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大腦的作用

2020-12-03 吾老院

沒有什麼能像音樂一樣活躍我們的大腦。所有可以活躍大腦的行為都可以提升我們的腦健康。研究發現,音樂可以改善睡眠,增強記憶力,減輕壓力並提升思維能力,所有這些都意味著音樂是最便於中老年人群大腦保健的工具。

音樂可以激活人們的活力。當音樂進入我們的耳朵時,聲波會轉換成神經信號,傳播到大腦釋放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種在神經網絡中傳播愉悅的介質。換句話說,當聽到音樂時,我們的情緒則會提升。無論是京劇還是流行音樂,形形色色的音符對於每個人都是情緒的安慰劑。

2020年美國退休協會對3000多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從事音樂的人更容易體會生活的幸福。同時他們的焦慮和抑鬱感受水平很低。同時,音樂也是促進社交的工具。中老年人一起唱歌或表演的時候,會減少年齡帶來的孤獨感。

那麼新一代退休人該如何運用音樂的力量呢?

1.我們可以通過手機APP,比如說全民K歌,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音樂。這樣可以改善我們健康狀況提升生活質量。

2.尋找廣場舞團隊,通過活動緩解壓力,促進社交並使大腦保持活躍。

3.在家欣賞可以喚起積極我們回憶的歌曲。

4.嘗試聽新音樂。陌生的旋律更容易激活我們的大腦。

5.聽音樂運動。音樂可以提升我們的身體能力。

6.通過唱歌或彈奏樂器製作自己的音樂。

音樂不僅可以改善情緒,還可以促進運動能力。因此很多護理專家正在利用音樂的力量來幫助中老年人進行神經康復。一些中風康復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患者已經失去說話的能力,但是他們依然可以隨著音樂發出唱歌的聲音。也有護理團隊利用音樂幫助帕金森氏患者增強運動能力。而對於患有認知症的老年人,護理人員和治療師會使用音樂觸發記憶。童年時代的歌曲可以幫助我們回憶起曾經的人和物。

音樂是我們最簡單獲得大腦保健的方式。吾老院也在尋找新一代退休人通過二胡、提琴、吉他、鍵盤樂器、口琴等樂器自彈自唱的作品。我們相信每一個有才華的退休人都代表著一個時代,不管是網際網路時代還是曾經的傳統媒體時代,才華永遠是稀缺。而每一個出色的作品,都可以鼓勵更多的退休人發現新的生活方向。因此如果你有展示能力,可以私信我們,我們會購買你創作的優質產品。

#退休#

相關焦點

  • 聽古典音樂 大腦更年輕
    核心提示:聽古典音樂提高了「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大腦內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不僅如此,聽音樂還能調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基因,因此,聽音樂能夠幫助保持大腦健康。   聽古典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聆聽古典音樂能夠促進大腦中掌管記憶和學習部位的基因活性,同時還能抑制一個同帕金森氏症相關聯的風險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聆聽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K216(G大調),這首曲子的長度大約為20分鐘。
  • 全腦音樂大放送!音樂給大腦的好處有多少?
    視頻簡介: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如果說聽音樂的大腦在「放焰火」,那麼演奏音樂的大腦就在開一場全腦參與的「狂歡派對」!演奏音樂使大腦信息傳遞更快,左右半球全腦協同,在運動能力、效率、創意、執行力等各方面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全腦開發行業中經常有人講:音樂能開啟右腦,可以讓孩子具有超感官能力。
  •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在任何社會聽音樂都很常見,但聽音樂的生物決定因素卻仍是未知。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聽古典音樂會提高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同時下調調涉及神經衰弱的基因。
  • 讓音樂去「欺騙」大腦——盤點用音樂可以解決的問題
    音樂,它可以讓悲傷的你快樂,也可以讓你像小丑一樣跳舞,它可以讓整個世界為你傾倒。同時,音樂有許多科學用途。例如,音樂可以幫助痴呆患者提高記憶力。痴呆症患者在收到裝滿他們熟悉和鍾愛的老歌的音樂播放器時,大都作出了積極反應。
  • 大腦閱讀音樂之理,音樂失讀症存在之據
    最近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失讀症和計算障礙症是各有特定病因的兩種不相關的情況(計算障礙症被認為是由大腦頂葉的空間信息處理能力損失而引起的)。如果大腦會對文字和數學符號進行不同的處理,那麼為什麼不也對音樂符號信息進行分別處理呢?音樂的書寫系統像語言一樣,西方音樂有著一套高度成熟的標記系統。
  • 阿爾法腦波音樂,激發大腦潛能
    阿爾法腦波(alpha wave)音樂是頻率在8-14赫茲範圍內,每分鐘60-70節拍的腦電波音樂,1908年由奧地利醫學家漢斯· 伯格博士首次提出。長期以來,科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阿爾法腦波,他們發現聽阿爾法音樂可以提升大腦中的阿爾法波,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阿爾法音樂被視為是潛能音樂、靈感音樂,而我們大腦右半球的腦波呈現就是阿爾法腦波。
  • 超腦力特訓營 | 激發大腦潛能,可以從音樂開始
    很多人都聽過音樂可以開發大腦潛能這樣的說法,但是音樂和人的大腦有什麼關聯呢?什麼樣的音樂對大腦有好處,你知道嗎?這和人的大腦結構有著很大的關係。人的大腦由左腦和右腦構成,右腦比較感性,對藝術、音樂這些東西比較擅長,被稱為「音樂腦」,左腦擅長閱讀、計算等,被稱為「語言腦」。人類自語言文字出現以後,就習慣使用左腦,人們普遍左腦發達。右腦是文字出現以前人們就使用的,但是在人類文明長期的發展中,右腦的功能被人們忽視,左右腦發展失調。音樂可以刺激人們右腦神經,開發大腦的潛能。
  • 音樂通過大腦傳遞一種愉快的寒意
    ,已經與大腦獎賞和愉悅系統的激活有關。現在,科學家們分析了與愉悅的音樂寒戰相關的大腦活動模式。在這項研究中,一個高密度的腦電圖裝置被用來測量當人們戴著耳機和頭皮上的電極聽音樂時的腦電波活動。研究小組讓11名女性和7名男性(他們說自己經常體驗到一波又一波的音樂快感)聽了一段時長15分鐘、共90秒的錄音片段。一些摘錄是從參與者最喜歡的催情音樂中選取的,其他的錄音則由研究人員挑選。
  • 音樂對於聽力康復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音樂對於聽力康復的作用隨著研究深入,越來越重要。以色列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音樂在行耳蝸植入術幼兒的言語習得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這項研究在剛剛結束的以色列海法大學舉辦的大腦、治療及技術年會上宣布。以色列聽力學家通過研究音樂療法對2至3歲、行耳蝸植入術幼兒康復進程的影響,尤其是在改善其自發性交流方面的獨特效果,來探討如何促使這些聾兒儘快學會說話。他們認為音樂由各種不同元素組成,這些元素也是語言組成成分。因此,作為一種非語言的交流形式,在這些孩子無法使用語言時,他們能使用音樂來交流。
  • 音樂真能讓寶寶變得更聰明?科學家專業分析,音樂有哪些神奇作用
    說到音樂,幾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聽的曲風,不論是心情愉悅還是低落,大多數人都會通過聽音樂來調節情緒,音樂在成人的世界裡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但是對於寶寶呢?寶寶需要聽音樂嗎?其實經常讓寶寶聽一些音樂,也是能起到啟蒙的作用的,今天我們就來聽一下,專家是怎麼看待寶寶聽音樂這件事的。
  • 音樂對大腦刺激可等同食物刺激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腦在聽音樂時的感覺可以比享受美食更好,這正應了孔子當年聽過美妙韶樂後的一句誇張感嘆
  • 欣賞音樂可放鬆大腦放鬆心惜,解除壓力,聽巴赫的音樂提高記憶力
    欣賞音樂放鬆大腦放鬆心惜,解除壓力,聽巴赫的音樂提高記憶力,「莫扎特效應」是人們一段時期以來談論的話題,據說聽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莫扎特效應」的研究者是美國的勞謝爾博士,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從此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這種效應只在聽完曲子的一個小時之內有效果。
  • 痴呆的老年大腦並非全痴呆!音樂可能成為研究關鍵
    諾瑪還善於回憶熟悉的音樂歌詞,而不是著名的諺語。音樂在她的記憶和大腦中確實有著特殊的地位。貝爾德表示,諾瑪的專長是最詳細的案例研究。似乎是她的程序性記憶系統在發揮作用,這套系統幫助我們做些需要很少有意識思考的動作,比如走路。同樣的記憶系統可以讓患老年痴呆症的音樂家繼續演奏他們的樂器。諾爾瑪學了一首新歌,也許這使她的情況變得不同尋常。
  • 左右大腦的功能與作用
    換句話說,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其實已經具備了與大人一樣的智力潛能,寶寶的左右大腦已經處於「stand by」狀態,早已擁有智力開發的潛能。左腦功能智力與左右腦均衡關係密切通俗地說,智力就是人的腦筋靈不靈。智力、智能、智慧,雖然用詞不同,但其含義都是指人的聰明才智。從心理學來看,智力指的是人的認識能力與活動能力所達到的水平。
  • 科學家創造音樂,以刺激早產兒大腦提前發育
    一般來說,在懷孕37周之前出生的早產兒的大腦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發育。而對普通人來說,在媽媽肚子裡待上十個月才能保證孩子的整個身體形態的發育。但根據瑞士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音樂可以成為早產兒大腦成熟的工具。根據該論文的作者,聽覺系統在嬰兒的形成過程中很早就起作用了,所以聲音是他們一旦離開腹部就能很好地理解的,即便是早產兒。但它不僅僅是任何有助於早產嬰兒的旋律。為了找出能達到這一成就的成分,研究人員與瑞士音樂家Andreas Vollenweider和一位專門研究早產兒的護士合作。
  • 冷科學:音樂即興創作培訓可以教你的大腦不同思考
    大腦如何在壓力下完成這樣的創造力仍然是一個謎,儘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實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在「 音樂心理學 」雜誌的一項新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熟練的即興演奏者比具有有限即興經驗的音樂家更能區分可以在一段音樂中互換使用的和弦和不能用的和弦。
  • fMRI發現音樂訓練能夠增進大腦執行能力
    研究者發現經歷早期音樂訓練的兒童善於快速處理和記住信息和解決問題。上圖顯示了在腦力勞動時的fMRI圖像,A圖和B圖顯示了音樂訓練組和非音樂訓練組的大腦掃描圖像。C圖顯示音樂訓練組大腦活動較非音樂訓練組大腦活動增加的區域。所謂音樂訓練是孩子要有私人的音樂課教師,彈奏一個樂器兩年以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目前用fMRI 圖像掃描進行了該研究。該研究結果與在成年人的研究結果類似,15名音樂家與非音樂家的對比得到類似的結果。
  • 【音樂研究】研究證明五種活化大腦的最佳方式
    除此之外,美國《醫學日報》指出,閱讀、跳舞、演奏樂器等活動,不僅能夠提高記憶力,還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相關疾病發生。1.閱讀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認為,閱讀需要多重複雜的認知功能相互協調,增加大腦特定區域的血流量。
  • 陳根:大腦研究,讓我們更懂音樂,更懂我們
    基於音樂對人和群體的影響,使得關於音樂如何激發快樂的機制,為什麼音樂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體驗的這一類問題,都持續地引發科學家對其的探索和研究。事實上,此前的影像學研究已經揭示了大腦獎賞中大腦活動的複雜模式,其中,快樂區域就是由音樂觸發的。
  • 【治癒系音樂}大腦活化,共振全腦音樂(收藏級)
    胼胝體是由數千微妙的神經所構成,將信息從一方傳到另一方,這座橋的可能性是無窮盡的,意味每個人都擁有可以整合大腦的方式。這份整合可以立刻在左、右腦之間創造一個新的平衡,它將光明帶進黑暗,讓黑暗走入光明。這兩者成為朋友,他們互相滋養彼此、學習對方的經驗。在最普遍的陰陽連結原則之下,左、右腦發展出連結的基礎,聽取與尊重彼此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