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之後的20年裡,對於鳥類心理或腦部的研究有著驚人的進步。因為成績太卓越,不禁讓人想問,過去研究停滯的200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研究與記憶或判斷有關腦部認知結構的心理學家,為了解明白其中的情況,將焦點鎖定於鴿子、文鳥、烏鴉等鳥類,讓這些鳥類的心理或腦部功能研究有了極大的進步。
其實心理學家真正想知道的是人類認知與大腦的關係,以及發展史(進化史)。 為了找到答案,以黑猩猩或大猩猩等與人類近似的物種或不同物種,但有類似反應的動物來做比較是非常重要的過程。
除了猴子和老鼠之外,文鳥、十姊妹、斑胸草雀、非洲灰鸚鵡、虎皮鸚鵡、鴿子(野鴿) 烏鴉等鳥類也是研究對象。
只有鳥類和哺乳類才擁有的特別大腦
大腦是維持生命、掌管運動神經、記憶與判斷等認知能力的最重要器官。狗、貓、小鳥也都和人類一樣,會透過大腦思考,並做出各種判斷。
隨著研究的進步發現, 烏鴉或鸚鵡的大腦比當初所預想的還大,而且都達到獨自進化的程度。
經過詳細的解明過程,發現我們直以為屬於原始大腦的鳥類腦結構與實際認知截然不同,更擁有與哺乳類動物大腦皮質功能極為相似的部位。
現在已經證實, 鳥類大腦是以分段區塊的模式來獲取情報。跟哺乳類動物的大腦一樣,海馬體與記憶能力關係密切。
鳥類不笨,是擁有高度智商的生物,這個事實一直到了20世紀末期才被證實。
腦容量比較
動物腦的發達程度,可用腦容量(腦重/體重)表示。
請參考腦容量與體重的關係圖。
在這個圖表資料中,將哺乳類、鳥類、魚類以及爬蟲類做了比較,可以發現哺乳類和鳥類的腦容量比其他動物重。如果用只有鳥類和哺乳類的大腦塞滿頭蓋骨來解釋,各位應該比較能想像。
通常動物是體型愈大,腦部也愈大、愈重。不僅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類是如此,魚類和兩棲類也是同樣的情況。
鳥類當然也一樣,身體愈大的鳥,腦部愈重。在圖表中,鳥類等其他動物的區塊都是往右。上方斜向擴大,表示體型愈大,腦容量愈重。
若更具體的比喻, 那就是體型較大的鸚鵡或烏鴉的腦比十姊妹或虎皮鸚鵡大
請在下圖畫一條直線,任何位置都行。這條直線代表著相同重量的動物。只要相交的線條愈高,腦容量就愈重。
在下圖裡,包含我們人類或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有特別的框框圍著。這個框與鳥類的框有部分重疊。玄鳳鸚鵡或虎皮鸚鵡所屬的鸚鵡科及鴉科應該是分布於這條直線的最上方,與靈長類交集之處。
大型鸚鵡與鴉科的腦容量是頂點
艾琳.派波柏格博( Dr.Irene Pepperberg)透過對非洲灰鸚鵡艾力克斯(Alex)的行為實驗研究,發現大型鸚鵡擁有高度智慧,對於這個聲明,大家應該記憶猶新。也證實了新喀鴉或禿鼻鴉等鴉科動物會為了獲得食物自製工具,還會隨身攜帶這項工具。
鸚形目鳥類,以及雀形目中的鴉科是所有鳥類當中,所在領域與靈長類最接近的物種。
腦化指數
下圖是腦化指數圖表,是以特殊方法將體重與腦容量的關係以數字表示的圖表。關於腦化指數計算方法有好幾種,下圖是以人類腦化指數10為基準,算出其他動物的腦容量數值。數值愈大,腦袋愈重,腦力也愈發達。
該圖表並未列出狗或貓的腦化指數。以相同方法計算,狗的腦化指數約為1.8,貓的腦化指數約為1.6。換言之,烏鴉的腦化指數比狗或貓重。
雖然腦化數值不完全代表智力高低,但是可以確定烏鴉的智慧高於狗或貓,足以與猴子匹敵。而且,非洲灰鸚鵡等大型鸚鵡的腦化指數推測應該與烏鴉相近,但是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數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