號,表示了極大的困惑。
有人評論「震驚」、「驚了」、「我眼花了嗎」,有人評論「人家小學生都會Python了,太厲害了,我大學讀完還沒整明白呢!」
亦有人評論「是真的編程,國慶節我外甥給我看他編寫的小遊戲,就在那十分鐘內我已經預想到20年後我們這種一無所成的90後又禿又柴,在人工智慧時代撿垃圾的光景……」
大部分圍觀群眾對「少兒編程」這件事表示震驚,也有少數熱心網友對正學編程的親友小孩表達了由衷的欽佩之情。
但是,對於少兒學編程這件事,請不要震驚,這並不是開玩笑。編程要從娃娃抓起,這是國家教育部下發的要求。
11月29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指出中小學要注重加強實驗教學與多學科融合教育、編程教育、創客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社會實踐等有機融合。
生於人工智慧時代的孩子們學習編程,或將變成像80/90後學英語一樣自然的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少兒編程思維啟蒙,從幾歲開始比較合適?
答案是:4歲。
其實,孩子從3歲開始,就可以學習簡單的機械拼搭課程打下基礎,到4歲便可以進階學習實物編程知識。以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的Mabot實物編程課為例,此課程的設計初衷即是啟迪幼兒的編程思維。
老師會結合生活觀察、啟發思考、精細動作等訓練,拓展幼兒的生物、交通、環保、世界知識等多方面信息,幫助幼兒提升語言描述邏輯與能力、社交意識與規則建立、科學原理認知、邏輯思維與主動學習能力。
只要孩子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從3歲到18歲,從簡單的機械拼搭進階至實物編程、Scratch編程、Python編程、C++編程等,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都有相對應的課程可進行學習。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透露一個數據。由微信與貝爾編程聯合舉辦、小碼精靈聯合承辦的2019首屆青少年小遊戲創造營,短短2個月時間,有超5000名選手報名參加初賽。據了解,這是面向全國8-15歲青少年的大型遊戲編程比賽活動。
至於少兒編程難不難,孩子們能不能學會知識,請看看孩子們提交的參賽作品,答案就出來了。
以上這些讓人驚嘆、充滿奇思妙想的小遊戲,都是孩子們基於微信官方的小遊戲製作工具,自己動手編寫的原創小遊戲,目前均已進入作品複選階段。
對機器人編程領域熟悉的朋友,應該對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不會陌生。WRO每年都會吸引全球50多個國家超過20000支隊伍參賽,競爭異常激烈。而在國際賽上獲得名次,亦有助於青少年拿到世界名院校的Offer。
今年也是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學員的「豐收年」,來自重慶的張芸菲、祝乙可、鄧熙民三名貝爾小學員,攜「智慧交通管理系統」作品亮相,藉助科技力量和編程思維為改善公共運輸系統提出的智能解決方案,一舉摘得WRO馬來西亞站桂冠,並憑此殊榮歷史性闖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辦的2019年WRO全球總決賽。
「別人家的孩子」能編寫出奇思妙想的小遊戲程序,能在WRO大賽中拿獎,其實家長也不用羨慕別人家天賦聰明的孩子,你家孩子也有這樣的可能。
復旦大學教授,著名語言學家白鋼認為:尋常所謂的天賦,事實上往往只意味著對某些內容較為親近、易於接受,由這個意義上的天賦所導向的學習能力的差別,完全可以通過後來的努力加以克服(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每天多用心學15分鐘,三個月後所謂的天賦差別就自然平復了)。
少兒學習編程,並沒有人們思維定式裡的那種「難」,它也並不是一件要求必須有天賦的事情,應成為一種大眾基礎性教育。就如歐巴馬所言:所有人都應更早地學習編程。
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是貝爾科教旗下的線下直營教育服務連鎖機構,自創立以來始終秉持「一堂課的初心」,致力於為3-18歲青少兒提供完整的創造力、編程思維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孩子的AIQ,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歷時九年,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已在北京、深圳、西安、成都、重慶、南京、廈門等全國20多個主要城市開設200餘家連鎖教育服務中心,累計服務學員70餘萬人,同期在冊學員超過20萬人。
12月3日,貝爾機器人編程中心亦憑藉多年口碑沉澱而來的強大品牌影響力,在眾多教育服務機構中脫穎而出,榮獲新浪中國教育盛典「2019年度影響力STEAM教育品牌」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