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東西 田藝苗的田
2020/2/2
每個人都會失眠,只是程度不同。偶爾失眠可以聽輕音樂來舒緩情緒,讓血壓和脈搏舒張,緩解緊張的心情,能夠助你入睡,甚至有音樂療法來催眠。接下來,給你介紹世界上最能催眠的十首神曲,看看你能堅持多久?
自然
雨的輕喃
落雨敲在窗沿,心情隨著雨滴漸漸下沉,直到徹底的放鬆,沒有人聲,沒有器樂,焦慮消散,眼皮落幕,是快速進入淺層次睡眠的腦波音樂,這世上沒有什麼自然的聲音比下雨更讓人舒心坦然了。
巴赫
哥德堡變奏曲
1741-1742年間,凱瑟林居住在萊比錫,讓哥德堡師從巴赫,學習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時就需哥德堡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幫助譜曲。巴赫當時作成這部變奏曲之後,凱瑟林送他一隻裝滿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謝。 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也被稱為世界上最能治療失眠的古典音樂。
德彪西
月光
清淡的筆墨、樸素的音調,一幅萬籟俱寂、月光如洗的畫面油然而生。樂曲採用了古老的多裡亞調式,充滿了畫意詩情。
樂曲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段,降D大調,9/8拍,速度徐緩而富於表情,描繪月夜幽靜景色人產生的印象;
中段先轉到E大調上,後來又回到降D大調。右手的旋律由一些短小的樂句組成,左手配之以分解和弦,好似描寫一陣陣清風,輕輕地搖動著樹枝,稀疏的樹葉發出沙沙響聲:
這一段和第一、三段寧靜的氣氛形成對比,給人以動的感覺,因此比較活潑。
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再現,但音型上有些變化。
樂曲最後是一段尾聲,寧靜的曲調和分解和弦,把月光下飄渺如夢的意境,描繪得更加富於詩意。
勃拉姆斯
搖籃曲
法柏夫人是維也納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漢堡時,曾聽過她演唱的一首鮑曼的圓舞曲,當時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優美的歌聲所感動,後來就利用那首圓舞曲的曲調,加以切分音的變化,作為這首《搖籃曲》的伴奏,仿佛是母親在輕拍著寶寶入睡。
搖籃曲最初是母親撫慰嬰兒入睡時詠唱的歌謠,後來發展成一種音樂體裁。溫存、親切、安寧的氣氛,就如甜蜜的夢,把世界的美好都裝在裡面。
那恬靜、優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詩。後人曾將這首歌曲改編為輕音樂,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就像一首民謠那樣深入人心。
神秘園
Sleepsong
神秘園的音樂空靈縹緲,恬靜幽深,淨化心靈,返璞歸真,通透而柔美,憂鬱和柔弱中帶著堅強,仿佛從很遠的地方飄來,可以幫助冥思和心靈的潔淨。Sleepsong 歌如其名,躺在床上聽著悠遠的女聲,不知不覺就會進入甜蜜的夢鄉。
薩蒂
玄秘曲
法國作曲家薩蒂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音樂怪傑。他說「 不是出自真誠的音符 , 我一個也不寫 !」這種簡約主義的風格確實為新古典主義樂派奠定了基礎。玄秘曲一經問世就具有催眠屬性,空靈清澄,有種東方的古韻,又有種宗教的神秘。六首《玄秘曲》,第一首最著名,是韓國女音樂家Lavinia Meijer的版本。
帕切貝爾
D大調卡農
在卡農樂曲中,帕切貝爾的卡農是最著名的一首,這首以悲劇為承載的曲子簡單不過的曲調一再反覆,高低聲部遵守著嚴格的對位法則,各自規律地不斷往前發展,和諧演奏出曼妙的旋律,最後光輝地結束,聽起來卻絲毫沒有單調之感,令人浮想聯翩,回味深遠。
腦波
阿爾法波音樂
阿爾法波音樂是一種神奇潛能音樂,屬於腦波音樂的一種,當我們聽阿爾法腦波音樂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大腦腦內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會分泌的越來越多,這種化學物質叫內啡肽,這種內啡肽有利於促進孩子的情緒穩定,保持他進入右腦潛意識活動的積極狀態,這時候孩子就會進入到無窮的想像的那個空間,也就是說阿爾法波音樂有利於促進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同時能改變孩子的睡眠質量。比如說當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哭哭鬧鬧不停,或者特別煩躁的時候,家長每天給孩子適量的聽一聽阿爾法波音樂,大概兩三個月以後孩子的飲食睡眠都會變規律,並比以前的質量更高。阿爾法波音樂還有一種功能就是緩解壓力,常聽阿爾法波音樂,大腦清醒且放鬆,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愉悅,記憶力、專注力、創造力、想像力明顯提高,直覺越來越準確,靈感越來越多!
Richter
Dream 13
採訪中 Max Richter 親口承認這是一張沒有人能一次性聽完的專輯,「哦,連我自己中途都睡著了兩次」。某種意義上說這確實是一張效果拔群的催眠專輯,「幫我宣傳一下,如果有人能一口氣聽完8小時請跟我聯繫,我送TA一張籤名專輯」。
佛經
梵文
南懷瑾曾說一打坐就犯困,一犯困就去睡。佛裡的坐禪多少就有點自我催眠的意思,佛經本身也自帶催眠效果,因為是音譯梵文,拗口難懂,所以如果不是深入研究者,清淨放鬆的佛經基本就能帶你進入夢的世界。
田藝苗: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
原標題:《十首催眠音樂,失眠就聽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