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鳥類如此聰明?從不同的角度,帶你全面了解鳥類大腦

2020-12-05 養鳥那些事

在1990年之後的20年裡,對於鳥類心理或腦部的研究有著驚人的進步。因為成績太卓越,不禁讓人想問,過去研究停滯的200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研究與記憶或判斷有關腦部認知結構的心理學家,為了解明白其中的情況,將焦點鎖定於鴿子、文鳥、烏鴉等鳥類,讓這些鳥類的心理或腦部功能研究有了極大的進步。

其實心理學家真正想知道的是人類認知與大腦的關係,以及發展史(進化史)。 為了找到答案,以黑猩猩或大猩猩等與人類近似的物種或不同物種,但有類似反應的動物來做比較是非常重要的過程。

除了猴子和老鼠之外,文鳥、十姊妹、斑胸草雀、非洲灰鸚鵡、虎皮鸚鵡、鴿子(野鴿) 烏鴉等鳥類也是研究對象。

只有鳥類和哺乳類才擁有的特別大腦

大腦是維持生命、掌管運動神經、記憶與判斷等認知能力的最重要器官。狗、貓、小鳥也都和人類一樣,會透過大腦思考,並做出各種判斷。

隨著研究的進步發現, 烏鴉或鸚鵡的大腦比當初所預想的還大,而且都達到獨自進化的程度。

經過詳細的解明過程,發現我們直以為屬於原始大腦的鳥類腦結構與實際認知截然不同,更擁有與哺乳類動物大腦皮質功能極為相似的部位。

現在已經證實, 鳥類大腦是以分段區塊的模式來獲取情報。跟哺乳類動物的大腦一樣,海馬體與記憶能力關係密切。

鳥類不笨,是擁有高度智商的生物,這個事實一直到了20世紀末期才被證實。

腦容量比較

動物腦的發達程度,可用腦容量(腦重/體重)表示。

請參考腦容量與體重的關係圖

在這個圖表資料中,將哺乳類、鳥類、魚類以及爬蟲類做了比較,可以發現哺乳類和鳥類的腦容量比其他動物重。如果用只有鳥類和哺乳類的大腦塞滿頭蓋骨來解釋,各位應該比較能想像。

通常動物是體型愈大,腦部也愈大、愈重。不僅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類是如此,魚類和兩棲類也是同樣的情況。

鳥類當然也一樣,身體愈大的鳥,腦部愈重。在圖表中,鳥類等其他動物的區塊都是往右。上方斜向擴大,表示體型愈大,腦容量愈重。

若更具體的比喻, 那就是體型較大的鸚鵡或烏鴉的腦比十姊妹或虎皮鸚鵡大

請在下圖畫一條直線,任何位置都行。這條直線代表著相同重量的動物。只要相交的線條愈高,腦容量就愈重。

在下圖裡,包含我們人類或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有特別的框框圍著。這個框與鳥類的框有部分重疊。玄鳳鸚鵡或虎皮鸚鵡所屬的鸚鵡科及鴉科應該是分布於這條直線的最上方,與靈長類交集之處。

大型鸚鵡與鴉科的腦容量是頂點

艾琳.派波柏格博( Dr.Irene Pepperberg)透過對非洲灰鸚鵡艾力克斯(Alex)的行為實驗研究,發現大型鸚鵡擁有高度智慧,對於這個聲明,大家應該記憶猶新。也證實了新喀鴉或禿鼻鴉等鴉科動物會為了獲得食物自製工具,還會隨身攜帶這項工具。

鸚形目鳥類,以及雀形目中的鴉科是所有鳥類當中,所在領域與靈長類最接近的物種。

腦化指數

下圖是腦化指數圖表,是以特殊方法將體重與腦容量的關係以數字表示的圖表。關於腦化指數計算方法有好幾種,下圖是以人類腦化指數10為基準,算出其他動物的腦容量數值。數值愈大,腦袋愈重,腦力也愈發達。

該圖表並未列出狗或貓的腦化指數。以相同方法計算,狗的腦化指數約為1.8,貓的腦化指數約為1.6。換言之,烏鴉的腦化指數比狗或貓重。

雖然腦化數值不完全代表智力高低,但是可以確定烏鴉的智慧高於狗或貓,足以與猴子匹敵。而且,非洲灰鸚鵡等大型鸚鵡的腦化指數推測應該與烏鴉相近,但是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數據報告。

相關焦點

  • 鳥類為何如此聰明?
    鳥類和屬於非鳥類的恐龍的大腦大小相似。許多成功的鳥類家族通過進化出較小的體型而進化出相應的較大的大腦,並且,即便體型減小了,它們的大腦尺寸與體型更大的祖先的大腦尺寸還是保持接近。」為了了解鳥類大腦是如何變化的,一個由37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利用CT掃描數據,創建了數百隻鳥類和恐龍的大腦模型資料庫,並將其與一個現有的大型現代鳥類腦測量資料庫相結合,分析出已滅絕的鳥類和恐龍與現代鳥類的大腦大小與身體大小的比例。
  •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封面論文:鳥類為何這麼聰明,揭秘它們大腦的特殊之處 2020-09-29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發現的大腦結構解釋了為什麼一些鳥類如此聰明 甚至可能有自我意識
    近年來,人們發現鳥類能夠製造工具,理解抽象的概念,甚至能夠識別莫奈和畢卡索的畫作。但它們缺乏新皮層--哺乳動物大腦中發生工作記憶、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區域--長期以來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現在,研究人員在鳥類大腦中發現了一種以前未知的微電路排列,可能類似於哺乳動物的新皮層。而在另一項研究中,其他研究人員也將這一區域與意識思維聯繫起來。
  • 哪種鳥類最聰明?科學家列出鳥類智商排行榜
    烏鴉、獵鷹最聰明,鵪鶉、鴕鳥最笨———  你喜愛的長尾小鸚鵡有多聰明?你家後院樹上烏鴉的IQ是多少?請教一下加拿大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路易斯·萊菲布維博士吧,他研究出了世界上惟一的測量鳥類IQ的方法。
  • 鳥類都是單純的?科學家發現它們不簡單,不僅聰明還具備自我意識
    ,可見鳥類這種未知的微電路排列促使它們更好地思考生存,鳥類也有具備自我意識,一樣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還記得你眼中的鳥類是怎麼的嗎?它們很多活動都是生物本能反應,大腦新皮層不像哺乳動物那樣在水平、垂直方向上都形成有序的分層結構,不過不可否認,鳥類很聰明。 鳥類大腦簡單卻如此聰明的事件內容是什麼?
  • 鳥類棗核般大小的大腦能有這麼聰明?
    鳥類的大腦僅有棗核大小,究竟能聰明到哪裡?!然而,許多鳥類的智力其實非常驚人,它們不僅會做工具,解謎題,認人臉,還會學說話,甚至比兒童和猩猩的智商都高。撰文:AMELIA STYMACKS21世紀之前,很多人還都以為鳥類都是蠢蛋,畢竟棗核大小的大腦能有多聰明?
  • 世界上十大最聰明的鳥類
    ,渡鴉是烏鴉中較為聰明的一種。在雀形目中,禿鼻烏鴉是體形最大的幾個物種之一,它們有相當大的腦容量,科學證明腦容量越大的動物智力越高,禿鼻烏鴉就是如此。為什麼要叫葵花鳳頭鸚鵡「這貨」呢,因為它不僅有高超的智力還是一個拆家高手,而且性格跟哈士奇差不多,被稱為鳥中的哈士奇。葵花鳳頭鸚鵡雖然智商出眾,但是語言能力一般,而且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類保護級別,相當於中國的二級保護動物,是不能隨意被飼養的。
  • 暗色鳥類和彩色鳥類的不同「世界觀」
    能看到這樣的美景,必須得感謝大腦賦予我們辨別色彩的能力。此前的研究表明,一些顏色鮮豔的鳥類也擁有這種能力,但那些顏色暗淡的鳥兒呢? 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不是所有鳥類都能辨別色彩,一些色彩暗淡的鳥類跟它們色彩鮮豔的近親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 鳥類大腦與人腦的相似度,比學者過去所認知的還要高!
    鳥類其實很聰明,例如受過訓練的鴿子,能識別畢卡索與莫內的畫;烏鴉能辨視鏡子中的自己,甚至學會將核桃放在車道上,讓汽車壓破核桃的殼。由於鳥類大腦沒有新皮質,因此科學界長期認為鳥類不聰明;然而近日發布在《Science》期刊的兩篇論文,顛覆了學界過去的認知。
  • 揭秘鳥類的大腦:記憶力非凡會製做工具(圖)
    鴉科包括部分群居性鳥類,比如烏鴉、渡鴉、禿鼻鴉、白嘴鴉、寒鴉、鰹鳥和喜鵲,這些鳥類都喜歡「社交」,之所以如此聰明,是因為他們喜歡與一起生活,它們的「智商」必須高足以識別其他同伴,找到配偶,最重要的是可以促進種群關係。不管怎樣,這些鳥兒也可以耍心眼,例如西方灌從鴉可能是鳥類中最善於隱藏自己行為的鳥兒。
  • 鳥類聰明的原因找到了?鳥腦與人腦的相似度大出科學家意料
    許多鳥類都非常聰明,比如經過訓練的鴿子能區分畢卡索和莫奈的作品,烏鴉能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些鳥還會故意把果實留在道路上然而,鳥類的大腦並不如海豚、猩猩等動物那樣受到關注。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發現,鳥類的大腦與我們複雜的靈長類器官的相似程度比之前認為的要高得多。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鳥類大腦的功能有限,因為它缺少新皮層。在哺乳動物中,新皮層負責複雜的認知和創造力。新的發現表明,事實上,鳥類的大腦結構與新大腦皮層相當,儘管形狀不同。
  • 1分鐘帶你了解鳥類的重要器官——鳥喙的作用
    鳥類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就是有一副與眾不同的鳥喙,那麼鳥喙的作用是什麼呢?下面就將為您解答。世界上有翅膀退化、能力變弱,或是完至沒有翅膀的鳥類。不過,世界上看不到沒有鳥喙的鳥。對鳥類而言,鳥喙是非常重要的器官。鳥類透過鳥喙吃東西、呼吸。鳥喙不僅具備口腔功能,還有取代人類手部或手指的功能。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原標題: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   為何鳥類沒有牙齒;顏色鮮豔的羽毛如何演化;鱷魚怎麼會跟鳥類攀上親戚;鸚鵡為何能「說」人話?   一項歷時四年之久、雄心勃勃的國際合作研究,通過全面解析現代鳥類基因組圖譜,使約6600萬年前地球上龐大動物類群恐龍覆滅之後出現的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浮出水面,並深入解答了很多疑問。
  • 儘管它們的大腦小巧,這些非洲鳥類仍可以形成複雜的關係
    在複雜的社會中和諧地存在並不容易,即使對於人類而言也是如此。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這需要大智慧和高智慧。但是,在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細腦的禿鷹豚鼠在高凝聚力的群體中度過了美好的時光,這些群體並存而沒有其他生活在群居的鳥類中常見的典型攻擊性。
  • 鳥類的眼睛堪比紫外分光光度計,它們眼裡的世界和我們如此不同!
    」科學家自然而然地認為鳥類的視覺就像人類的視覺,」奧本大學鳥類學家,《鳥類著色》的作者傑弗裡·希爾說。畢竟,鳥類和人類在白天都很活躍,我們以鮮豔的色彩為線索。……沒有人真正想像過鳥類會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 鳥類中的高級物種,顏值高,又聰明,還是「語言專家」
    那麼鳥類當中最聰明的要數鸚鵡了。鸚鵡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會說話,這是普通的鳥類怎麼也修煉不來的本領。鸚鵡的大腦非常發達,舌頭非常的厚,而且它的舌尖像人類一樣是圓舌尖。鸚鵡的鳴管也不同於普通的鳥類,它們鳴管的有個部位非常的薄,再加上周圍的肌肉一收縮一放鬆就能說話了。但是有科學家表示鸚鵡會說話並非只是有著得天獨厚的生理優勢,而是因為它們非常聰明發達的大腦。
  • 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
    人類對恐龍這種從未謀面的史前動物的研究並不充分,恐龍最早給人的印象是和蜥蜴類似的動物,以現代的生物學角度分析恐龍到底屬於哪種動物嗎?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是的,恐龍傳統上被認為是「爬行動物」。由於是恐龍的後裔,因此有人認為鳥類也應該被歸類為「爬行動物」,就像非鳥類恐龍、魚龍、翼龍、蛇頸龍、鱷魚、烏龜、蜥蜴等一樣被認為是爬行動物。傳統的分類法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該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我們可以說所有恐龍和鳥類都是從爬行動物祖先演化而來的,鱷魚也是如此。這已經涉及到了複雜的分類學。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一項歷時四年之久、雄心勃勃的國際合作研究,通過全面解析現代鳥類基因組圖譜,使約6600萬年前地球上龐大動物類群恐龍覆滅之後出現的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浮出水面,並深入解答了很多疑問。 這些新發布的成果在許多鳥類演化相關問題上提出了新的觀點。其中發表在《科學》雜誌的兩篇綜合性文章稱,研究人員基於全基因組數據構建了有史以來最高可信度的鳥類分子演化樹,前所未有地解決了關於早期鳥類演化關係的歷史爭論;描述了鳥類基因組演化的歷程,從基因組角度闡述了鳥類宏觀演化的重要特徵。
  • 人類的大腦和鳥類有幾分相似?
    與哺乳動物不同,它們的端腦並非層疊的「皮層」組織,也沒有專門用於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特定腦區,其端腦的兩個主要區域——基底腦室嵴(BVR)和背側腦室嵴(DVR)卻與哺乳動物的基底神經節大致類似。對鳥類大腦核心成分、連接方式、分子特性和生理機能,以及與哺乳動物神經迴路和功能模式的區別研究,統稱為進化連接組學。
  • 為什麼鳥類會飛翔?你知道鳥類飛行的奧秘嗎?
    世界上的鳥類眾多,不同的鳥有著自己的獨家飛行本領。為什麼鳥類會飛翔?魚兒會遊泳,人類通過後天學習亦能掌握這項本領。但鳥類的飛行本領卻無法被人類所掌握,再多的練習也無法使人們單獨憑藉自身飛上天空。鳥類能飛上天與它們巧妙的身體構造是分不開的。首先,鳥類擁有一個流線型的身體,大大減小了它們在飛行時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