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的音樂教育通常會重視培養音樂讀寫能力,也就是流暢閱讀音樂記號的能力。但這不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就算對於專業音樂家來說也是這樣。於是問題來了,是否會存在一種叫音樂失讀症的病呢?
失讀症是一種學習障礙症,儘管患者此前已接受過正規的閱讀訓練,失讀症仍會導致他的大腦無法處理書面文字信息。研究人員對於失讀症的隱性病因和治療方案存在爭論,但主流觀點認為失讀症患者會有音位閱讀障礙,也就是說他們無法將一個符號(一個字母或一個音位)與它的發音聯繫起來。失讀症難以診斷,但人們認為總人口中高達10%的人會患病。
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大腦中負責閱讀音樂和閱讀文字的區域存在差異,在2000年的時候,一位退休的兒科神經學家Neil Gordon據此提出了存在音樂失讀症(dysmusia)的猜想。
其實,失讀症會影響患者的非語言符號閱讀能力並不是什麼新鮮觀點。舉個例子,計算障礙症(dyscalculia)就是指對於數學符號的閱讀和理解存在障礙。最近的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失讀症和計算障礙症是各有特定病因的兩種不相關的情況(計算障礙症被認為是由大腦頂葉的空間信息處理能力損失而引起的)。如果大腦會對文字和數學符號進行不同的處理,那麼為什麼不也對音樂符號信息進行分別處理呢?
音樂的書寫系統
像語言一樣,西方音樂有著一套高度成熟的標記系統。這使得音樂能夠被記錄下來,並從作曲者的大腦裡傳遞到表演者的手裡。但與語言書寫系統不同的是,音樂標記系統給音高進行了空間布局的安排。整頁樂譜由多組五線譜組成。一般情況下,五線譜上音符的位置越高,所代表的音高也就越高。
不同於文本中的字母,音符是可以被堆疊在一起的,這表示它們需要同時被演奏(和弦)。音樂也有一個演奏法記號系統。記號可以表示音長(節奏)、音量(力度)以及其他演奏要求。音樂也使用書面文字來表示音樂的情感特徵和聲樂作品中的歌詞。聲樂表演者可能並不會說歌詞所屬的語種。
由於書寫系統的物理特徵存在差異,大腦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閱讀音樂和文字其實也講得通了。這似乎就是事實——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如此。
大腦中文字和音樂的閱讀過程
在大腦裡,閱讀音樂是一項涉及面廣的、多模態的活動,這意味著閱讀音樂會同時涉及大腦中很多不同的區域,包括運動神經、視覺神經、聽覺神經、視聽互感、軀體感覺、大腦兩半球的頂葉、額葉區域以及小腦,因此閱讀音樂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腦」活動。通過訓練,相關神經網絡會得以強化。就算是閱讀單單一個音符,也可以激發音樂家大腦裡廣泛的神經網絡活動。儘管閱讀文字和閱讀音樂共用一些神經網絡,但其實它們是非常獨立的。閱讀音樂符號和閱讀字母時大腦活躍的部位會有很大差異。
腦損傷可能會損害患者閱讀文字以及音樂的能力,尤其是像作曲家莫裡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代表作《波萊羅舞曲》)那樣傷及多處的情況。他患有一種額顳葉痴呆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mentia)。
但是,也存在局部腦損傷只損害其中一個記號系統的閱讀能力而不影響另一個的情況。
Ian McDonald是一位神經學家和業餘鋼琴愛好者。他記錄了自己中風之後音樂閱讀能力失而復得的經歷,而他閱讀文字的能力沒受影響。Oliver Sacks描述過一個專業鋼琴家的情況,她患有一種退行性腦疾(後皮質萎縮,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一開始便喪失了音樂閱讀能力,但文字閱讀能力卻保持了好幾年。另一個例子則展示了相反的模式:一位音樂家喪失了文字閱讀能力但仍可以閱讀音樂。
腦損傷音樂和語言能力的影響不盡相同,各種事例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研究者的興趣。發布在1745年的文章《關於一個能歌唱的啞巴》是最早關於不能說話但能唱歌的人的報導。
就在前不久,俄羅斯作曲家Vissarion Shebalin在一次嚴重的中風後喪失了語言能力,但他仍然可以作曲。在失語的情況下仍可以歌唱這一事實促成了一種叫旋律語調療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的治療手段。這種療法本質上來說就是用歌曲代替了說話來進行治療。這使得患者可以與其他人進行口頭交流。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它們都證明了音樂和語言從某種程度上是相互獨立的神經進程。
甚至對於音樂記號系統裡的不同元素也會因為腦損傷而表現出閱讀能力的差異。音樂家無法閱讀音高但仍可閱讀節奏的案例和無法閱讀節奏但仍可閱讀音高的案例都已經被報導過。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確認了大腦閱讀理解音符(空間信息)和節奏(符號識別)的方式是不同的。
音樂失讀症
有研究開始指示出某種特別的音樂失讀症病發的方式。喪失的能力可能是識別音符或音樂記號的能力,或兩者都有。暫時仍未有令人確信的關於音樂失讀症的報導事例(儘管Hébert和他的同僚已經有些接近的成果),而且關於失讀症對閱讀音樂記號能力的影響是否存在也未有定論。
西方社會的兒童會被教導如何去閱讀文字,但不總是會被教導如何去閱讀音樂。甚至當他們接受了音樂教育後仍無法閱讀音樂時,人們也不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音樂家裡很多有天賦的人可以僅僅通過聽覺,來學習音樂作品並達到專業水準。音樂家之中,音樂閱讀能力強弱差別跨度很大,這種能力的強弱在視奏(首次對樂譜上的作品進行演奏)時可以特別清楚地看出。明確音樂失讀症的定義有助於解釋音樂家群體的音樂閱讀能力此強彼弱的原因。
關於作者:
Jennifer Mishra
音樂教育副教授,聖路易密蘇裡大學。
(翻譯:張輝程;審校:戴晨)
文章來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the-brain-reads-music-the-evidence-for-musical-dyslexia-3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