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產生壓力」有大腦生理基礎

2020-12-03 科學網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從大腦生理基礎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被親朋好友或觀眾盯著看時,往往會犯一些他在獨處時絕不會犯的錯誤。

 

為什麼一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會感到壓力,甚至犯一些低級錯誤?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6日報導,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最新研究從大腦生理基礎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被親朋好友或觀眾盯著看時,往往會犯一些他在獨處時絕不會犯的錯誤。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新研究發現,人在社會環境中,其大腦會比在獨處時更加重視勝利。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多恩斯夫文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喬治奧·科瑞塞利領導的一個跨國研究小組,對參加有獎遊戲的人進行了腦部檢測,檢查他們在參與遊戲時,與報償機制和社會理性相關的腦區活動情況。結果發現,當參與者在有獎遊戲中擊敗了實力相當的對手時,他們大腦中與報償機制相關的區域——紋狀體顯出了更高的活躍性,這和他一個人玩而獲勝時表現出的情況截然不同;而和社會理性相關的腦區——內側額葉前皮質也表現得更加活躍。

 

「這表明大腦具有察覺社會信號的能力,並能對這種信號給予編碼,讓其更加突出,然後使用這些信號指導下一步的行為,以達到未來行為最優化。」科瑞塞利解釋說,一方面參與者在社會環境中獲勝,可能伴隨著更多風險,使他們在隨後的遊戲中遭遇更多競爭;另一方面,群體環境中的報償機制傾向於讓「贏家獲得一切」,這在關乎繁衍後代的配偶競爭中尤其明顯,正如傳奇賽車手戴爾·恩哈特的名言:第二名只是第一個失敗者。

 

「在動物界同樣存在強烈的刺激機制,驅動個體攀登其社會階級的頂層。處於統治地位的動物,會用它們的地位來保衛自己獲得資源的特權,如食物和配偶。」科瑞塞利說,但無論怎樣,當一個人處在群體中時,他所獲得的回報總是大於風險。而在私人環境中,尤其在沒有社會網絡支持的地方,失誤更可能帶來生命威脅,一次失敗的賭博可能導致災難。(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人體大腦是如何產生壓力的,腦體的機制變化過程
    反應產生的狀態   在任何情況下,壓力通常被認為是消極的。在健康方面,壓力- 反應允許適應不同的外部或內部條件 - 仍然是生物體的保護因素。它參與各種系統,旨在保護我們的重要功能,並進一步擴展我們的重要器官,從而保護我們的大腦。
  • 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
    心理疾病雖然屬於心理範疇,但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建立在大腦的生理活動之上,因此心理疾病有明顯的神經生理基礎。 目前常規理論認為神經症的病因是由於大腦內神經遞質的失調(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有人說神經遞質失調僅是神經症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導致神經症的原因。
  • 就是大腦的這個部位,讓你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
    或者說,你僅僅知道它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卻不知道它的生理機制。我們知道,你之所以會感覺到疼痛,是因為有痛覺感受器;你能看見世界,是因為有視覺系統;你之所以有記憶,是因為海馬體等結構在「記錄」下你經歷過或者見過的事物。同樣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壓力不也是外界給你帶來的一種感受麼?顯然,你的大腦中也應該有一個或幾個部位專門負責感受壓力的。
  • 人類在生理構造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實不相瞞,直立行走就是人類生理上最大的不合理。我知道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是靠著「直立行走」這技能睥睨天地,搭上進化快車的。但是,這技能給我們帶來的生理bug真的也很驚心動魄。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就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既要向上射出動脈血向腦部供血,又要從身體下部抽回靜脈血(生物都學過的嘛)。而在直立行走之後,大腦的高度被提高了,這就導致大腦很容易缺血,從而加強供血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 人類在生理構造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實不相瞞,直立行走就是人類生理上最大的不合理。我知道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是靠著「直立行走」這技能睥睨天地,搭上進化快車的。但是,這技能給我們帶來的生理bug真的也很驚心動魄。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就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既要向上射出動脈血向腦部供血,又要從身體下部抽回靜脈血(生物都學過的嘛)。而在直立行走之後,大腦的高度被提高了,這就導致大腦很容易缺血,從而加強供血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 Nature:壓力如何導致發燒
    >工作背景同一個研究小組長期研究給與了本研究的基礎,他們尋找神經元迴路發現,一個迴路以棕色脂肪組織為媒介介導了熱量的產生機制。棕色脂肪是健康機體需要的,在機體需要時會產生適當熱量。在之前2004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病毒作為示蹤劑注射到了大鼠的棕色脂肪中。而示蹤劑通過連接的神經元移動,使研究者確定了脂肪從神經元到達大腦的區域。後來,這群研究人員確定了丘腦下丘腦(DMH)為延髓髓網(rMR)上遊的關鍵大腦區域。
  • 生理刺激產生「一見鍾情」,鄰近效應產生「日久生情」
    然而科學家對人體腦部的研究顯示,戀愛之初的美妙感覺是大腦分泌物的刺激,在愛情的不同階段,腦部細胞的活動規律也截然不同。人們墜入愛河時,大腦中富多巴胺的區域開始活動起來,使人在生理上產生興奮、刺激的感覺。隨著兩人關係的逐步發展,這一區域的細胞也日益活躍。當戀人情深意濃、如膠似漆時,負責支配情感的「島狀皮質和環狀皮質」也最終煥發了活力,從而使愛情升華到真正的感情階段。
  • 為何睡覺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亂七八糟的夢?科學家:或與記憶有關
    睡眠是人類一種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人類完成休息和恢復精力的重要生活方式,如果長時間睡眠不好或者不睡眠,就會導致人的精神出現萎縮或者狀態很差,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抑鬱症等精神問題,所以人要注意休息,到了時間就要睡覺。
  • 人類大腦血管的生理解剖
    為什麼腦部血管的病變會有這麼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呢?這還要從腦部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談起。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其結構十分複雜,主要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等。大腦被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中間有強有力的橫行纖維(胼胝體)連接起來。大腦的外觀呈半球形,有點像去掉外殼的核桃仁狀,色澤灰白、質地嬌嫩。
  • 新發現:大腦迴路中的神經元控制著壓力下的失眠狀態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Science3個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Lauren導言:眾所周知,社會心理壓力會使人產生全身的免疫反應
  • 人類在生理構造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但是也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的生理構造。不可承受的直立行走拿著我們的脊椎來說吧,人類的脊椎是身體的支柱,位於人類背部正中,是我們活動的支撐。脊椎上接著顱骨尾端到達了尾骨尖。在現在看來我們的脊椎有四個彎曲用來承受我們身體的壓力從側面來看像是個s型,這種s型可以更方便的去負重,減震保護。
  • 什麼人容易開悟,悟道者一語道破:生理是基礎,後天可培養
    中樞神經系統是智慧的生理基礎,後天增加腦容量是困難的,千年一見的悟道者的身體必然有特別的地方。普通人如果能夠放棄舊觀念,也不是沒有機會成為開悟者開悟的都是些什麼人?人體生理基礎是關鍵海雲青飛 寫了系列關於 悟道的文章,其實對我自己來說是不需要 悟道 這個詞的,你把文章中這些相關的詞語去掉或者替換掉,文章一樣是成立的我不喜歡引經據典,張口閉口 這個經典這樣說過,那個寶典那樣講過,這樣說話不夠直接。
  • 讓現代人崩潰的壓力根源終於找到了!
    可壓力究竟來源於哪?如何有效緩解壓力?其實,科學家此前對產生壓力感的神經機制並不十分清楚。掃描結果顯示,從受試者的海馬體(大腦中幫助調節動機、情緒和記憶的區域)出發,產生了一個遍布整個大腦的神經連接網絡。
  • 心理隨筆:從大腦半球功能單側化,看生理影響作用
    從大腦生理結構看,對應的部位是這樣的,遠古腦包括腦幹、間腦與小腦,主要維持生命基本活動;情緒腦主要是指大腦邊緣系統,由「大腦的底面與大腦半球內側緣的皮層---邊緣葉,以及皮層下的一些腦結構共同構成」,主管情緒情感調節、內臟功能與體內環境調節、動物本能活動等
  • 成年大腦受損後的自我修復;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1,Nature | 「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來源:BioArt 為了健康考慮,人們開發了許多代糖用於日常食品中,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人造甜味劑 。
  • 經濟行為的生物學基礎:大腦如何感知價值與回報
    當人們商店購物或在網上交易的時候,消費者如何感知和確定有價值的東西?是大腦中的哪些區域在起作用?大腦的這些區域是如何參與了做出關於價值和回報的選擇?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這樣的既通常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以闡明如此潛在的經濟行為的神經科學。世界著名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批科學家一直在對上述課題進行大量的研究。
  • 耳朵的構造及生理
    將手作杯狀放在耳後,很容易理解耳廓的作用效果,因為手比耳廓大,能收集到更多的聲音,所以這時你所聽到的聲音會感覺更響。 當聲音向鼓膜傳送時,外耳道能使聲音增強,此外,外耳道具有保護鼓膜的作用,耳道的彎曲形狀使異物很難直入鼓膜,耳毛和耳道分泌的耵聹也能阻止進入耳道的小物體觸及鼓膜。
  • 女人愛上男人後的生理反應過程
    導語:當女性對一名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男子「一見鍾情」時,這種「我難以自拔地愛上他」的情感,其實包含著多方面、多階段的生理反應。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大腦的生理影響想要了解運動會對大腦產生怎樣的生理影響,我們需要先釐清有關腦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人體免疫力的生理基礎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胺基酸有20種,其中有8種是人體需要且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靠食物攝取,被稱為「必需胺基酸」。在身體成長的各個階段,若蛋白質攝入不足,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兒童缺乏蛋白質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消瘦、體重過輕等;成年人可出現疲乏無力、體力下降、水腫、傷口癒合慢、皮膚黯淡粗糙、脫髮、免疫力不足等症狀;老年人則可能引起肌肉衰減症候群,出現步履蹣跚、平衡障礙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