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演奏樂器的人大腦更聰明!

2021-01-21 騰訊網

大家或許都聽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雖然不知道如何證實這句話,但科學家卻證明了學音樂確實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聰明,換句話說是讓大腦裡面的運作更靈活順暢。

演奏音樂的時候,大腦的波動竟然就像在,許多部位都被點亮,神經元細胞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信息的傳輸更加迅速!學會演奏樂器竟是如此的神奇與美妙!

不信請看TED課堂視頻

生動形象地說明了

學習音樂、演奏樂器是如何

改變人類的大腦

研究表明,在我們聽音樂的時候,大腦的多個區域都開始活躍運作,標記的部位被點亮,仿佛在腦內舉行了一場小小的煙花表演。

而當研究對象換成演奏樂器的人時,這場小煙花變成了嘉年華,這意味著演奏樂器時的大腦相當活躍,此時的大腦活動相當於進行了一次全身運動。

神經學家認為,演奏一件樂器能幾乎同時把大腦所有區域都喚醒,尤其是視覺,聽覺和運動皮層。與其他運動相比,規律的、結構性的演奏練習加強了這些大腦機能,讓我們能將這些優勢運用到其他活動中。

欣賞音樂和演奏音樂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後者需要較好的動作技能,需要同時運用到大腦左右半球,它同時結合了語言和數學精度,這些多由大腦左半球參與,而新奇有創意的內容則由右腦參與。

因此,演奏樂器能提高大腦胼胝體的容量及活躍度,這使音樂家在學術和社交環境中,能更有效並獨具創意地解決問題。由於創造音樂也涵蓋製作和理解其中的情感化的內容和信息,所以音樂家們通常具有高級別的執行能力,以及更高超的記憶能力

並且,科學家隨機抽取的一些人,在經過一段時間樂器的學習之後,與其他人相比大腦內多個區域都得了提升。因此,美好的音樂能給大腦一個良好的思維基礎,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得到優化。

3~6歲大腦神經發育最旺盛的時期

這時讓孩子開始接觸音樂非常有必要!

任何時候開始學一門樂器

都會對人生有著積極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特雷門琴:無需觸摸即可演奏的樂器
    當他的同行科學家們聚集在這個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吸引了很多人。「 特雷門琴旁聚集了一大群人,演奏家站一張帶有兩根金屬天線的小木頭寫字檯前揮舞著手臂,讓在場的人看的如痴如迷。美國無線電公司將其市場營銷為「最容易演奏的樂器」,
  • 一種不需要身體接觸就能演奏的神奇樂器
    先來假裝沒看標題,猜猜這些人在幹啥?……是的,他們並不是在抽風,而是在演奏!今兒來介紹一種灰常神奇的樂器,特雷門琴(Theremin),一種利用電子閥門或真空管裝置所產生聲音的電子樂器。1919 年時,俄國發明家萊昂·特雷門(Léon Theremin)發明了它,連愛因斯坦都曾參觀,至今依然是世上唯一不需要身體接觸的電子樂器。1929 年約瑟·舒爾凌格為特雷門創作了一首《特雷門與樂隊組曲》,並由發明家親自演奏。現在,聽一首特雷門琴演奏的曲子感受一下。
  • 世界上最難演奏的樂器,看不見摸不著全憑意念……
    別看它演奏起來這麼詭異,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科學家發明出來的樂器。1919年,前蘇聯物理學家利夫·特爾門(Lev Termen)作為無線電工程師,準備發明一個專門測試氣體密度的儀器,結果意外發現儀器能伴隨著氣體密度的變化發出不同的聲音,恰好這位物理學家本人擅長拉大提琴,稍作研究之後,特雷門琴就問世了。
  • 音樂可以讓人思維清晰嗎?為什麼有很多科學家都喜歡演奏樂器?
    即使如此,用骨頭雕刻的笛子卻可以證明史前音樂的存在。從近代歷史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音樂對社會的影響。音樂曾經幫助過託馬斯傑斐遜在寫一些東西時候。當他找不到準確的詞語描述某部分章節時,他會演奏小提琴,以幫助他思考。音樂幫助他從大腦中提取準確的詞語寫在章節裡。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公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
  • 學樂器能讓孩子變聰明嗎?腦科學家這樣說…
    他們給大提琴做了瘦身,然後讓13個志願者躺在核磁共振儀裡練習「大提琴」,同時記錄練習過程中大腦神經連接的變化。實驗持續進行了幾周,他們從核磁共振顯示屏上看到,志願者彈奏「大提琴」時,大腦有多處亮起,視覺、聽覺、運動皮層,還有胼胝體......這代表什麼?
  • 《黑色沙漠》更新莎亦的才藝 演奏樂器施展技能
    「莎亦」可使用三種樂器展示多種才藝。玩家可使用莎亦的樂器演奏技能「太陽月亮和星星」、「勇氣」、「生氣了生氣!」「我們是主人公!」等幫助己方或擾亂敵方。同時根據演奏樂器的不同,還能給同伴施展提升攻擊力、移動速度、生命力等的BUFF。另外,在去年獲得不少人氣的玩法「挑戰秘密任務」也重新開啟。玩家通過該玩法,可以根據遊戲內提供的線索為基礎完成秘密任務,並獲得多種獎勵。
  • 「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天壇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
    (樂器空間雜誌社報導)6月18日下午,「6.21國際樂器演奏日」系類活動——中和韶樂專場演奏會在天壇公園神樂署隆重舉辦。本次演奏會由6·21 國際樂器演奏日(中國)組委會、北京樂器學會、北京市天壇公園管理處聯合主辦,北京正明民族樂器廠承辦。
  • 走路快,大腦更聰明
    不久前曾有美國神經科學家研究指出,走路緩慢的人容易衰老。近日,德國一項新研究發現,步速較快的年輕人大腦更聰明。為調查青少年及成年早期身體素質與大腦功能的關聯性,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以1206名平均年齡30歲的志願者為對象展開研究,讓他們以最快速度走路2分鐘。
  • 「能發聲的東西都有可能變成樂器」西安男子用板磚蔬菜演奏出美妙...
    近日,一則「西安男子把板磚和瓜果改造成樂器」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傳播,視頻中演奏者逸飛將生活中常見的瓷磚、水果、蔬菜進行改造,演奏出了《新年好》《女兒紅》等美妙的樂曲,網友不禁感嘆「高手在民間」,「太厲害了」。1月10日,記者見到了逸飛,他向記者分享了樂器創新背後的故事。
  • 自己演奏的樂器自己做,「手作」風潮悄然流行
    近來,「手作」風潮在音樂愛好者中悄然流行,有人自己做簫,有人自己打磨一把小提琴,還有人花上一兩年時間斫出一張古琴……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在業餘時間學習演奏樂器,還嘗試自己製作樂器,在切割木板、打磨材料、拋光開孔等動手體驗中,感受音樂與文化「凝固」在手中的樂器上。歷時兩年,把一塊木頭變成琴古琴愛好者徐千懿現在彈的琴,就是她在校讀書期間親手做出來的。
  • 澳科學家發明"樂器T恤" 比手劃腳就能"彈"吉他
    澳科學家發明"樂器T恤" 比手劃腳就能"彈"吉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5日 09:57 來源:   中新網雪梨11月15日電 澳大利亞科學家日前發明一種
  • 聰明的孩子學音樂,學音樂的孩子更聰明
    在音樂的表演過程中,無論是老師,或是孩子們在演奏,在大多數人看來,貌似都很簡單:「還不就是動手按兩下琴鍵,按對了就好麼?」這種說法可就大錯特錯了,看似很容易的演奏,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簡單。從彈,到聽,再到大腦的信息處理,最終將信息反饋回眼睛和手去執行動作,這個過程無時不刻考驗著演奏者的大腦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稍微有偏差或遲疑,就會出現錯誤。由此我們得知,演奏音樂是通過手、眼、腦、耳朵共同結合完成的,而且處理速度基本是瞬間反應。所以,音樂可謂是一項「高腦力運動」,訓練音樂的同時,孩子的智力和協調性也會提高。
  • 怎樣快速掌握葫蘆絲演奏
    葫蘆絲是一種很容易吹響的少數民族樂器,也是一種很難吹好聽的樂器;能吹響並會按音,基本就能演奏一首小曲子,但若要達到讓聽眾不討厭和舞臺表演的程度,就要找老師慢慢地學了。本文所說的快速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指的是要能在舞臺上完美地演奏一首曲子,而不是簡單地把曲子吹下來。下面就說一下完全掌握葫蘆絲演奏的練習步驟:1.手指靈活度練習。
  • 人腦植入晶片或成為現實,實驗人員用意念打擊樂器,演奏音樂
    如今天要講的腦機接口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通過儀器或者在大腦中植入晶片,來獲取大腦的腦電波數據。甚至還可以通過腦電波來操縱外部儀器。不過非侵入式的實驗已經有過應用實驗了,早在1965年的時候,美國一位作家就用一個類似「頭套」的儀器套在腦袋上,從而實現了用意念操縱樂器,並開始演奏音樂。
  • 欣賞音樂可放鬆大腦放鬆心惜,解除壓力,聽巴赫的音樂提高記憶力
    研究巴赫的是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他的研究證明巴赫的音樂有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不管怎麼說,古典音樂都有讓大腦愉快的因素。這些古典的曲子不但能刺激我們的右腦,讓我們感到愉悅,而且曲子裡有一種叫「波動」的波,這種波能讓大腦產生大量的a波, a波能讓情緒安靜下來,情緒安定有助於加強記憶力,所以也有說法說古典音樂能提高記憶力。
  • 【音樂研究】研究證明五種活化大腦的最佳方式
    除此之外,美國《醫學日報》指出,閱讀、跳舞、演奏樂器等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記憶力,還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相關疾病發生。1.閱讀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認為,閱讀需要多重複雜的認知功能相互協調,增加大腦特定區域的血流量。
  • 【樂器推薦】女孩學什麼樂器好 十種適合女孩子學習的樂器
    會玩一兩種樂器無疑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扮酷耍帥自然不在話下,而且對於自己形象氣質的提升也是極好的。試想一下在一個特殊的日子,你在臺上演奏一曲會是何等矚目的事。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女生玩樂器都是仙氣十足的古典美女形象,令人如痴如醉。其實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十種最適合女孩子學習的樂器。
  • ...最孤獨新生」其實還有一個「小師妹」 中國樂器演奏3個專業最冷門
    他從小學開始接觸、愛上古琴,今年順利考入山東藝術學院的中國樂器演奏(古琴)專業。&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背後,一方面,大家被宋倞的琴聲打動,為他的執著堅守點讚,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有對傳統音樂傳承的隱憂、感嘆。
  • 「左撇子」孩子比普通人更聰明?德國科學家:別把問題想得太複雜
    我一個左撇子的朋友上學時經常會遇到這個問題,他很好奇「左撇子的人更聰明」的認知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有的家長在孩子學會拿東西時就強迫孩子用左手,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更聰明。在受到反駁時,很多家長都會用名人舉例證實「左撇子的人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