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2021-01-09 金碧輝煌姚小六

遠古時代的人類總是在不停地奔波,為了尋找食物或追蹤羚羊在平原上穿行數小時,甚至數天。經過五十萬年的進化,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各種狩獵和儲存食物的技能和智慧。食物,體力活動和學習之間的關聯性成為了大腦迴路系統中與生俱來的習性。奔跑和運動是鐫刻在人類基因中的本能活動。

現在,我們無需去狩獵和採集,離我們十步之遙的冰箱中存儲了大量食物。人類已經不再需要奔跑,然而我們的大腦卻沒有辦法這麼快的適應這種變化,停止運動就打破了50萬年來大腦中一直穩定存在且微妙的生物平衡關係。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破壞了我們的本性,成為人類長期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大腦的生理影響

想要了解運動會對大腦產生怎樣的生理影響,我們需要先釐清有關腦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我們的大腦是由1000億個類型各異的神經元組成。神經元之間則是通過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化學物質傳遞信息。這些神經元建立起了異常複雜和龐大的神經細胞迴路,以此控制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在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大腦中,神經元網絡複雜而有序,各種神經化學物質都處在穩定和平衡的水平。人就會有注意力集中,學習能力強,情緒積極平和等表現。反之,如果神經網絡無法維持一定的數量和複雜度,各種神經遞質分泌失衡,則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健忘,抑鬱,焦慮等等問題。

人在運動的過程中會提高一種叫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蛋白質含量。這種蛋白質又被稱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BDNF可以促進和鞏固神經細胞的成長,抵禦其細胞死亡的自然進程。同時,它還是建立神經網絡的重要材料。也就是說運動能為大腦製造替換零件,誘發神經新生,生長出更複雜的神經網絡。

運動還能夠增加血液中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血清素有助於控制壞情緒,衝動,憤怒以及攻擊行為;去甲腎上腺素會增強那些影響注意力,認知力,動機以及覺醒狀態的信號;多巴胺則讓人感受到快樂。

簡而言之,在鍛鍊身體的同時,我們的大腦也跟著得到了鍛鍊。運動中產生的BDNF讓大腦長大,讓人越來越聰明。血液中增加的一系列神經遞質讓我們體會更積極,快樂的情緒,也讓我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大幅上升。

那些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大

壓力是身體平衡狀態的一個威脅,是一種對反應的考驗,一種對適應的要求。在大腦中,任何引起細胞活動的事情都是壓力。對大腦來說,從椅子上站起來是一種壓力,對死亡的恐懼也是一種壓力,區別僅僅在於你是否能感覺到。

壓力永遠是客觀存在的,不存在好壞之分。但選擇處理壓力的方式卻有好有壞,如果只是被動反應,那麼壓力會讓你的大腦被悲觀,恐懼和迴避等情緒支配,時間一長就會在生理和心理上摧毀你。如果選擇主動應對,化壓力為動力,那麼任何程度的壓力都能激活大腦的注意力,精力和記憶系統。「戰鬥或逃跑」系統會調動身體內多種最強效的激素以及大腦內部許多神經化學物質,讓我們高效的行動起來,擺脫困境和威脅。

運動是一種主動為大腦施加壓力的行為,而且這種壓力是可預知和可控制的。運動的壓力雖然會引發大腦的活動,帶來腦細胞的損傷,但是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程度的損傷反而會激起大腦的過度補償機制和修復機制。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大腦會選擇性的留下更強壯的細胞。這讓我們變得更加才思敏捷,適應力更強。

當壓力事件襲來時,有運動習慣的人往往會表現得更冷靜和敏銳。這並不單單是因為他們有更好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長期有規律的鍛鍊還會提高神經元的壓力閾值和生理反應的閾值,讓大腦時刻保持冷靜。

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讓我們更強大。習慣了運動壓力的人,往往更自信,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態度直面壓力。運動在改變我們的想法和感受方面,甚至比巧克力,藥物和酒精更有效。

向前跑,世界末日還沒有來到

焦慮是對某一時刻發生威脅的一種自然反應。焦慮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有利於我們應對挑戰。但是過度的焦慮則會壓迫人的意識,讓人失去洞察力,無法思考。

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杏仁核和海馬體兩種器官。杏仁核主管情緒,海馬體主管記憶。焦慮症患者的杏仁核總是處在一種過度興奮的狀態,它會把很多沒有威脅性情境視為生死攸關的恐怖記憶存儲到海馬體中,而海馬體試圖將恐懼放到特定背景下以減輕應激反應的努力又有總是被杏仁核壓制。長此以往,與恐懼有關的記憶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患者的世界也越來越萎縮。他們開始莫名的對一些無害的人或者事感到害怕。

焦慮症如此難以治療的原因就在於,與生存有關的記憶超過了實際存在的記憶,人被牢牢束縛在各種錯誤的恐懼記憶中。

運動的作用在於讓大腦知道,焦慮是一種認知錯誤。在運動的背景下,人的呼吸頻率和心率都會增加,但我們知道這種生理信號不意味著危險,我們並不會認為這種激發是有害的。久而久之,你的大腦會懂得: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這些症狀並不總意味著厄運當頭,你總是能夠活下去的。運動教會大腦重新規劃認知上的錯誤。

另外,當肌肉開始工作時,人體內的八種胺基酸之一的色氨酸會強行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一旦進入後,色氨酸就立刻成為製造血清素的原材料。除了得到色氨酸的補充之外,伴隨運動產生的更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也同時提高了具有鎮靜作用並增強我們安全感的血清素水平。

在生理上,體育運動不僅降低了肌肉的靜息張力,還由此中斷了傳向大腦的焦慮循環。一旦身體平靜下來,大腦的擔憂情緒也就更少了。所以,下一次當焦慮襲來時,請遵循本能,去奔跑,去跳躍。向前跑,焦慮就追不上你!

運動對女性的好處

進入青春期後,男性保持著相當穩定的激素水平,但女性的激素水平卻極有規律地波動著。經前期症候群會讓一部分女性的雌激素和孕酮在整個邊緣系統內產生更多的血清素和多巴胺受體,由此增加這些神經遞質的效果。她們的嗅覺、聽覺和光感等感覺系統都開始變得過於敏感,對情緒的控制力也會隨之減弱。

運動能夠平衡和調整女性的激素系統,幫助她們恢復腦內平衡。運動增加了血液中色氨酸的濃度,由此提高了大腦內血清素的濃度。運動同時還平衡了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BDNF這類突觸的介質。通過穩定平衡一系列的變量,緩解激素變化帶來的連鎖效應。

運動,持之以恆就對了

統計資料表明,大約有1/2的人開始一個新鍛鍊計劃後,會在6個月到1年之內放棄。這並不令人驚訝,最可能的一個原因是,人們常常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運動,結果他們生理和心理上都感到很難受,所以就放棄了。

真正的運動講究的是持之以恆,而不是單次的運動強度。請儘量找一種你會長久喜歡的項目,保證每周鍛鍊4天,時間在30分鐘到1小時之間。同時保證運動時的心率達到最大心率(220-你的實際年齡)的60-65%。訓練內容請包含有氧運動,負重運動,平衡能力以及柔韌性的練習。

當你習慣於運動之後,在常規運動中再加入一些複雜,精細的運動,例如舞蹈或格鬥。先健身,再不斷的挑戰自我。大腦會隨著你的訓練計劃,不斷產生新的神經元和神經網絡。變得越來越發達,越來越有活力。

寫在最後

運動通過改善大腦內所有重要的化學物質來強健大腦,讓大腦發揮最大潛能,提高學習力和記憶力;運動還能改善情緒和注意力、減少壓力和焦慮,預防成癮,控制並調節激素改變帶給女性的影響,防止甚至逆轉一些大腦老化引起的衰退。

現代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心理問題:壓力、焦慮以及抑鬱等,都可以通過運動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運動得越多,你得到的益處就越多,但最最關鍵的是要持之以恆。只有養成運動的習慣,讓運動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大腦才會源源不斷地從中受益。

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運動從來都不晚。還等什麼,趕快穿上你的跑鞋吧!

相關焦點

  • 《運動改造大腦》:想要孩子當學霸,體育不能差!
    朱笑寒特別喜歡運動,在高中讀書時會每天堅持在操場跑四五圈,就算颳風下雨也會堅持,此外還酷愛打籃球,經常在球場上見到她運動的身影。2018年江西省理科狀元傅林軻曾任高中校足球隊隊長,並獲得省校園足球聯賽MVP,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踢足球。
  • 小孩不夠聰明教腦三法,科學活化兒童大腦,學渣變學霸
    也許他的行為還不夠聰明,只是你沒幫他激活他的大腦。知名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激活孩子的大腦並不困難,只需要三種方法。並非別人家的孩子都有變聰明的秘訣,而是我們的父母自己沒有掌握科學地激活孩子大腦的三個方法。小孩不夠聰明教腦三法,科學活化兒童大腦,學渣變學霸。人腦到底有多少能量?
  • 人類獨有的「聰明基因」被發現,我們真的被高級文明改造了?
    我們的腦容量逐漸變大,是黑猩猩的3倍多。這個神秘基因成功刺激了大腦的生長,只有容量足夠大的大腦,才有可能擁有智慧。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沒有之一。數以萬計的腦細胞在裡面工作,複雜而又精妙的神經系統也隱藏在大腦裡。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神經纖維將兩者連接在一起。大腦的表面,叫做大腦皮層,被劃分成多個區域。
  • 人類為何這麼聰明?500萬年前神秘突變的G基因,是誰的「傑作」?
    而新皮層的又跟知覺、運動指令、空間、推理意識、語言等高等功能有關。然而其他有些動物的大腦雖然有些比人類的要大,但是表面是光滑的所以影響了表面積,那麼也影響了其中神經元的數量。有人肯定會說大象的腦子比人類要大得多,為什麼大象沒有人聰明了?
  • 「人醜」 就要多運動,是有道理的!研究表明:運動使你健康,還能讓你變聰明
    然而,科學家們最近還發現,體育運動對我們的大腦也有影響!6月24號,世界著名生物醫學期刊《eLif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Exercise-induced enhancement of synaptic function triggered by the inverse BAR protein, Mtss1L》的研究論文,來自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健康與科學大學的7人科學家團隊通過對小鼠進行實驗,揭示了運動對於大腦神經的影響
  • 愛因斯坦為何這麼聰明?專家研究其大腦後:不是沒有原因的!
    文/某凡愛因斯坦為何這麼聰明?專家研究其大腦後:不是沒有原因的!說到愛因斯坦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的名字在科學界可是如雷貫耳,其實用兩個這就能很好的詮釋愛因斯坦,那就是天才。畢竟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造詣可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說是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也是毫不為過。因此也有很多人十分佩服愛因斯坦的智慧,同時也會產生疑問,為何愛因斯坦如此聰明,難道他的大腦真的很常人有所不同嗎?
  •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手把手教你變聰明
    閱書無數的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用恰當的方法讀書,能夠磨練語言能力,鍛鍊大腦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睿智地生活。而這正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的核心所在。作為專業的腦科學學者,茂木健一郎擅長將複雜枯燥的知識,融入生活化的體驗中,用通俗輕鬆有趣的方式,指導人們鍛鍊大腦、改造大腦。基於這一理念,茂木健一郎已出版的大腦系列作品銷售量突破100萬冊,《創意腦: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大腦活用學習法》等書籍,在國內深受喜愛。
  • 開發寶寶大腦潛能,建議家長每天這麼做,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有個可愛、聰明的孩子,而取決孩子聰不聰明的因素其實就是大腦。好的大腦發育往往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想希望藉此能夠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人類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大腦?外腦變大了!秘密首次揭開
    直立行走以後畫面變大了直立以後猩猩可以看得更高、更遠、更廣了,生物的感知就是其畫面,這就是畫面的變大2.你不妨現在嘗試爬行,這時候你的女兒在後面偷偷地捉弄你一下,你轉身去觀察的速度是不是變慢了畫面,是大腦計算信息的基本單位,無論從靜態看還是從動態看,動物從四點支撐的非直立行走切換到二點支撐的直立行走,信息計算的單位都變大了,也就是同樣時間內大腦要處理更多的信息了,意味著大腦需要擴容了
  • 人類專屬「聰明基因」被發現,難道我們真是被改造的?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的科學團隊發現了人類聰明基因,目前這項研究發現已經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其實方式非常簡單,科學家通過轉基因的實驗,讓「ARHGAP11B」基因在其它靈長類絨猴胚胎中進行表達,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用綠色螢光蛋白技術,檢測人類特異性的基因在絨猴胚胎中的表達。
  •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2020-09-29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記憶力加強,大腦變聰明
    父母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記憶力加強,大腦變聰明1、提高背誦能力想要提高孩子的背誦能力,就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孩子的童年記憶階段特別深刻,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在2~4歲的時候多背誦。你可以讀一些有圖片的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興趣,還可以增加他們良好的記憶力。
  • 六種塑造大腦讓你聰明的方法
    這是神經可塑性的一個典型例子,充分說明了成人大腦改變和改造自身的能力。科學家發現,成人大腦的可塑性比以前認識的要多,我們的行為和環境可能造成大腦的重大結構更改或者職能更改,有些人甚至認為,即使是我們的思維本身都能重塑大腦。     神經形成(誕生新的神經細胞)是成年人大腦的正常過程。研究表明,人腦內最活躍的區域是海馬區,它對學習和長期記憶也非常重要。
  • 學樂器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家這樣說…
    因為有傳言說,學樂器能變聰明。這個聰明包括什麼?邏輯思維和記憶力強,聽覺和視覺靈敏高等,而這些能力都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提升的。那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我就從腦科學的角度為大家解答。學樂器能變聰明?是的學樂器改變了神經細胞的連接,也就意味著,增強了記憶力。
  • 如何保持大腦功能,甚至「變」聰明?這件簡單的事能幫到你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的大腦可能依賴於有規律的運動,從而在我們一的生中發揮最佳功能。即使簡單地讓身體動起來,也能夠對大腦產生即時的和長期的保護功效,而且可以持續一生的時間。運動是如何改變大腦結構、改善大腦功能的呢?
  • 孩子多運動有助於大腦發育?專家:不要錯過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媽媽看孩子這麼愛學習,就沒管太多了。平常的一些社交活動媽媽也很少帶明明去,所以導致明明總是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並且在人際交往上也有點困難,也不怎麼交朋友,這一系列的事情讓明明父母感覺到情況有點不對勁了。
  • 越踢越聰明!踢球時,你的大腦都在幹些什麼?
    最近,球星小罰總覺得自己變聰明了。所以他就這個問題諮詢了運動表現心理學家 湯姆·貝茨 教授。貝茨回覆:「當你踢球時,你大腦的所有部分都在運轉,這有助於你大腦的健康與成長。所以你會覺得你的腦袋越來越靈光!」
  • 科學家成功發現人類專屬的「聰明基因」,我們真的被改造了嗎?
    赫拉克利特說的那句「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就是證明。當人類開始探索世界萬物的時候,也在探索人類本身。人類從哪裡來?為什麼自然界中只有人類擁有了智慧?那時候的人們相信「神創論」,西方信奉的是上帝創造了人類,我們信奉的是女媧造人。19世紀時,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開始了環球航行,他決定對各個地方的生命進行實地考察。
  • 運動使人年輕嗎?
    年輕的大腦可以憑直覺很容易就在停車場找到自己的車,但這對於老年人卻很困難,這是認知功能衰老的早期症狀。雖說運動有益健康,但運動通常不是老年人的選項。這項研究就是從關心老年、缺乏運動的人群健康開始。研究者發現,機體對運動的反應過程中,肝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成功分離出肝臟在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蛋白。
  • 體育人大腦簡單?跑步改變大腦的6件事,跑步的好處遠不止這些
    今天甲魚就用科學的依據,來證明那句話是誤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1. 思維敏捷長期堅持運動的人,可以提高大腦活力,提高思考能力。有些人,不跑步不運動所以不理解。人在運動中會產生靈感,當生活中遇到難事。就去跑步,與自己深度交流,正確的計劃和思考常常在跑步過程中自發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