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研究了近幾年的高考狀元,發現了他們都有兩個共性:愛運動、愛閱讀。
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比第二名高出16分,以總分725分的好成績,創下歷年來高考狀元與榜眼之間最大的分數差距。
唐楚玥是學霸中的學霸,還愛運動。唐楚玥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爺爺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體育老師,爺爺除了帶著小楚玥吹拉彈唱,也常常帶著小楚玥進行打球、遊泳等體育活動。
唐楚玥曾在學校運動會200米跑項目上拿到年級第二名的成績。
2018年河南省理科狀元朱笑寒,高考考了707分,現就讀於清華大學。
朱笑寒特別喜歡運動,在高中讀書時會每天堅持在操場跑四五圈,就算颳風下雨也會堅持,此外還酷愛打籃球,經常在球場上見到她運動的身影。
2018年江西省理科狀元傅林軻曾任高中校足球隊隊長,並獲得省校園足球聯賽MVP,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踢足球。
2017年,調查的42名狀元中,24人愛好運動;在2016年統計的全國63名狀元中,有34位喜歡體育運動。跑步、羽毛球、足球、桌球最受歡迎。
通過上邊的數據徹底顛覆了我們傳統的認知:小學的體育課經常被文化課老師佔用,我們都認為體育運動會浪費時間,會影響文化課學習,而且我們一直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認知所禁錮。
然而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要想當學霸,體育不能差。
玩耍和運動有助兒童的情緒發展,有助改善孩子的成績和考試分數,能讓他們的認知獲得最優的發展。這是《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所提出的理念。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作者約翰·瑞迪和埃裡克·哈格曼共同所寫。
約翰瑞迪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臨床精神病醫生,1997年榮獲美國最佳醫生,歷經二十餘年,揭開運動、大腦、心理健康之間的神秘聯繫。
約翰瑞迪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者,出版了8本書,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運動改變大腦》這本書,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運動除了讓身體強健,心肺功能強大,是如何讓鍛鍊大腦,改變大腦,讓大腦更聰明、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得到提升的。
1.運動最顯著的一個特徵是,它能提高學習效率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案例:
美國芝加哥內珀維爾中央高中實施過一項「零時體育計劃」(一種通過運動提高學生意識狀態,為一天學習做好準備的新型體育課。該課程因其被安排在第一節文化課之前而得名)。
就是要求孩子提前到學校,跑步、運動。當然在零點體育課上學生們的運動強度要高於本校其他上體育課的學生。按要求,這些學生的心率要保持在其最大心率的80%到90%之間。
一開始家長一致反對,要求孩子早起運動,家長們認為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耽誤時間,也浪費精力,然而最後得出的結論卻大跌眼鏡,事實正好是相反的。
到上半學期結束時,參與零點體育課的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將提高17%。
這群體育教師不但讓內珀維爾203學區的1.9萬名學生成了全美國最健康的學生,而且還讓他們成了最聰明的學生。
運動不僅能增強孩子們肌肉和調節心肺功能,還能塑造和調節大腦,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增加注意力,改善憂鬱和焦慮的情緒,增加應對壓力的韌性。
對此,作者給出的解釋是:首先,它完善你的思維模式以提高警覺力、注意力和驅動力;其次,它讓神經細胞準備就緒,並促使它們相互連接起來,這是連通新信息的細胞基礎;最後,運動激發海馬體的幹細胞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
要理解大腦如何工作以及運動如何通過提高大腦功能來優化大腦,有幾個概念概念必不可少。
它們是神經遞質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神經遞質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儘管產生它們的神經細胞只佔到大腦千億細胞的1%,但這些調節器卻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
血清素:血清素能增強記憶力,保護神經元免受「興奮神經毒素」的損害。
去甲腎上腺素:科學家認為它會增強那些影響注意力、認知力、動機以及覺醒狀態的信號。
多巴胺:被視為是影響學習能力、獎勵系統(滿足感)、注意力和運動的神經遞質。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被比喻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可增加突觸可塑性,促進神經元細胞再生,進而建立和保養神經細胞迴路,也就是大腦自身的基本結構。
我們建立的神經網絡越發達,儲存的記憶和經歷越豐富,學習起來也就越容易。在此期間,神經遞質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如同催化劑,全程保駕護航,而運動致力於改善的正是這兩類化學物質。
2.重 塑 大 腦什麼樣的運動計劃最有效?
【1】什麼時間運動對大腦好?
通過風靡美國的「零點體育課」得出的結論是:
運動優化大腦的作用發生在運動後!因為一旦運動結束,血液幾乎立刻回流至大腦,這時如果有需要敏銳思維和複雜分析的事情,正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刻。
所以,每天早晨運動之後,在開始上課學習,效果比較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體育鍛鍊的有效影響。
按照這樣的規律,以後遇到下午的考試,不妨在午飯前先來一場運動熱身。
【2】做什麼運動對大腦好?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兒童青少年參加的運動分為三類:
有氧運動,比如走路、跑步、遊泳、做遊戲;
力量性運動,比如攀爬;
高衝擊運動,比如跳蹦床、打籃球等等;
有氧運動可產生明顯的調節作用:調整可能已經失衡的系統,同時優化那些還未失衡的系統——對任何想要發揮出自己全部潛能的人而言,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者建議要做有氧運動,每周鍛鍊4天,時間在30分鐘到1小時之間,保持最大心率的60%~65%。在這個強度下,你不但能夠消耗體內的脂肪,而且還能產生我之前提到的徹底改變大腦結構所必需的要素。
△寫在最後
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在接受訪談時曾經說過:
「有意無意當中,體操對我的一些素質給了很多培訓。包括怎麼面對困難、怎麼樣能去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怎麼樣去樹立一個目標、怎麼樣堅定自己的意志去實現這個目標。」體育,能讓孩子目標清晰,具有更強的責任心和專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在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錄取新生時,往往有近八成同學需要有非常豐富的體育訓練經驗,而且之後的鍛鍊身體也會被視作大學期間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對優化大腦功能來說,運動是唯一最有效的工具。
當我們了解運動如何改善大腦功能後,要會把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當成被迫要做的事。
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了孩子的聰明,和孩子一起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