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原意為精緻絲織品,多有美麗圖案,形容鮮豔美麗。
「地錦」這個名可追溯到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因植株的形態鋪地而長,而到了秋季葉片緋紅,美麗至極,所以名「地錦」。
地錦,生淮南林下。葉如鴨掌,藤蔓著地,節處有根,亦緣樹石。
五葉地錦
明代才子唐伯虎的詩句道出了地錦的美麗面貌:
撲簷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
五葉地錦到了深秋,葉子還會變紅,到時候是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了。
有別於大戟科的地錦(學名Euphorbia humifusa,大戟科大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叫地錦草),地錦屬是葡萄科的木質藤本植物,約13個種,我國有10種,分布於亞洲和北美。
大戟科的地錦草
五葉地錦是葡萄科地錦屬的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它是外來物種,原產北美,現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到處栽培,可做垂直綠化。
說五葉地錦這個名字似乎比較陌生,如果說爬山虎可能就很熟悉了。
以前是叫爬山虎的,也叫紅葡萄藤,不過後來人們覺得「地錦」更能表達該類植物園林上雅致的特性,所以又恢復了它原來的名字「地錦」。
五葉地錦
五葉地錦是正式中文名,學名只有一個,全世界通用,那就是拉丁名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拉丁名斜體)。
五葉地錦
因為葉子有五片小葉,所以也叫五葉爬山虎,這就是別名或者稱俗名了。
五葉地錦
小時候學過課本《爬山虎的腳》,講的就是它的吸盤。
不過更吸引我的是它如山葡萄一樣圓圓的黑黑的果實。
五葉地錦的果實
果實小球形,比葡萄小,直徑才1-1.2釐米,花期6-7月(今年錯過了花期的拍照),果期8-10月。
五葉地錦的果實
在葡萄成熟的季節,五葉地錦也是碩果纍纍,誘人得狠啊,好想摘下來吃掉。
五葉地錦的果實
能不能吃?應該是可以的,沒看見報導說有毒,不過聽嘴饞的人說吃過都「呸」了。
果實中含有的多糖和花色苷具有抗氧化能力,對肝癌細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倒是有點藥用價值。
五葉地錦的果實
話說回來,能吃是一回事,好不好吃是另一回事了。
果實核大肉少,口感應該好不到哪去吧,就別貪那一口了。
五葉地錦的果實
如果好吃,在遍地吃貨的中國,現在應該早就看不到它的果實了吧?
所以,觀賞觀賞就行了,再怎麼誘人也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