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改造大腦》:想要孩子當學霸,體育不能差!

2020-12-03 丁媽親子時光

有人研究了近幾年的高考狀元,發現了他們都有兩個共性:愛運動、愛閱讀

今年的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比第二名高出16分,以總分725分的好成績,創下歷年來高考狀元與榜眼之間最大的分數差距。

唐楚玥是學霸中的學霸,還愛運動。唐楚玥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爺爺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體育老師,爺爺除了帶著小楚玥吹拉彈唱,也常常帶著小楚玥進行打球、遊泳等體育活動。

唐楚玥曾在學校運動會200米跑項目上拿到年級第二名的成績。

2018年河南省理科狀元朱笑寒,高考考了707分,現就讀於清華大學。

朱笑寒特別喜歡運動,在高中讀書時會每天堅持在操場跑四五圈,就算颳風下雨也會堅持,此外還酷愛打籃球,經常在球場上見到她運動的身影。

2018年江西省理科狀元傅林軻曾任高中校足球隊隊長,並獲得省校園足球聯賽MVP,最大的一個愛好就是踢足球。

2017年,調查的42名狀元中,24人愛好運動;在2016年統計的全國63名狀元中,有34位喜歡體育運動。跑步、羽毛球、足球、桌球最受歡迎。

通過上邊的數據徹底顛覆了我們傳統的認知:小學的體育課經常被文化課老師佔用,我們都認為體育運動會浪費時間,會影響文化課學習,而且我們一直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認知所禁錮。

然而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要想當學霸,體育不能差。

玩耍和運動有助兒童的情緒發展,有助改善孩子的成績和考試分數,能讓他們的認知獲得最優的發展。這是《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所提出的理念。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的作者約翰·瑞迪和埃裡克·哈格曼共同所寫。

約翰瑞迪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臨床精神病醫生,1997年榮獲美國最佳醫生,歷經二十餘年,揭開運動、大腦、心理健康之間的神秘聯繫。

約翰瑞迪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者,出版了8本書,已被翻譯成14種語言。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運動改變大腦》這本書,去探索其中的奧秘,運動除了讓身體強健,心肺功能強大,是如何讓鍛鍊大腦,改變大腦,讓大腦更聰明、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得到提升的。

1.運動最顯著的一個特徵是,它能提高學習效率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真實的案例:

美國芝加哥內珀維爾中央高中實施過一項「零時體育計劃」(一種通過運動提高學生意識狀態,為一天學習做好準備的新型體育課。該課程因其被安排在第一節文化課之前而得名)。

就是要求孩子提前到學校,跑步、運動。當然在零點體育課上學生們的運動強度要高於本校其他上體育課的學生。按要求,這些學生的心率要保持在其最大心率的80%到90%之間。

一開始家長一致反對,要求孩子早起運動,家長們認為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耽誤時間,也浪費精力,然而最後得出的結論卻大跌眼鏡,事實正好是相反的。

到上半學期結束時,參與零點體育課的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將提高17%。

這群體育教師不但讓內珀維爾203學區的1.9萬名學生成了全美國最健康的學生,而且還讓他們成了最聰明的學生。

運動不僅能增強孩子們肌肉和調節心肺功能,還能塑造和調節大腦,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增加注意力,改善憂鬱和焦慮的情緒,增加應對壓力的韌性。

對此,作者給出的解釋是:首先,它完善你的思維模式以提高警覺力、注意力和驅動力;其次,它讓神經細胞準備就緒,並促使它們相互連接起來,這是連通新信息的細胞基礎;最後,運動激發海馬體的幹細胞分化成新的神經細胞。

要理解大腦如何工作以及運動如何通過提高大腦功能來優化大腦,有幾個概念概念必不可少。

它們是神經遞質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神經遞質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儘管產生它們的神經細胞只佔到大腦千億細胞的1%,但這些調節器卻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

血清素:血清素能增強記憶力,保護神經元免受「興奮神經毒素」的損害。

去甲腎上腺素:科學家認為它會增強那些影響注意力、認知力、動機以及覺醒狀態的信號。

多巴胺:被視為是影響學習能力、獎勵系統(滿足感)、注意力和運動的神經遞質。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被比喻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可增加突觸可塑性,促進神經元細胞再生,進而建立和保養神經細胞迴路,也就是大腦自身的基本結構。

我們建立的神經網絡越發達,儲存的記憶和經歷越豐富,學習起來也就越容易。在此期間,神經遞質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如同催化劑,全程保駕護航,而運動致力於改善的正是這兩類化學物質

2.重 塑 大 腦什麼樣的運動計劃最有效?

【1】什麼時間運動對大腦好?

通過風靡美國的「零點體育課」得出的結論是:

運動優化大腦的作用發生在運動後!因為一旦運動結束,血液幾乎立刻回流至大腦,這時如果有需要敏銳思維和複雜分析的事情,正是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刻。

所以,每天早晨運動之後,在開始上課學習,效果比較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體育鍛鍊的有效影響。

按照這樣的規律,以後遇到下午的考試,不妨在午飯前先來一場運動熱身。

【2】做什麼運動對大腦好?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兒童青少年參加的運動分為三類:

有氧運動,比如走路、跑步、遊泳、做遊戲;

力量性運動,比如攀爬;

高衝擊運動,比如跳蹦床、打籃球等等;

有氧運動可產生明顯的調節作用:調整可能已經失衡的系統,同時優化那些還未失衡的系統——對任何想要發揮出自己全部潛能的人而言,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者建議要做有氧運動,每周鍛鍊4天,時間在30分鐘到1小時之間,保持最大心率的60%~65%。在這個強度下,你不但能夠消耗體內的脂肪,而且還能產生我之前提到的徹底改變大腦結構所必需的要素。

△寫在最後

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在接受訪談時曾經說過:

有意無意當中,體操對我的一些素質給了很多培訓。包括怎麼面對困難、怎麼樣能去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怎麼樣去樹立一個目標、怎麼樣堅定自己的意志去實現這個目標。」體育,能讓孩子目標清晰,具有更強的責任心和專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在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錄取新生時,往往有近八成同學需要有非常豐富的體育訓練經驗,而且之後的鍛鍊身體也會被視作大學期間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對優化大腦功能來說,運動是唯一最有效的工具。

當我們了解運動如何改善大腦功能後,要會把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當成被迫要做的事。

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了孩子的聰明,和孩子一起運動吧!

相關焦點

  • 小孩不夠聰明教腦三法,科學活化兒童大腦,學渣變學霸
    「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那麼好,別的地方也一樣優秀,我家的孩子也一樣在學習,也很少在他身上下功夫,可是為什麼要比別人差呢?」一個寶媽這樣抱怨。事實上,我們每個孩子都是極具潛力的潛在股,腦中蘊藏著不可估量的能量。
  • 體育分一漲再漲,是時候抓了!美國孩子:運動是大腦的「糖果」
    表姐說:「眼看要中考了,體育分一漲再漲,據說以後連高考都要參考體育成績。」原來只是注重抓孩子學習,現在得各種運動類興趣班也要安排上,讓孩子早做準備。其中在家長群裡討論最多的就是:體育分值的大幅提高。不僅初中生、小學生的家長都行動起來,紛紛拉著孩子鍛鍊身體,像表姐一樣給自家孩子報運動興趣班。 即便沒有硬性的成績要求,運動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大洋彼岸的家長是如何帶娃運動的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聊一聊。
  • 《最強大腦》魏坤琳的學霸人生
    早期江蘇衛視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做《最強大腦》。他那一句經典的臺詞,讓我們記憶猶新:「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能夠到《最強大腦》上同臺競技的每一個人,都是記憶超人、智商超越常人。能夠給這些人做評委及點評的人,絕非等閒之輩。最近又傳出魏坤琳與製片人桑潔的緋聞。更是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魏坤琳,原本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本來應該是呆在大學裡安心做學術研究的。
  • 孩子想要有「超強大腦」,家長要抓住3-6歲,這是全腦發育關鍵期
    韻律可以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想要發展孩子的思維、想像、創造能力,要營造給孩子一個積極的環境,在這種環境當中才能產生並不斷發展,而音樂中的韻律就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方法四:用體育運動喚醒孩子大腦體育活動從來不影響學習活動,進行體育活動更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大腦細胞,讓孩子更聰明。擁有「超強大腦」,需要具備兩個「力」,一個是注意力,另一個是記憶力。擁有良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對於孩子的學習和認知有巨大的幫助。
  • 讓孩子動起來吧!你知道堅持運動和不運動的孩子 長大後的差距有...
    缺少運動對兒童的影響非常明顯:30%的兒童因缺少運動導致肥胖,體質下降,進而影響學習能力和成績。 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體型過胖或者過瘦,近視眼的青少年人群數量急劇增長。 原因就在於電腦手機遊戲、垃圾食品、久坐少動的現代生活方式。
  • 史丹福大學研究發現:想要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家長要堅持這4件事
    史丹福大學通過實驗研究發現,讓孩子在學齡前早早識字、學數學、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力,真正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是6歲前腦細胞接受的一些環境刺激,而這些刺激多來自於這4件事。如果家長能長時間堅持,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
  • 1-6歲是記憶力發展關鍵期,家長記住7點,提高孩子記憶力
    既然記憶力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呢?其實記憶力發展也是有關鍵期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大腦記憶神經就會被所發育,直到孩子6歲之前,孩子的記憶神經會完成80%以上的發育和成長。所以說0~6歲是寶寶記憶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想要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家長務必要抓住這短短的6年時間來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 運動讓孩子更聰明
    可以說,「運動讓孩子更聰明」有著非常充分的科學依據和實踐證明,而合理安排體育鍛鍊與學習的時間,完全可以做到既學習好又身體好。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建軍就指出,美國NBA球星,同時也是哈佛大學高才生林書豪就是典型例子。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2、理解能力差 育兒專家表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建立在理解能力上的,想要說出正確的語言,都需要頭腦邏輯思維的組織,才能夠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和想法。 5、多次才能聽懂別人在說什麼 邏輯能力差的孩子,很難將自己聽到的知識在大腦中經過正確的邏輯分析
  • 腦科學研究:你永遠想不到運動能讓大腦變得多麼強大?
    一、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生命在於運動。」一個小孩子,剛蹣跚學步,就想跑起來,大人總會說:「還沒學會走,就想跑?」沒錯,要跑!美國一項名為「零時體育計劃」的研究表明,運動有助於提升學習成績。芝加哥一所中學,要求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之後上文化課。
  • 孩子多運動有助於大腦發育?專家:不要錯過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臺灣的大腦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教授洪蘭說:「運動是發展孩子大腦的最快方法之一,運動時會刺激多巴胺、血清張素和腎上腺素。」 1、運動能給人更多的自信 一個運動能力強的孩子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控制力和合作力都是很好的。例如,在運動中有成就感,就能獲得更多的自信。
  • 想要孩子靜下來?先讓孩子動個夠!
    為什麼這麼說呢,人的神經系統的成熟必須依靠身體各處接收到的,比如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來刺激幫助大腦發育,而前庭處於臉的正前方,孩子的鼻子嘴巴眼睛耳朵正好能收集這些感官訊息,然後通過內耳控制,傳達給大腦神經。不過,學齡前的孩子還有個特點,就是他的認知能力還不夠,也就是說媽媽光和孩子講道理,結果往往並不理想。
  • 被發現了,運動可以改變大腦,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人單純地將運動歸為強身健體的一類,多運動可以保持年輕的心態,對血液流動和心臟都有很大的好處,但是運動可以強大我們的大腦,對於孩子來說,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這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秘密。就拿我們大人來說,每次跑完步後,大腦是不是感覺到神清氣爽呢?沒錯,運動真的可以強大大腦。
  • 想要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嗎?第一步,喚醒他的學習大腦!
    大腦受損的男孩有一個小男孩吉姆,在幼兒園時因為意外墜樓,大腦受創,之後,他的記憶力變得極差、很難集中注意力,他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嚴重落後於同齡的孩子,老師無奈地嘆息「這個孩子的腦子壞掉了。」在吉姆勉強上了大學後,他渴望通過閱讀來突破自己,卻因為過於疲勞,從臺階跌落,頭部再次受傷。兩次大腦受傷,讓吉姆深陷痛苦和絕望。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李玫瑾教授曾在某次講座中說過: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很發達,是個學霸苗子 這樣的孩子在學習時,會比普通的孩子學得更快、記得更牢。因此這類孩子很容易當上學霸,在以後的學業上也不會顯得吃力。
  • 「深讀」愛運動的孩子,不但智商高,而且遠離抑鬱症!
    科學試驗證明,原來人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等物質,特別是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是和學習有關的。多巴胺是種正向的精神物質,人如果想要快樂,大腦中一定必須要有多巴胺,所以我們的快樂中心伏隔核裡面都是多巴胺的受體。
  • 神經科學家發現:學霸六歲之前都在玩,3大遊戲幫助大腦快速發展
    我們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學霸,這樣既不用擔心孩子將來的發展,又不用操心孩子的學習,可以說學霸是最讓父母省心的孩子,但是很多「學霸」一、二年級成績名列前茅,而到了三年級時成績就會跳崖式下跌,這就是孩子陷入了「年級陷阱」。
  • 孩子能背多少遍?是記憶問題,學習這四點來建立學霸大腦
    昨晚閨蜜給我發了一條消息,說:晚上在家陪孩子一直在背誦古詩文,孩子反覆念,讀到口乾舌燥,最後還是不能背誦一句古詩文下來,這對孩子和她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她說:孩子的記憶力太差了,他每天都要學那麼多東西,怎麼能記住呢?考試一定不好!
  • 孩子身上有這三種特徵,上學後妥妥的學霸,即便貪玩也沒關係
    家長們之所以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無非是希望孩子能為學霸,將來能有所成就。 經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柯偉林教授研究發現:走進哈佛大學、或者成為學霸的學生之間,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學習能力,並非智商高低的原因。
  • 《終極大腦》爆冷學霸隊接連敗北 引發教育思考
    網易娛樂8月4日報導 都說暑期檔被各種真人秀霸佔,但爆笑科學實驗節目《終極大腦》一開播,就在熒幕上迅速竄紅,颳起了一股科學實驗節目的另類之風,這檔節目不僅家長和孩子喜歡看,在科學達人的圈子裡也大受歡迎。在日本,科學與生活相結合」的節目非常豐富。這檔《終極大腦》就是引進日本NTV(日本電視臺)的原版基礎上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