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從大腦生理基礎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被親朋好友或觀眾盯著看時,往往會犯一些他在獨處時絕不會犯的錯誤。
為什麼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會感到壓力,甚至犯一些低級錯誤?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6日報導,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從大腦生理基礎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被親朋好友或觀眾盯著看時,往往會犯一些他在獨處時絕不會犯的錯誤。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新研究發現,人在社會環境中,其大腦會比在獨處時更加重視勝利。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多恩斯夫文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喬治奧·科瑞塞利領導的一個跨國研究小組,對參加有獎遊戲的人進行了腦部檢測,檢查他們在參與遊戲時,與報償機制和社會理性相關的腦區活動情況。結果發現,當參與者在有獎遊戲中擊敗了實力相當的對手時,他們大腦中與報償機制相關的區域——紋狀體顯出了更高的活躍性,這和他一個人玩而獲勝時表現出的情況截然不同;而和社會理性相關的腦區——內側額葉前皮質也表現得更加活躍。
「這表明大腦具有察覺社會信號的能力,並能對這種信號給予編碼,讓其更加突出,然後使用這些信號指導下一步的行為,以達到未來行為最優化。」科瑞塞利解釋說,一方面參與者在社會環境中獲勝,可能伴隨著更多風險,使他們在隨後的遊戲中遭遇更多競爭;另一方面,群體環境中的報償機制傾向於讓「贏家獲得一切」,這在關乎繁衍後代的配偶競爭中尤其明顯,正如傳奇賽車手戴爾·恩哈特的名言:第二名只是第一個失敗者。
「在動物界同樣存在強烈的刺激機制,驅動個體攀登其社會階級的頂層。處於統治地位的動物,會用它們的地位來保衛自己獲得資源的特權,如食物和配偶。」科瑞塞利說,但無論怎樣,當一個人處在群體中時,他所獲得的回報總是大於風險。而在私人環境中,尤其在沒有社會網絡支持的地方,失誤更可能帶來生命威脅,一次失敗的賭博可能導致災難。(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