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朱一龍主演的《重啟之極海聽雷》可以說是大火,但是同樣是大IP盜墓劇,我更喜歡《鬼吹燈之龍嶺迷窟》。
這兩部都是由小說改編而來的,前者是《盜墓筆記》系列改編,後者是《鬼吹燈》系列改編。
同樣是作為講述摸金校尉故事的劇和小說,劇情裡當然離不開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古墓,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些古墓的原型和故事。
《龍嶺迷窟》裡,八十年代在潘家園擺攤的老胡和胖子經大金牙介紹認識了陳教授和Shirley楊,然後被僱傭去尋找傳說中的精絕古城。
那現實中的精絕古城在哪裡呢?其實它的原型不止一個,而是西域絲綢之路的一系列考古發現的一個集成。
精絕古城大多數時間都被掩埋在沙漠之下,只有少數時候會露出地面。這一點就和位於新疆策勒縣達瑪溝鄉的丹丹烏裡克遺址驚人的一致了。
這處遺址屬於古于闐國的一部分,當初玄奘西行天竺時還經過了這裡。它是一個融合了漢文化、古印度文化和古希臘文化的佛教古城,曾在絲綢之路上興盛一時。但是在公元八世紀末,也就是唐代中葉,安史之亂之後,它就突然從歷史上消失了。
過了一千多年,到了清朝末期,它從沙漠中剛一露頭,就被外國探險家給發現了,之後又重新消失在了沙漠中。
最後到了二十世紀末,才被我國考古學著重新發掘。
而首次發現它的人,就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他在回到西方之後公布了自己的這一發現,但是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偏偏這個消息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這個傢伙給聽到了,他和斯文赫定不一樣的是,斯文赫定是個學者,更專注地質方面的研究,而斯坦因完全是衝著寶藏來的,敦煌古書就是被他連蒙帶騙帶走了一萬三千多件。
總之,他在聽聞斯文赫定的發現之後,就從歐洲轉到印度,最後來到了今天的和田地區,之後按圖索驥,再次找到了丹丹烏裡克遺址。
他在這裡發掘了大概三個星期,最後帶走了將近200件珍貴的出土文物。
但是他的運氣好像沒還用完,再回到城鎮休息的間隙,他的助手在逛當地的巴扎(集市)時,又從一個村民身上發現了一塊寫有古佉盧文字的木簡。他按照這一線索,他又發掘了位於今天新疆和田民豐縣的尼亞遺址,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精絕古國。
史料中最早提到精絕國的是東漢班固的《漢書·西域傳》,這一時期它的人口規模不過三千多人,而到了唐初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裡,它的名字又變成了尼壤城。
尼雅遺址中最著名的出土文物應該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了,這是一種古代人拉弓射箭時使用的護臂。
它其實是記載了西漢的一次皇室星象佔卜活動,要和另外一塊同時出土的織錦連起來讀才對,即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講的是漢宣帝劉病已時期,國家對南面羌人的一次軍事行動。
其實按照現在的眼光看,古精國還沒有今天的一個村子人口多,那天下霸唱筆下那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精絕古國又是從何而來呢?
現在我們把目光轉到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國家約旦,在它的南部沙漠中,存著一座千年遺蹟,佩特拉古城。
它始建於奈巴泰人,毀滅於羅馬人,整體風格接近於古希臘建築。它歷史悠久,活躍的時間大概和中國的東西漢時期相當,它也是位於沙漠群山中的一座城幫,必經之路是一條長約1.5公裡的峽谷通道,這就和被扎格拉瑪山環抱的精絕古城很一致了。
但是和中原墓葬文化偏愛名山大川不同的是,精絕女王的墓葬不僅建在城市中,還位於神殿下方,而佩特拉古城中最雄偉的建築卡尼茲神殿,也被推測為是一座皇家陵墓。
這座古城在很多尋寶探險類電影中都是有登場的,比如在《奪寶奇兵3》中,大名鼎鼎的聖杯最後就是藏在了這裡。
在斯坦因發現精絕古國的同年,也就是1900年,斯文赫定再次帶隊來到羅布泊。當隊伍在營地需要掘井取水時,發現唯一的鐵鏟丟失了,於是一名嚮導便返回原路去尋找,突然沙漠中颳起了沙暴,困住了這名嚮導,好不容易等沙暴過去,睜開眼睛,這名嚮導發現眼前出現了一座古城遺址,而它就是傳說中的樓蘭古城,也就我們唐代詩人老要在作品中「吊打」的地方。
比如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又比如李白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還有杜甫的「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其實早在唐之前的公元448年,樓蘭就已經被北魏給滅了。
接下來故事來到《龍嶺迷窟》,因為陝西農民李春來的一隻古董繡花鞋,老胡胖子和大金牙一行人來到了龍翔縣,這個地名是虛構的,現實中應該是寶雞市鳳翔縣。
那裡的秦公一號大幕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它的主任室春秋時期的秦景公,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祖宗。
不過這個大墓因為在歷史上被盜墓賊關顧次數太多,光上面各個時期的盜洞就有247個之多,所以發掘出的文物比較少。
而小說中的胡八一他們,也是沿著魚骨廟中前人留下的盜洞進入了下方的古墓,這個墓其實是個套娃墓,也就是一個地方同時建了兩個墓,一座西周的,一座唐代的。
而在現實中,寶雞市也是有這種墓中墓的考古發現的,就是寶雞益門二號春秋墓。
事情發生在1992年的益門村,當時一處建築工地正在進行施工,有工人們挖出來許多古代的陶片,考古隊趕到後發掘出一座漢代墓葬。
這座墓葬的規格很小,而且也已經被盜墓賊關顧過了。
考古學家在這座漢墓的下方發現了一座春秋晚期的秦墓,這座墓葬比較袖珍,佔地僅三米,但從裡面出土的珍貴文物卻又兩百餘件之多,其中金器104件,重量達三公斤,最為出名的應該是金柄蟠虺紋鑲嵌寶石鐵劍了,這算是中國最早一批出土的鐵器了,說明在春秋晚期的貴族王侯中間,鐵製兵器已經開始流行起來了。
但是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出土任何帶有文字的文物,所以墓主人的身份至今成迷。
這些古墓總是披著帶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希望在未來,可以發掘出更多古墓,揭下他們的面紗,給我們展現更多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