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2020-12-05 澎湃新聞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2020-09-29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撰文|王聰

排版|水成文

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人類擁有進化程度最高的大腦,智力碾壓地球上其他所有物種。

但是,近年來,人們發現有些鳥類的大腦也不簡單,它們能製作工具、理解抽象概念,甚至能分辨莫奈和畢卡索的畫作。比較聰明的鳥類如貓頭鷹、烏鴉、鴿子的認知能力被認為與猴子甚至類人猿相當。

但是鳥類大腦中並沒有新皮質(neocortex),新皮質是進化程度較高級的大腦皮質,負責高等功能如記憶、計劃、解決問題等等。

缺少新皮質的鳥類大腦,何以如此聰明呢?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人類大腦(新皮質為藍色區域)

2020年9月25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 同期發表了兩篇鳥類大腦的開創性論文,分別來自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圖賓根大學。該論文還被選為當期的封面論文。

這兩項開創性研究揭示,鳥類的認知能力與哺乳動物相當,是其大腦結構神經纖維的聯繫決定的,而且,鳥類或許還具有自我意識。

為了了解鳥類何以擁有與哺乳動物相當的智力,波鴻魯爾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3D偏振成像技術分析了鴿子的大腦,然後重建局部和相關大腦皮層迴路。

之前的解剖學研究認為,鳥類和哺乳動物大腦結構並沒有什麼共同之處,但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鴿子的大腦皮層雖然缺少哺乳動物新皮質的6層結構,但它具有通過長纖維連接的獨特結構。

將鳥類的大腦皮層成像與大鼠、猴子和人類對比表明,鳥類大腦皮層中的神經纖維與哺乳動物新皮質中的神經纖維非常相似。

大鼠(左)和鴿子(右)的腦中都顯示出徑向和切向的神經纖維結構

研究人員表示,鳥類大腦中這些神經纖維之間的聯繫,而不是大腦本身的結構,決定了鳥類具有和更高等的哺乳動物一樣的認知能力。

鳥類具有和哺乳動物相當的智力和認知能力,但它們有意識經驗(conscious experience)嗎?

為了驗證這一點,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類非常聰明的鳥類——渡鴉(Corvus corax)進行了研究。

研究團隊採用了與測試靈長類動物意識類似的方法,對兩隻實驗室飼養的1歲大的渡鴉進行測試。

研究人員給予渡鴉視覺信號提示,讓它們移動或保持靜止,如果做對了,則給予獎勵。然後,在渡鴉的大腦中植入電極,以記錄它們響應視覺信號時的神經元信號。

試驗結果表明,當渡鴉做出反應時,它們的神經元被激發,表明它們已經有意識地感知到了提示。當它們沒有反應時,神經元就保持沉默。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鳥類大腦中感覺意識的經驗標記,這與靈長類動物相似。

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大約3.2億年前,就走上了不同的進化樹分支,它們的大腦發育各不相同,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大腦在感知和認知能力上仍然如此相似。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1/eabc553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1/1626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鳥類棗核般大小的大腦能有這麼聰明?
    鳥類的大腦僅有棗核大小,究竟能聰明到哪裡?!然而,許多鳥類的智力其實非常驚人,它們不僅會做工具,解謎題,認人臉,還會學說話,甚至比兒童和猩猩的智商都高。撰文:AMELIA STYMACKS21世紀之前,很多人還都以為鳥類都是蠢蛋,畢竟棗核大小的大腦能有多聰明?
  • 鳥類都是單純的?科學家發現它們不簡單,不僅聰明還具備自我意識
    ,可見鳥類這種未知的微電路排列促使它們更好地思考生存,鳥類也有具備自我意識,一樣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還記得你眼中的鳥類是怎麼的嗎? 鳥類,不同於靈長類生物,一直被人類認為是簡單不會思考的生物,更不會產生自我意識,畢竟鳥類的生存一般是基於肌肉動作進行的覓食和飛行。並且19世紀以來,科學家通過對鳥類大腦進行研究,發現它們的大腦看起來非常簡單,是一團團密集堆積起來的灰色細胞。
  • 揭秘鳥類的大腦:記憶力非凡會製做工具(圖)
    揭秘鳥類的大腦:記憶力非凡會製做工具但事實上,我們這些長著羽毛的朋友或許遠比我們想像得聰明。其中鴉科鳥兒尤其聰明,科學家們驚訝於它們非凡的記憶力,複雜的推理能力,更驚訝於它們製做並使用工具的智力。會偽裝的鳥兒克里斯多福·伯德在劍橋大學從事動物學研究,他認為鴉科鳥兒在很多方面和靈長類的聰明程度不相上下。
  • 鳥類為何如此聰明?
    鳥類和屬於非鳥類的恐龍的大腦大小相似。許多成功的鳥類家族通過進化出較小的體型而進化出相應的較大的大腦,並且,即便體型減小了,它們的大腦尺寸與體型更大的祖先的大腦尺寸還是保持接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艾米·巴拉諾夫(Amy Balanoff)博士指出:「恐龍和原始鳥類的大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像鴯鶓和鴿子這樣的鳥類,它們的大腦大小與體型相同的獸腳類恐龍差不多,事實上,像恐鳥這樣的一些物種的大腦比預期的要小。」
  • 愛因斯坦為何這麼聰明?專家研究其大腦後:不是沒有原因的!
    文/某凡愛因斯坦為何這麼聰明?專家研究其大腦後:不是沒有原因的!因此也有很多人十分佩服愛因斯坦的智慧,同時也會產生疑問,為何愛因斯坦如此聰明,難道他的大腦真的很常人有所不同嗎?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曾經有人尋求過,他就是託馬斯-史託茲-哈維。在當時愛因斯坦去世之前,他就曾經提出一個要求,讓後人將自己的身體完全的火化。
  • 聰明的動物沒有準確的排名,各有各的聰明之處
    毋庸置疑,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的生物。人類建造的文明也在說明著這一點,但除了人類之外,還有許多聰明的動物。它們沒有準確的排名,各有各的聰明之處,這裡總結了四種除人類之外最聰明的動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新發現的大腦結構解釋了為什麼一些鳥類如此聰明 甚至可能有自我意識
    近年來,人們發現鳥類能夠製造工具,理解抽象的概念,甚至能夠識別莫奈和畢卡索的畫作。但它們缺乏新皮層--哺乳動物大腦中發生工作記憶、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區域--長期以來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現在,研究人員在鳥類大腦中發現了一種以前未知的微電路排列,可能類似於哺乳動物的新皮層。而在另一項研究中,其他研究人員也將這一區域與意識思維聯繫起來。
  • 為什麼鳥類如此聰明?從不同的角度,帶你全面了解鳥類大腦
    除了猴子和老鼠之外,文鳥、十姊妹、斑胸草雀、非洲灰鸚鵡、虎皮鸚鵡、鴿子(野鴿) 烏鴉等鳥類也是研究對象。只有鳥類和哺乳類才擁有的特別大腦大腦是維持生命、掌管運動神經、記憶與判斷等認知能力的最重要器官。狗、貓、小鳥也都和人類一樣,會透過大腦思考,並做出各種判斷。隨著研究的進步發現, 烏鴉或鸚鵡的大腦比當初所預想的還大,而且都達到獨自進化的程度。經過詳細的解明過程,發現我們直以為屬於原始大腦的鳥類腦結構與實際認知截然不同,更擁有與哺乳類動物大腦皮質功能極為相似的部位。
  • 為什麼說烏鴉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鳥?它們到底有多聰明,長知識了
    這個故事也就成了烏鴉聰明的例證。不過這畢竟是一個民間故事,那麼有沒有什麼科學例證能證明烏鴉的聰明呢?關於烏鴉的聰明,有一個紀錄片裡講到過,一些烏鴉為了能吃到堅果,就會在路邊等著,等到信號燈由綠變紅,就把堅果扔到馬路上,等汽車過來壓碎堅果,然後自己坐享其成。還有一些生活在大洋洲的烏鴉,它們可以熟練地製作和使用工具,用樹枝做成一個小鉤子,鉤出樹洞裡的蟲子吃。這都足以證明烏鴉的聰慧。
  • 鳥類大腦與人腦的相似度,比學者過去所認知的還要高!
    鳥類其實很聰明,例如受過訓練的鴿子,能識別畢卡索與莫內的畫;烏鴉能辨視鏡子中的自己,甚至學會將核桃放在車道上,讓汽車壓破核桃的殼。由於鳥類大腦沒有新皮質,因此科學界長期認為鳥類不聰明;然而近日發布在《Science》期刊的兩篇論文,顛覆了學界過去的認知。
  • 鳥類聰明的原因找到了?鳥腦與人腦的相似度大出科學家意料
    許多鳥類都非常聰明,比如經過訓練的鴿子能區分畢卡索和莫奈的作品,烏鴉能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些鳥還會故意把果實留在道路上然而,鳥類的大腦並不如海豚、猩猩等動物那樣受到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發現,鳥類的大腦與我們複雜的靈長類器官的相似程度比之前認為的要高得多。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鳥類大腦的功能有限,因為它缺少新皮層。在哺乳動物中,新皮層負責複雜的認知和創造力。新的發現表明,事實上,鳥類的大腦結構與新大腦皮層相當,儘管形狀不同。
  • 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什麼特殊地方?為何深受研究學者的青睞?
    研究證明,愛因斯坦確實比一般人聰明很多,那麼他的大腦究竟有何特殊之處?並且,愛因斯坦大腦的表麵皮層的面積也與正常人一樣,並不像很多人揣測的那樣。也許是技術不夠發達,人們早期研究並沒有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的特殊地方。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原標題: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為何鳥類沒有牙齒;顏色鮮豔的羽毛如何演化;鱷魚怎麼會跟鳥類攀上親戚;鸚鵡為何能「說」人話?然而,這一快速演化過程在此前一直是個謎,現代鳥類的演化關係困擾了生物學家數個世紀之久。另外,在物種大滅絕之後獲得新生的鳥類如何演化出1萬多個物種,其背後的生物多樣性分子基礎也知之甚少。
  • 哪種鳥類最聰明?科學家列出鳥類智商排行榜
    烏鴉、獵鷹最聰明,鵪鶉、鴕鳥最笨———  你喜愛的長尾小鸚鵡有多聰明?你家後院樹上烏鴉的IQ是多少?請教一下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路易斯·萊菲布維博士吧,他研究出了世界上惟一的測量鳥類IQ的方法。
  • 研究發現,鴉科動物聰明是有原因的
    但是鴉科(包括松鴉、渡鴉和烏鴉等)是個例外,它們同樣要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據《科學》報導,研究人員發現,與人類相似,正是因為有父母耐心的教導才使得鴉科鳥類如此聰明。鴉科鳥類大腦強健,它們能使用工具、識別人臉,甚至能理解物理學。有些研究人員認為,烏鴉的聰明程度可與猿類匹敵。它們還同人類一樣過著群居生活,與親緣和非親緣個體組成了互動密切的社會群體。
  • 愛因斯坦的大腦被研究了半個世紀,人們究竟發現了什麼不同之處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身邊的人分為兩大類:聰明的人和愚笨的人。不可否認,人和人之間確實存在智商差別,而說道聰明人,愛因斯坦無疑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病理學家託馬斯·哈維借行屍解剖的機會,瞞著愛因斯坦的家人將愛因斯坦的大腦私自取走。和所有人一樣,他也想深入研究分析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意識」的載體,以發現這最偉大的頭腦和平凡的頭腦的不同之處。為了完好地保存研究對象,哈維一回到家,就從不同角度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拍照留存。最後,他把大腦切成240個小塊,分開貯存。一般來說,人們都會認為越聰明的人,腦袋會越大。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然而,這一快速演化過程在此前一直是個謎,現代鳥類的演化關係困擾了生物學家數個世紀之久。另外,在物種大滅絕之後獲得新生的鳥類如何演化出1萬多個物種,其背後的生物多樣性分子基礎也知之甚少。 基於新的基因組數據,研究人員認為,僅有很少的鳥類倖免於大滅絕事件。後來,它們突發性的演化出1萬多種新鳥綱物種。預計現存95%的鳥類的祖先均起源於這一時期。研究人員推測大滅絕事件之後原本由恐龍所佔據的生態位被鳥類所佔據,新的生態環境為鳥類新物種形成創造了良好條件,導致它們在不到1500萬年的時間快速產生很多新物種,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何現代鳥類具有如此豐富的多樣性。
  • 烏鴉可能是除靈長類外最聰明的動物
    其驚人之舉似乎意味這隻烏鴉的精神活動與我們人類相近似。當時媒體的新聞標題即稱之為「聰明絕頂的烏鴉」。只是後來人們發現 Betty 並不像最初想像的是一隻特殊的烏鴉。許多年後,研究發現新喀裡多尼亞烏鴉都習慣弄彎樹枝做鉤子。這種烏鴉在野外經常這樣幹。
  • 人類的大腦和鳥類有幾分相似?
    Karten翻譯 | 茹小茹審校 | 酷炫腦主創朗讀 | 胡恩美工 | 雪今晶編輯 | 湘蓉人類對鳥類視覺系統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發現其與哺乳動物的相似之處。非哺乳類羊膜動物的前腦目前來看,一些關鍵研究使得人類對鳥類大腦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並逐漸涉足爬行動物、硬骨魚和等類無頜脊椎動物等類群。鳥類表現出高度複雜和靈活的認知能力。它們能夠辨別精細的聽視覺並藉此進一步控制運動行為,該能力甚至可以與類人猿媲美。那麼它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其背後的神經迴路機制是什麼呢?
  • 學術論文豈能一撤了之,中國學者首次撤回《自然》封面文章
    Nature上一次撤銷封面論文花了整整8年,而這一次只用了5個月。7月22日晚11點,一度引起學術轟動、由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的Nature封面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正式撤稿。「最小恐龍」實為蜥蜴!該文章自3月12日發表以來爭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