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音樂放鬆大腦放鬆心惜,解除壓力,聽巴赫的音樂提高記憶力,「莫扎特效應」是人們一段時期以來談論的話題,據說聽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莫扎特效應」的研究者是美國的勞謝爾博士,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從此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這種效應只在聽完曲子的一個小時之內有效果。不久這種爭論就消失了。巴赫的巴洛克音樂雖然不如莫扎特的那樣出名,但也有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
研究巴赫的是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他的研究證明巴赫的音樂有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不管怎麼說,古典音樂都有讓大腦愉快的因素。這些古典的曲子不但能刺激我們的右腦,讓我們感到愉悅,而且曲子裡有一種叫「波動」的波,這種波能讓大腦產生大量的a波, a波能讓情緒安靜下來,情緒安定有助於加強記憶力,所以也有說法說古典音樂能提高記憶力。
尤其平時做文書工作的人,經常是左腦在工作,這些人在休息日的時候可以聽聽古典音樂刺激右腦,這樣能讓大腦更活躍,如果不僅想提高大腦的靈活性,還想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成績的話,建議還是多聽聽巴洛克音樂,試著演奏樂器。不只是聽音樂,如果能彈奏的話,給予大腦的刺激就更強了,因為演奏樂器不僅要用耳朵,還要用手指。
提到演奏樂器很多人都會說自己不會。這裡所說的演奏並不是說像演奏家那樣彈出美妙的音樂來,而是只要隨意彈奏能達到讓大腦愉悅開心的目的,比如吹口琴、長笛等,最不喜歡成年人那種一本正經彈奏的樣子,他們只想著怎樣讓別人覺得自己彈得好,根本體會不到從指間產生音樂的感覺,雖然付出了努力,但是大腦沒有感到快樂這樣就沒有達到使大腦愉悅、讓大腦活躍起來的目的。
順便說一下,如果不使用在額頭部位的前額葉區,就達不到防止痴呆的目的。前額葉區佔大腦皮層的百分之三十,控制著人類思考、判斷、創造等能力,是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如果是演奏熟練的曲子,這個部位不運轉,但是如果彈奏不熟悉的曲子,流向這個部位的血液就增加,這個部位就會運轉起來,如果想增強大腦的活動,就試著用身邊的樂器隨心所欲彈奏能讓自己愉悅的曲子。
唱歌可以讓心情變舒暢,唱歌最能有效地讓大腦活躍起來,和聽古典音樂、彈奏樂器一樣,唱歌也有減輕壓力的效果;另外還有更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加速血液流動,我們呼吸的時候一般是打開胸腔吸氣呼氣,唱歌的時候是從腹部發出聲音,無意識間進行了腹式呼吸。進行腹式呼吸的時候,胸腔和腹腔之間的膈向下移動。
這時吸入肺部的氧氣比胸腔呼吸的氧氣要多,全身的血液循環加快,更多的血流向大腦,大腦就能精力充沛地運動起來,不能只是會唱熟悉的老歌,還應該去挑戰新的歌曲,這樣你的大腦才能被激話,若想讓大腦反應敏捷,到了歌廳,從腹部發出聲音大聲地唱,大腦、心臟的運動同時得到加強,第二天會感到精力充沛。好啦,本期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觀看,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