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師「近乎失傳」的選股公式(上)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格雷厄姆成長股投資策略》,這本書的選題非常巧妙:「巴菲特導師近乎失傳的成長股估值公式」,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事實。

投資人對格雷厄姆的印象,基本都是「菸蒂股」、「以遠低於帳面價值的價格買入」、「對預測成長不看好」等。

其實,格雷厄姆從理念上來講,是不排斥成長股的,早在1947年的時候,他就提出過「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公司,是一種不錯的投資方式」,具體可見我之前的文章《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式》

而且,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位「價值股」宗師一生最大的收益來源,是來源於投資一家成長股,也就是蓋可保險GEICO,這一筆成長股投資的收益,超越了他一生其他所有投資的總和。

所以,重溫格雷厄姆的「成長股投資策略」,是一件讓我興趣盎然的事情,這本書不論是寫作,還是文筆,以及@巴菲特讀書會周立秋老師的翻譯,都是不錯的,值得讀一讀。

下面是我的閱讀感受記錄,開始吧。

1.人們已經形成一種普遍觀念,即投資者應該追求的收益率,應該與他準備進行的投資風險程度(波動程度)成正比。我們認為,投資者追求的收益率,應該取決於投資者願意、並能夠為他的投資付出多少智慧型努力,這與傳統的觀點恰恰相反。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這句話,如果你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並仔細去思考,就會發現這是一句在投資領域被用爛了、但卻荒謬無比的話。

一件物品,打折越厲害的時候,買的人承擔的風險是越小的,對這個人而言,潛在的收益(比如將來他把物品賣掉)是越高的。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下次再有人告訴你「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時,你就知道他大概率是不懂投資的。

我想說的第二個觀點,來源於摘錄的最後一句。

格雷厄姆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

「普通人只需要轉變一點觀念(例如長遠來看,股票才是賺錢的),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資技巧,就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收益率,但是如果他想要超出這個的收益率,那就要付出艱苦卓越的努力。」

在我看來,這段話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都是遠遠被大眾低估的。

一個極端是:

大眾要麼相信,「普通老百姓不管怎麼努力,想獲得比銀行存款收益率高的投資收益率,是不現實的」,因為「有那好事,能輪得到咱普通老百姓?」

另一個極端是:

有些人認為:既然我能獲得5%、6%的收益率,那我努力一下,10%、15%甚至20%,都不會多難吧。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格雷厄姆說的這句話,前後兩端都很準確。

嚴格按照他的思想脈絡來投資,只要你買的夠便宜、公司本身質地夠靠譜(其實這一點格雷厄姆非常強調),你虧錢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也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

但是,動輒想獲得15%甚至20%的年化收益率,是非常困難的,難度超出了常人的腦力認知。

各位可以看看知名的投資大師的年化收益率,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最厲害的巴菲特,截至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已經不足20%了。

讀者也不要氣餒,在我們資金還不多的時候,在我們還沒有受到各種投資監管限制的時候,追求15%以上的收益率,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努力的,這也是作者的目標。

從作者過去7年多的投資經歷來看,這個目標是有機會實現的。

2.投資者有三種潛在的回報來源:1.股息;2.股票價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差價;3.內在價值的增長。

這個回報來源的分類,比較清晰,我借著這個分法,來講講投資應該賺的錢。

先說第一個來源:股息。

很多人比較看重股息,因為這個是「看起來」最確定的,因為可以拿到真實的票子。

如果股息是你維持生活的重要收入來源,那確實要看股息,但是,大多數人投資是為了最大限度實現財富增值,所以這一點暫且先不討論。

順便說一句,股息是一場「障眼法」,會讓你忽略掉一些東西,獲得某種虛幻的「安全感」,這個觀點,以後有機會我再跟讀者詳聊。

第二點,也就是「股票價格與內在價值之間的差價」,是傳統價值投資者看中的。

這種策略可以濃縮為一句話:

在公司質地不會迅速惡化前提下,以遠低於公司有形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入,然後等待或主動採取動作促進價格回升,獲利後賣出。

但是,這種方式是有內在缺陷的。

主要體現在價格向價值的回歸是高度不可控的,換句話說,時間沒有站在投資者這一邊。

如果價格短期內回歸,往往可以大賺一筆,但是,如果價格幾年沒有回歸,投資收益率就會大打折扣,而如果在此過程中,公司質地出現惡化,相信我,那就是一場噩夢。

第三點,也就是「內在價值的增長」,才是投資者的著眼點。

細細地品一下,第二種方式還有點「賺市場的錢」的意思,而第三點,才是真正的「賺公司成長的錢」,才是真正的「增量思維」。

這樣,投資者的關注點就更加聚焦了,聚焦於公司的質地和成長性,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同時,如果你在第二點上的表現不錯,也就是你買入的價格還低於靜態內在價值,好的第三點(公司質地和成長),也會有助於價格的回歸(誰不喜歡增長的公司呢?)。

有了成長型股票,你就可以通過關鍵決策的力量獲得成功:

只要一兩隻好股票,你就能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複合收益率,即使你的其他股票只能獲得平均收益。

但是,如果投資於價值公司,你實現這個關鍵決策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3.作者把股票分為「價值型」和「成長型」,前者找的是沒什麼增長、估值很低的公司,後者是指有明顯增長的公司。

前者更多賺的是股息和估值提升的錢,後者更多賺的是公司利潤提升的錢。

如果你買入的是有成長的公司,好處就是:你不用一直盯著股價的漲跌,隨時想著是否到了「止盈」的位置。

而這個位置,是價值型股票一開始買入時,就設定好的目標——這家公司值10塊1股,現在5塊1股,等到它漲回到10塊的時候賣掉,我就可以賺一倍。

暫且不說這種方式(價值型)盈利空間有限,另一個關鍵的制約是:

你要不斷找到這樣的機會,因為一旦公司達到目標價位,正確的做法就是賣出。

為什麼成長型股票這個制約相對輕很多呢?

因為成長型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在不斷提升的,只要公司的質地沒有變化,股價就會一直被公司質地所反映的利潤給「推著走」,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好公司會不斷給你驚喜」。

這裡另外值得關注的是:

投資於成長股的理念背後,還暗含了「謙卑」的投資精髓概念。

因為,價值型股票需要你「持續做對」,換句話說,由於盈利空間不大,你就需要做更多的投資,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投得多了,總是會有錯的。

但是,對於成長型股票,正如摘錄所說,只需要有幾個好的「神來之筆」,就能掃平很多一般的投資決策所帶來的的影響。

我相信,對於大多數成長股票投資者來說,如果你把最成功的的三筆投資拿掉,這類群體的投資收益,馬上會變得非常普通。

4.公司估值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估值模型越簡單、越直接越好,這樣投資者就越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收益、現金流和增長等要素上面。

借這個機會,說一說估值這個話題。

首先,請讀者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

越追求精準的估值,犯錯誤的概率就越大,或者把話說得輕一點,追求「估值精確」這件事情的投入產出比,是非常低的。

為什麼呢?

因為投資是面向未來的,而未來很多時候,是不滿足高斯分布正態曲線的。

換句話說,未來會有無數想像不到的事情發生,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都可能會徹底顛覆你設定的預測未來的參數。

所以我們常說:

投資是在高度不確定的世界裡,尋找一點確定性的過程。

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估值的明確輸入就是:

估值不可能精確,而且也沒必要精確。

那麼,該如何估值呢?

我們要跳出這個問題,問自己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估值?

是因為我們希望明白:我買的這個東西(即某家公司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錢?

再深入一步,知道值多少錢以後,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有兩種不同的目的:

第一種,我知道這玩意兒值100塊,現在市場報價50,我就買了,等著到100的時候,我賣給別人。

第二種,我估摸著它現在值100塊,未來大概率是會提升的,比如每年提升個5-7個百分點,現在市場報價80,我覺得也划算。

這兩種回答的關鍵差異,在於你給以下問題的答案:

「你想賺的,是誰的錢?企業增長,還是下一個來買你股票的人?」

如果是賺別人的錢,那你就要追求精確的估值了,而且80塊大概率不能買,50差不多,30就更好了。

但是,在上面這種目的中,不管是精確估值,還是更便宜的價格(30塊甚至更低),沒有一個是容易做到/等到的。

如果是賺企業增長的錢,那就沒必要精確估值了,我只需要知道,「我的出價不算貴」,就夠了。

那麼,「不算貴」的標準是什麼呢?

我們下一篇見。

@今日話題@華章書院$上證指數(SH000001)$$標普500指數(.INX)$$恒生指數(HKHSI)$

作者:villike連結:https://xueqiu.com/7579238876/164322937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倍量柱選股公式總結
    —專家系統—公式管理器—條件選股公式—走勢特徵選股—C110單日放量(系統)—新建—公式名稱(自己編寫,如:中午選、縮倍)—其他都不管,把我的公式複製,粘貼到空白處,一粘貼,下面的動態翻譯就會出來—測試公式—測試通過—確定—關閉。
  • 怎麼編輯選股公式?
    怎麼編輯選股公式?  1 均線指標選股     普通金叉:函數CROSS(X,Y)的含義從函數表中可以得出為指標線X向上穿過指標線Y。    首先,簡單導入KDJ的指標數據我們有兩種方法:  第一是在條件選股當中點擊「引入指標公式」,然後選中KDJ,好處在於同時也引進了參數,方便在條件選股參數優化的過程當中調整適當的參數。
  • roc指標選股公式 該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何
    炒股的人有不少,對於股民來說肯定是要了解不同指標的的運用了,還有選股也是很重要的。ROC指標一般指變動率指標,那麼這roc指標選股公式怎麼樣?還有roc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
  • CFA年度獲獎研報:巴菲特的Alpha
    但巴菲特反駁說,股市上的許多贏家都信奉同一種投資理念--即「格雷厄姆與多德維爾」(Graham-and-Doddsville) 原則,這並不是巧合。本文根據一些關於回報驅動因素的最新研究對巴菲特的業績進行全面的實證分析,來探尋其成功背後的原因。
  • 格雷厄姆「近乎失傳」的估值公式
    這兩點成功地讓董事和股東閉上了嘴。作為上市公司的小股東,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那就是公司雖然是我們的,但具體的經營管理我們起不到什麼作用,當股東對管理層的所作所為不滿意時,最多也就是用腳投票——賣出股票走人。
  • 本座選股談量化投資—最大熵模型
    我們的前人用這樣樸素易懂的語言給我們描述的,正是作為信息處理中非常適用的原理,在數學上被稱為:最大熵模型(the 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千萬別被這個高大上的名字嚇到,實際上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保留一個事情的所有不確定性,將風險降至最低。    我們來看個例子,作為一個常年的德州撲克愛好者,身邊有這麼一群聰明的牌友,經常在一起研究策略。
  • 巴菲特最喜歡5隻中國A股股票,其中一隻想買也買不到
    巴菲特最喜歡的中國5大股票巴菲特前五大持倉佔其投資組合比重近70%,五隻股票較上季度帳面虧損421億美元,詳細持股情況如下大家看看美國運通公司,中國有哪家公司對標上呢?中國國旅?NO,我更認為中國平安最像。 排在第三位的是美銀,也就是美國銀行。美國銀行總部現設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 [1] 以資產計是美國第一大商業銀行;2006年,根據《福布斯》2000年排名是世界第三大公司。美國銀行的地位,在中國相當於農業銀行的地位吧。
  • 主升浪選股公式總結
    主升浪選股公式:   {zsl主升浪1}   DNA1:=(close-llv(low,13))/(hhv(high,13)DNA2,13,1); 浪濤:sma(浪花,10,1),linethick2; 0;20;50;80;100;  {zsl主升浪2}   MID:=MA(CLOSE,26); UPPER:=MID+2*STD(CLOSE,26); LOWER:=MID-2*STD(CLOSE,26); 布林截距:=(UPPER-LOWER)*100-200; 主升浪選股
  • 史上成功率最高的6個MACD選股公式,一旦運用盈利不斷,速度收藏
    原標題:史上成功率最高的6個MACD選股公式,一旦運用盈利不斷,速度收藏 MACD指標是所有技術指標裡最經典的一個技術指標,正確運用這個指標,通過結合K線(日K線、周K線)、個股走勢、量、大盤走勢、利空利好消息等,基本上就可以達到較好地買賣效果。
  • expma選股公式 請牢記這個計算方法!
    其實,不能理解,expma指標就是指數平均數指標或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是一種趨向類指標,但是這會使信號在時間上滯後。那麼expma選股公式是什麼呢?大家請牢記這個計算方法!對自己自股市中有很大的幫忙。但這會使信號在時間上滯後,而EXPMA指標是對移動平均線的彌補,EXPMA指標由於其計算公式中著重考慮了價格當天(當期)行情的權重,因此在使用中可克服MACD其他指標信號對於價格走勢的滯後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中消除了DMA指標在某些時候對於價格走勢所產生的信號提前性,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分析指標。
  • 影響巴菲特的4本財經書籍,向「股神」學習投資智慧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不少投資者的追捧對象,甚至將巴菲特的一些投資名言警句奉為圭臬。 每個人 都想從巴老身上學到投資智慧。近日,美國飲料品牌Better Booch創始人兼執行長Trey Lockerbie透露,幾年前曾在一個晚宴上請教股神關於一些投資的問題,並分享巴菲特向他推薦的4本書。
  • A股市場8種抓黑馬股的方法(附:選股公式)
    股市套利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順勢而為,那麼順時入市、順勢選股便是一種值得研究的市場行為、漲勢中如何尋找「黑馬股」也就成為了一個我們重點討論的問題。 尋找漲勢中的黑馬作者是給了8個思路: 1、題材股
  • 做中國的隱形巴菲特——《巴芒演義》讀後感
    一是,以索普的賭博和投資經歷為背景,論述市場有效還是無效、凱利公式是否有效,並輔之以其他案例故事對此話題展開論述,包括薩繆爾森的市場有效市場理論、對伯克希爾的對衝投資、對凱利公式的批判和索普的減半應用,香農投資思路的進化和逆天業績(順帶講了香農的第一重倉股特利丹公司和創建者亨利·辛格爾頓與巴菲特驚人相似的的投資理念),垃圾債券之王米爾肯及垃圾債券市場的崩盤等。
  • 巴菲特真的買了黃金嗎?
    上周五的時候,巴菲特開始建倉黃金的消息鋪天蓋地,充斥著金融界。只要你在Google上搜索 英文「巴菲特買黃金 」,就會跳出一整版都是和巴菲特買了黃金。美國證監會的網站可以去查伯克希爾的公告,打開最近的季度持股公告,巴菲特買了黃金股巴裡克黃金,買入的股數大約有2100萬股!金額大約為5.63億美元。
  • 巴菲特選股方法曝光,僅買入1隻A股漲600%,11隻A股...
    截至2020年9月30日,巴菲特持有的股票投資組合中共有49隻個股,累計市值2288.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萬億。巴菲特用實戰經驗向投資者佐證了其精準的投資眼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額的回報,在於巴菲特長期堅持價值投資,這也是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最經典的投資理論。
  • 為何巴菲特等投資大師都長壽?
    伯克希爾哈撒韋歷史上第一次線上年度股東大會,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只有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負責非保險業務的副董事長阿貝爾(Greg Abel),這也讓許多人越發相信
  • 繼任者們:巴菲特之後
    由此看來,對於新任掌門而言,運營能力將比選股能力更為重要。縱觀Ajit Jain和Greg Abel的投資運營背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取得過顯著的成就,也透露出自己的工作風格。3.1. AjitJain:迎難而上,精準把握Ajit Jain負責NationalIndemnity 再保險業務時,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不僅果斷,敢於擁抱風險,也精準分析,把握風險底線。
  • 知識普及 | 選股必學的方法_騰訊新聞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用了5年的時間(從1998年到2002年),對各種選股系統的業績表現進行了大範圍的比較分析(包括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投資系統),得出的結論是:無論在牛市還是熊市,CANSLIM方法是最穩定、表現最好的系統之一。 CANSLIM中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一個選股的概念。
  • 讓巴菲特成為億萬富翁的10條黃金法則:不要用借來的錢投資
    騰訊證券11月5日訊,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家高達數百億美元,但他的個人生活仍然很簡樸,他的明智投資和積累財富的策略也不太複雜,即使在眼下的艱難時期也依然適用。但如果這些投資規則很簡單,你可能就會問「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像變得巴菲特那樣富有?」這是因為巴菲特的投資方法需要足夠的自律、耐心和本能,而許多人沒有或不願發展這些特質。
  • 為什麼巴菲特會看重中石油:十年前48元買入中石油到現在能否「越跌...
    股神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公司幾十年,年化收益率平均在26%以上,我們來看看在巴菲特的眼裡,現在的中石油到底怎麼樣?一、買股票不是買股票,是買公司那麼中石油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呢?中石油處於市場壟斷地位,並且處於產業鏈的最上遊,試問,哪一個公司經營能離開石油和石油製品呢?