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3日 12:02 來源:新華網 編輯:韋幸文
新華社南京12月2日電題:在黑暗中「踢」出生命之光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王恆志
一聲哨響,戴上眼罩的陳山勇仔細辨聲,隨後在綠茵場上帶球奔跑,加速過人,大力射門,在黑暗中完成了一個進球。
這是一場盲人足球賽。32歲的陳山勇踢了15年盲人足球,現在是江蘇盲人足球隊的一員。他個子不高,身材偏瘦,一聊起足球便眉飛色舞、滔滔不絕,渾身透著一股陽光自信的勁頭。
黑暗中的追風少年
陳山勇從小患有遺傳性視神經萎縮,雖然多次接受治療,但仍難逃厄運,逐漸失去光感。他在南通市特教中心上學、長大,孩童時期憂鬱內向,經常一個人坐在操場邊發呆。
「有些稍微能看見的孩子愛踢球,塑膠袋套在皮球上,譁啦啦直響。」陳山勇回憶說,那時他還不懂什麼是足球,試著加入小夥伴,和他們一起踢來踢去,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這項運動。踢球,成了陳山勇童年最大的樂趣。
2005年8月,江蘇省成立盲人足球隊,恰好落在南通市特教中心。17歲的陳山勇成為首批入選的球員。
和普通足球賽不同,盲人足球為5人制,除守門員外,其餘隊員需為全盲。比賽時,球員戴上眼罩眼貼,足球內特殊的發聲器滾動起來,「譁啦譁啦」,球員需要努力辨聲,大聲呼喊,讓隊友明晰位置。
2005年12月,在海南有首屆全國盲人足球錦標賽,成立不久的江蘇盲人足球隊摸索著訓練。「我們只能靠摸和教練教。」陳山勇說,健全人的一個動作,他們要分解成好幾個部分來學。比如射門,要摸腳的姿勢,掌握髮力部位,有些盲人球員得練個把月才能學會。
盲人足球隊的訓練基本是為比賽而集訓,因為待遇不高,運動員很難進行職業化的全年訓練。但只要一有比賽,這些盲人小夥子就會從各地「召之即來」。
起初南通市特教中心只有水泥地操場,盲人球員們經常橫衝直撞去找球,摔跤、磨破褲子、蹭破皮是常有的事。「15年了,我膝蓋上的印記還摸得到,那時夏天洗澡,破的皮就會裂開,反覆好多次。」陳山勇說,小時候踢球是純粹的熱愛,疼都不覺得有什麼。
憑著一股熱血與拼勁,江蘇盲人足球隊首年就取得了全國盲人足球錦標賽冠軍,並在第二年順利衛冕。在兩屆全國錦標賽中,球隊共攻進32球,其中陳山勇個人攻入15球,為奪冠立下汗馬功勞。
足球就是我的「眼」
2006年,中國成立盲人足球國家隊。第二年,陳山勇順利入選,但他卻有了靠近夢想「情更怯」的感覺。
「我家是農村的,家裡條件不好,如果這條路走下去但走不通的話,就沒法早點謀生養家。」陳山勇說,2007年自己畢業,猶豫著是否應該像更多同學一樣,選擇盲人按摩賺錢養家。
陳山勇母親從老家打來一個電話,徹底打消了他的顧慮。「趁年輕去試試這條路,即使結果不好,經歷過就不後悔,倘若年紀大了回想自己沒努力就放棄,才會真正後悔。」聽完母親一席話,陳山勇眼淚汪汪,心裡卻充滿了力量。
因為盲人足球,陳山勇有了很多「第一次」。他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蘇,第一次坐飛機出國,結交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臺——2008年北京帕運會,並和隊友一路過關斬將,勇奪亞軍。
我國是世界上盲人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視力殘疾人數超過1700萬人,其中絕大多數盲人從事按摩推拿工作。「盲人的生活不該如此狹窄,足球隊給了我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陳山勇說。
走上綠茵場,這些看不見光亮的人,在足球的世界裡綻放光芒。除了帕運會亞軍,陳山勇和隊友們還獲得過盲足世錦賽季軍、亞洲殘運會冠軍等榮譽。
因為眼睛看不見,盲人球員受傷的概率更大。陳山勇鼻梁斷過三次,肋骨也斷過,踝關節骨裂過,牙齒還掉了一顆。2012年,他因傷病退出了國家隊,但這位已過而立之年的老將依舊懷念往昔歲月。他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東京帕運會國家召喚,我會毫不猶豫地換上『戰袍』出徵。」
「足球就是我的眼睛,不僅帶我看見光明,更讓我領略世間的美好。」陳山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