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典音樂 大腦更年輕

2020-11-27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聽古典音樂提高了「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大腦內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不僅如此,聽音樂還能調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基因,因此,聽音樂能夠幫助保持大腦健康。

  聽古典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聆聽古典音樂能夠促進大腦中掌管記憶和學習部位的基因活性,同時還能抑制一個同帕金森氏症相關聯的風險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聆聽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K216(G大調),這首曲子的長度大約為20分鐘。參與者中包括有欣賞音樂習慣的人和不常聽音樂的人。研究人員發現,聽古典音樂改善大腦功能的作用僅出現在那些「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之中,也就是那些經常聽音樂的人,這也表明熟悉樂曲的重要性。聽古典音樂提高了「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大腦內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不僅如此,聽音樂還能調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基因,因此,聽音樂能夠幫助保持大腦健康。

  研究領導者赫爾辛基大學俄瑪·尤爾維拉博士表示,「聽古典音樂改善大腦的功效只在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中發現,表明想達成這種功效,對音樂的熟悉和體驗至關重要。這一結果有助進一步開發音樂療法。」

相關焦點

  •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在任何社會聽音樂都很常見,但聽音樂的生物決定因素卻仍是未知。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聽古典音樂會提高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同時下調調涉及神經衰弱的基因。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
  • 古典音樂有神奇魔力 驚人功效遠超想像
    科學家宣稱,經常欣賞莫扎特的音樂作品有助於改善青光眼和視神經功能紊亂患者的視力。研究結果表明,莫扎特的音樂作品能夠影響到人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感知能力,或許它還能提高大腦對視覺信號的處理速度。莫扎特音樂改善眼疾?共有60名患有各種眼疾的患者參與了這項研究活動。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4古典音樂是裝腔作勢的人在聽的3.古典音樂是裝腔作勢的人在聽的    音樂創作出來就是給人聽的,作為一種精神物質,任何人都可以聆聽音樂,當然也包括裝腔作勢的人。5古典音樂一定要嚴肅聆聽4.古典音樂一定要嚴肅聆聽    大多數人也認為古典音樂是嚴肅的,當然,如果你抱著這種態度去聽的話那麼一定會把身體擺的筆直的去認真聆聽每一個聽不懂的音符,而不是我們所說的音樂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慕名去聽一場西方古典音樂會,沒聽出味道,更有甚者,如坐針氈,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於是開始覺得西方古典音樂「難懂」,與自己無緣了。此類誤解之所以發生,多在於沒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西方古典音樂與任何一門學問或技藝一樣,要想了解、掌握它,最終對它形成愛好,必須遵循一條普遍的規律,即: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拾級而上。一開始步子邁得過大,欲速則不達,反而會磕碰受傷。
  • 欣賞音樂可放鬆大腦放鬆心惜,解除壓力,聽巴赫的音樂提高記憶力
    欣賞音樂放鬆大腦放鬆心惜,解除壓力,聽巴赫的音樂提高記憶力,「莫扎特效應」是人們一段時期以來談論的話題,據說聽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莫扎特效應」的研究者是美國的勞謝爾博士,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從此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這種效應只在聽完曲子的一個小時之內有效果。
  • 最年輕的音樂總監
    三個月前,他從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局長張合運手裡接過聘書,正式上任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出生於1980年的他,不僅成為深交32年來最年輕的一位音樂總監,也是中國一流交響樂團中最年輕的音樂總監之一。10年前,從深圳交響樂團開始職業生涯;10年後,載譽回歸深交效力——這個年輕的指揮家,在中國古典樂壇劃出了一道閃亮的弧線。
  • 莫扎特效應:聽說聽古典樂能讓人更聰明?
    經常聽別人說聽古典音樂能變得更聰明,長時間以來,「莫扎特效應」成為了古典音樂的賣點。但古典音樂真的這麼神奇嗎?說白了就是聽莫扎特的音樂能促進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於一個1993年的實驗,研究人員將志願者們被分為幾組完成複雜的摺紙任務。實驗中,每組志願者聽不同音樂,同時確保他們摺紙的速度和效果達到測試標準。結果發現,實驗中莫扎特音樂組出色完成任務,並且發現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他們某些大腦的機能有很大的幅提升。
  • 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他們發現,對於同一段音樂,如果使用一個興奮性的刺激序列讓你的大腦背外側前額葉更興奮的話,你就更喜歡這段音樂,也更願意花錢去購買這段音樂;相反,如果是用一個抑制性的刺激序列去抑制你大腦背外側前額葉的神經活動
  • 音樂為何讓人百聽不厭
    許多人對喜愛的音樂百聽不厭,覺得音樂能激起他們的情感波瀾。其具體機理如何呢?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刊登的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揭開了謎底。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無論是約翰·丹佛的鄉村音樂,還是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只要人們喜愛,音樂就會使其大腦釋放更多的化學物質多巴胺。
  • 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提升記憶力?小心這些偽科學
    原標題: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提升記憶力?小心這些偽科學   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能提升記憶力、左腦負責抽象思維、右腦負責形象思維……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搜索「左右腦」「腦測試」等關鍵詞,就會跳出許多關於大腦測試的小視頻,如看一個圖像,如果你看到的是順時針旋轉則說明你是右腦型思維,逆時針旋轉則說明你是左腦型思維等;還有視頻博主稱,左腦主要掌管抽象思維,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在這些測試視頻中,還會出現測試左右腦哪個更靈活的測試連結
  • 擺脫節後綜合症,音樂科學激活大腦!
    第一組學生聽了莫扎特選集,第二組聽了放鬆錄像帶,第三組比較慘,在一片死寂中默默忍受了10分鐘。然後,所有學生都參與了同一項測試。結果,聽莫扎特選集的學生在平均分上比其他兩組高了8到9分。這項實驗讓許多研究人員投入到了探索古典音樂對人腦影響的研究中去。
  • 講述「有故事的」古典音樂
    請格非去聽這場音樂會的,正是他的好友、音樂評論家、唱片收藏鑑賞家劉雪楓。對音樂產生興趣是受了文學名著的影響和催化「我經常會聽到自以為還不曾對古典音樂『登堂入室』的人感嘆自己『不懂音樂』,其實這個『懂』與『不懂』並不是專業知識方面的缺乏,而是還沒有捅破一層窗戶紙……」劉雪楓說,「回憶起我個人的愛樂經歷,毫無疑問,真正對音樂產生主觀的興趣,還真是受了文學名著的影響和催化。」
  • 西方古典音樂真的比中國古典音樂高級嗎?
    西方古典音樂相對來說概念清晰,界定明確,就是大量的職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與音樂形式。這其中並不包括民間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的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如果套用西方的界定範疇,中國缺少作曲家這個職業,而留存至今的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與形式,又難以劃入「古典」的範疇。
  • 庫客音樂赴美IPO,貝多芬成大IP,古典音樂生意怎麼做?
    之後,庫客音樂開始做起了「上市夢」。2017年11月,庫客音樂從新三板摘牌,選擇了更靠近國際資本的香港市場。然而,2018年6月到2019年1月,庫客音樂兩次衝擊港交所未果,這才把上市的目光瞄準到美股市場。 這一次,庫客音樂的「上市夢「能圓嗎?
  • 聽說聽這些音樂還可以提高智商?
    想必大家都希望有一個高智商的大腦吧,一個智商高的人具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當中也經常能及時的發現問題,那麼,大家可能認為一個人的智商高不高是天生的,後天提升智商這個觀點看起來不太現實,其實這種看法也不完全錯誤,只是理解不同,我們不妨把提高智商這一詞改為提高智力,這樣一來就好理解的多,那麼,真的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提高智力嗎?小鍾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種提高智力的方法,據說很管用。
  • 考前必看:研究稱聽莫扎特音樂能增強智商
    6月7日消息,不是聽什麼音樂都能增強大腦認知功能。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聽莫扎特的音樂就可以促進大腦認知功能。研究人員發現,聽過古典音樂大師莫扎特的音樂的人,其與記憶、理解以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的腦波活動有所增強。
  • 傳古典音樂能治都市病 鋼琴家:能帶來心理暗示
    廣東著名鋼琴家、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曾慧君認為:「相比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篇幅大,樂曲就有七八分鐘,交響曲更動輒就是一個半場音樂會,篇幅大決定了古典音樂結構宏大、有更大可溶性,可以展示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時間長也需要聽眾安靜下來慢慢聽,其實只要靜下來很多人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都會慢慢化解掉。」
  • 十首催眠音樂,失眠就聽它
    自然雨的輕喃落雨敲在窗沿,心情隨著雨滴漸漸下沉,直到徹底的放鬆,沒有人聲,沒有器樂,焦慮消散,眼皮落幕,是快速進入淺層次睡眠的腦波音樂,這世上沒有什麼自然的聲音比下雨更讓人舒心坦然了。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也被稱為世界上最能治療失眠的古典音樂。德彪西月光清淡的筆墨、樸素的音調,一幅萬籟俱寂、月光如洗的畫面油然而生。樂曲採用了古老的多裡亞調式,充滿了畫意詩情。樂曲由三部分組成。
  • 孩子幼時喜歡音樂,長大卻對音樂無感,多半是家長沒注意這4點
    今日話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您家孩子"嫌棄"音樂嗎?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聽音樂能讓孩子越來越聰明!人的大腦分為"學術性左腦"和"創造性右腦"。只有左右腦均衡發展,孩子的潛能才能最大化激發。音樂教育能讓左右腦建立起更多複雜的神經聯繫,促使左右半腦的興奮和思維,從而促進全腦的開發。很多的年輕父母在孕期就給孩子做音樂胎教,孩子出生以後也不忘記給孩子打造美好的音樂環境。然而,有一部分孩子卻排斥父母給聽的音樂,一聽到音樂響起就說:關掉!是音樂不好聽,還是孩子沒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