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器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家這樣說…

2021-01-21 小小包麻麻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尤其是明星父母,都讓孩子學樂器:

黃磊女兒多多、郭濤兒子石頭在學鋼琴、玩吉他。

陸毅女兒貝爾、李湘女兒王詩齡、田亮女兒Cindy同樣學起了鋼琴。

Kimi還用尤裡克克彈奏生日快樂歌曲為林志穎慶生......

為什麼大家都熱衷於此?

因為有傳言說,學樂器能變聰明。這個聰明包括什麼?邏輯思維和記憶力強,聽覺和視覺靈敏高等,而這些能力都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得到提升的。

那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我就從腦科學的角度為大家解答。

學樂器能變聰明?是的

學樂器改變了神經細胞的連接,也就意味著,增強了記憶力。

怎麼理解呢?

先來看下加拿大腦神經學家們進行的一項特別研究。

他們給大提琴做了瘦身,然後讓13個志願者躺在核磁共振儀裡練習「大提琴」,同時記錄練習過程中大腦神經連接的變化。

實驗持續進行了幾周,他們從核磁共振顯示屏上看到,志願者彈奏「大提琴」時,大腦有多處亮起,視覺、聽覺、運動皮層,還有胼胝體......

這代表什麼?無數個大腦神經細胞在建立新的連接,修剪沒用的連接。長期持續的練習,還會強化這種新的連接。

這跟記憶力的增強有關係麼?

當然有。

過去研究發現,大腦神經細胞連接的改變,使得知識得以在新的神經連接間傳遞,並最終分類收納進大腦特定存儲位置,成為新的記憶。而當這種神經細胞連接不斷被強化,記憶就加深了。

所以,學樂器確實增強了記憶的廣度和深度。

除此之外,學習樂器還有其他好處。

一場演奏是怎麼進行的?

將看到的樂譜進行複雜的邏輯分析:樂曲有哪些特徵、跟之前的有什麼差異;用什麼樣的方式演奏,聽起來更悅耳,並且使人振奮、引爆全場,然後才是付諸行動。

這就需要大腦同時調動視覺、聽覺、運動部分來共同推動演奏這項「工程」;於此同時,為了確保演奏的順利進行,處理語言、數學的左腦,以及長於創造性內容的右腦,二者必須互通有無,密切保持聯繫,這就需要負責左右腦信息傳遞的胼胝體來配合。

整個過程中,神經細胞連接重組和強化,多巴胺分泌,胼胝體容量增大,灰質皮層增厚......

長此以往,孩子的邏輯思維、記憶力、協調能力、視聽覺能力、情緒控制力等都會得到提升。

這些不正是聰明的特徵麼?

Emmmm,看來傳言非虛,學樂器真的能變聰明!

學樂器,我們慢慢來!

既然給孩子學樂器有這麼多好處,那我們該給孩子買什麼樂器?要不要趕緊報個班?別急,這個事情還是要有一套章法的。

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樂器是件很枯燥、很累的事情,如果沒了剛開始的新鮮感,後面支撐孩子走下去的,唯有興趣了。

所以,在給孩子學樂器之前,我們先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怎麼做呢?

如果父母是搞音樂的,那可能本身就會很重視音樂啟蒙。比如昆凌從懷孕開始就給小周周聽周杰倫的歌,出生後也沒中斷音樂啟蒙,再加上杰倫夫婦對小周周天生樂感的敏銳察覺,找到興趣點肯定不在話下。

但如果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也不用太擔心,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可以從小培養的。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音樂環境。我們可以從懷孕開始就給孩子做音樂胎教,出生後也要讓孩子多聽高雅的音樂,包括古典樂、輕音樂、爵士樂等,等孩子大一點了,還可以和他一起看演奏會、聽兒童音樂劇、參加音樂節等。

幫孩子理解音樂。孩子對音樂的理解可能比較有限,我們還可以跟孩子講講曲子的由來與故事,或者討論聽後的感受,增強孩子的鑑賞力。

孩子音樂興趣培養起來的同時,我們自然也就找到了孩子感興趣的點。

然後,為孩子選購合適的樂器。

如果孩子表現出想要學某種樂器的意向,那我們就可以開始為他選購樂器啦!

樂器的選擇,首推鋼琴。

因為鋼琴是眾多樂器中最容易上手的。鋼琴音準固定,音高又容易找到,只要用眼睛看就能找到,而弦樂則需要靠感覺來找準音高,這需要最少半年的練習。

再者,鋼琴不容易跑調,不易打擊孩子積極性。初學的孩子彈鋼琴,發出的聲音不會很難聽,而管弦樂剛開始吹不好,可能連聲音都發不出。

至於其他樂器,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

如果孩子喜歡吉他,那可以在5歲左右時為他引入。

如果孩子喜歡小提琴或古箏,我們可以提前請專業人士給孩子測測音準、音高,然後再考慮入手。因為小提琴對音準有要求,古箏對音高有要求,學習難度相對較大。這兩種樂器都建議在5歲以後學習。

最後推薦一個不是很難的樂器——尤克裡裡,這個很適合3歲左右的孩子練習。

學樂器是件辛苦的事。一開始的興趣、喜歡、快樂都可能被磨滅。

但是,學樂器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又有很深的影響。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啟發的。

所以,再有誰說學樂器沒必要,那就把這篇文章甩給他看,哈哈哈。

【關於我們】

微信關注公眾號「小小包麻麻」,給你更多科學權威育兒知識/母嬰用品評測。

相關焦點

  • 「全腦開發」能否讓孩子變聰明?很多過來人的感受是這樣的
    一些父母自覺不自覺地,渴望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哪怕是後天調試甚至是「大補」,也要求得人生發展的先機。這種焦慮可以理解,但是需要被紓解,而不能被激化。據報導,早教市場流行「全腦教育」,如右腦開發、松果體開發、考試香水、聽音頻提升腦力、閃卡等,打著「腦科學與教育」培訓的旗號,受到眾多家長的追捧。
  • 「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早教亂象亟待治理
    原標題:「全腦開發」「右腦教育」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孩子有人教、有同齡人陪伴,這本是雙贏的好事,但是記者在林林總總的號稱有提升智商神功的早教機構中探訪,卻發現了諸多問題:有的機構涉嫌虛假宣傳,有的機構則擅長「販賣焦慮」,提前學、超綱學無處不在,這其中的教育理念令家長困惑、令社會擔憂——
  • 光明日報:全腦開發、右腦教育,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課程顧問表示,這幾十張卡片通過課程訓練,孩子都能記下來。「我們會教一些方法,比如把『巫師』的圖片記成『50』,或者編一個故事,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的全腦都得到開發,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成效。」這位顧問信心滿滿。課後,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他們表示,課程對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智商的提升效果無法判定。
  • "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早教亂象亟待治理
    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記者調查】  編者按  教育神經科學是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教育學整合起來,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的文理大跨度的新興交叉學科。中國「腦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呼之欲出,腦科學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轉化與應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 音樂能讓孩子變聰明嗎?是的「莫扎特效果」得到證實
    >我認為,其實音樂能讓孩子更聰明,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聽了鄰居的話,我呆住了,其實我一直不太贊成孩子學這個,覺得孩子學這個有浪費孩子學習時間的孩子學習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適當的音樂不僅對健康的孩子學習也有好處現有的比較權威的"莫扎特的音樂的效果已經確認了這一觀點現在和這個效果一起來看看確認莫扎特音樂的效果,音樂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
  • 「全腦開發」「右腦教育」 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課程顧問表示,這幾十張卡片通過課程訓練,孩子都能記下來。「我們會教一些方法,比如把『巫師』的圖片記成『50』,或者編一個故事,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的全腦都得到開發,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成效。」這位顧問信心滿滿。課後,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他們表示,課程對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智商的提升效果無法判定。
  • 專家告訴你,從小聽音樂的孩子為什麼聰明
    經常會聽別人說,學音樂的孩子相對聰明,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 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為「音樂腦」。
  • 「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
    課程顧問表示,這幾十張卡片通過課程訓練,孩子都能記下來。「我們會教一些方法,比如把『巫師』的圖片記成『50』,或者編一個故事,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的全腦都得到開發,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成效。」這位顧問信心滿滿。課後,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他們表示,課程對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智商的提升效果無法判定。
  •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莫扎特音樂是否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定義一下,我們所說的「聰明」是指什麼?Tomatis Method主要關注人耳的傾聽能力。「傾聽」是一個人使用自己的耳朵,以一種專注的方式,為了學習和交流去聽的一種能力——而且沒有情緒困擾。
  • 學音樂的孩子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就是這個道理。學音樂的孩子能吃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哪個學音樂的孩子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除了身體上吃的苦,還有精神上不斷「重複」帶來的折磨。能扛住精神肉體雙重苦的孩子,將來在人生的逆境中,也能從容應對。
  • 閱讀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科學閱讀重塑孩子大腦,提升智力
    猶太人被稱之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在猶太人的文化傳統裡,當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閱讀時,父母會在書上滴一點蜂蜜,然後讓孩子把蜂蜜舔掉,這樣告訴孩子書是「甜的」,從而孩子小的時候就幫他樹立起書是有營養的、使人幸福的工具,閱讀是讓人快樂的事情。這樣的傳統讓猶太人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這也使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知識,開發大腦智力,變成了我們公認的最聰明的人。
  • 莫扎特音樂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下)
    莫扎特效應真的能讓孩子變聰明嗎?但大眾還是普遍會對一些問題不理解。順便說一下,甚至於Tomatis技術的衍生產品——Forbrain,這款家用注意力和口才訓練耳機,也基於類似的聲音過濾方式。不同的是,Forbrain過濾處理的是使用者自己的聲音。
  • 腦科學家卻這樣說
    上個星期收到老師的邀請,家長協同孩子參加本月的親子活動,孩子們在午餐的時候我發現在,有個小朋友用左手吃飯,我主動的去問了孩子的媽媽,為什麼孩子用左手吃飯?這位孩子的媽媽是這樣跟我說的,孩子常用左手更聰明呀,加上他從開始自己學吃飯就是左手,我也沒有特意管過,所以他一直就這樣。
  • 男孩學什麼樂器好?女孩學什麼樂器好?
    現在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家長都希望孩從小能學一門樂器,多一份專長和培育一些藝術才幹,但在挑選學什麼樂器上不少家長有會犯難,下面針對「男孩女孩學什麼樂器比較好」這個問題專家給出了具體的解答。專家解答:男孩女孩學什麼樂器比較好那麼,男孩女孩在不同樂器的挑選上有要求嗎?比較合適孩子們學的樂器又有哪些呢?資深樂器專家表示,理論上來說,任何一種樂器對學習者的性別是沒有要求的,但確定男孩女孩學什麼樂器之前,不同樂器的學習難易程度應該考慮到。
  • 科學家證明:演奏樂器的人大腦更聰明!
    大家或許都聽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雖然不知道如何證實這句話,但科學家卻證明了學音樂確實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聰明,換句話說是讓大腦裡面的運作更靈活順暢。
  • 寶寶剛出生體重「幾斤幾兩」最聰明?腦科學家:越接近這數越聰明
    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越來越聰明,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於其他家的孩子。為此做父母的可謂是花費了很多的心思,甚至在備孕懷孕時期就已經開始為培養寶寶做足了準備。面對各類讓寶寶變聰明的秘方可謂是千奇百怪,而父母最為推崇的做法,就是讓寶寶吃健腦的食物來讓寶寶變聰明。自此之後,很多媽媽都是特吃特吃,想要通過吃得多讓寶寶也多吸收一點營養,從而變得更聰明。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是適應每一個寶寶,比如巨大兒不斷增多,這樣孕媽在生產時就會遇見很多困難。
  • 右腦被稱作「學術腦「,證明孩子聰明,「學術腦的孩子有3個特徵
    左腦負責情感的處理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而右腦則負責邏輯和推理能力,因此經常把喜歡用左腦思考的稱為"情緒腦",而右腦則稱為"學術腦"。因此右腦發達的孩子,說明越聰明。今年只有四歲的果果,簡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只要是遇到自己不明白的東西,總是喜歡問王女士"為什麼",王女士聽到這些問題,實在是頭大。
  •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學的10大樂器,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學習樂器不僅有助於開發孩子智力,還能培養孩子的文藝修養,增強個人魅力,很多家長在孩子年級很小的時候便讓孩子接觸各類樂器,但其實,樂器的學習因人而異,有些樂器適合孩子小時候學,而有些只能等孩子長大後再開始學習。
  • 腦科學家:最能鍛鍊孩子大腦的「一件事」,常被很多父母忽視
    文|凝媽我們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會想辦法促進大腦發育,給孩子吃健腦的食物,讓孩子多讀書,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多運動,但是卻忽視了一件重要的事。直到看到腦科學家的研究,才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洪蘭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她曾說:在神經學上,智慧的定義一是取決於神經連接的密度,這是基因決定的,另一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則是後天經驗決定的;父母無法控制基因,但後天的部分卻可以著力,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最好的方法。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由此我們得知,演奏音樂是通過手、眼、腦、耳朵共同結合完成的,而且處理速度基本是瞬間反應。所以,音樂可謂是一項「高腦力運動」,訓練音樂的同時,孩子的智力和協調性也會提高。如需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觀看視頻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